陪孩子的時候別總說自己?

  在長達兩個多小時的講座裡,就如何做一個好家長,頭髮花白、年近七旬的陸教授操著京味兒十足的普通話,以生動的語言、鮮活的事例給了家長八個建議。

  第一個建議是家庭教育以撫育為主,家庭教育對一個人的一生有決定性的作用,主要影響孩子的價值體系、行為模式、心理素質。

  “比如一個家長撿了3000元,並不停地在孩子面前說‘我怎麼這麼幸運撿了3000塊錢,這個錢我要怎麼怎麼花’,那麼這個孩子長大後可能就會貪小便宜,也不會拾金不昧”,陸教授說,“再比如,樓上的住戶發出很大的噪音,經過協調樓上住戶已恢復安靜,但樓下住的家長仍舊不依不饒用墩布使勁地敲天花板以報復對方,這家的孩子長大後容易得理不饒人、報復心較強”。

  “我遇到很多家長,問我有什麼辦法能把孩子教育好,有的整天問‘我該怎麼辦’,其實孩子的教育不僅是方法的問題,還涉及一個家庭的氛圍、家長的素質等,我的第二個建議是父母的教養方式決定孩子的未來”,陸教授說,家長有四種類型:權威型、放任型、溺愛型、民主型。她講了一個例子,有一個典型的權威型母親,從小教育孩子非打即罵,“‘我媽打我,我不敢吭聲,我媽打我爸我也不敢吱聲’……這個孩子長大成人後堅決不要孩子,怕自己也會忍不住重蹈母親覆轍也打孩子”,陸教授倡議做民主的家長,打孩子帶來的就是他的反叛,指出放任的父母越來越多了,比如異地工作的、忙於做生意的以及進城自認為混得不錯的農民工,帶來的問題是“由於缺乏關愛,孩子青春期一有人勾引立刻就跑”。

  大多數家長目標直指世俗的中國式成功

  “我的第三個建議就是與孩子保持對衡的交往式討論,調整對孩子的期望值。很多人都說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問題是你準備讓孩子往哪兒跑?對於中國式成功,說透了就是錢多、有地位,大多數家長內心深處的目標直指這種世俗的成功,實際上,有錢未必就幸福、快樂”,陸教授毫不客氣地說道,並以自己的孩子來舉例。

  “我的兒子從小學習差,成績經常倒數,初三畢業時不想上高中了,就上了一個不錯的中專學服裝設計,一天他說‘周圍的人都上大學了,我怎麼就不能上大學呢’,於是決定通過成人高考[微博]的形式考大學。他很努力,最終考上藝術類本科。後來兒子又要出國讀國外的職業教育,在加拿大拿到了一個電腦動畫方面的證書,回國考了公務員[微博]進入國資委,再後來又進入央視,在技術上一直都很拔尖。總結我兒子就是他幹了願意幹的事兒,活得簡單而快樂。有人對我說你兒子成績差成那樣你不焦慮就是奇蹟,他的成長說明逼孩子不管用,要讓他自己選擇。”

  比打遊戲更可怕的是網上交友

  第四個建議就是了解孩子成長過程的全面性。陸教授提醒家長說,現如今比打遊戲更可怕的是網上交友。一個學習好、在大家眼裡是好學生的少女才十二三歲,揹著父母在網上交了一個男朋友,每週出去幽會,在一次開房中女孩因為興奮導致血管瘤發作最終成了植物人。

  “青春期萌動與是不是好孩子沒有多少關係,做家長的要觀察孩子身上發生的變化,不能只關注成績,你若不管孩子就危機重重”。

  陸教授的第五個建議是警惕家庭教育的誤區:過分期望、過分替代保護、過分隔膜、過分放縱。“我去美國探親就發現在美國的空地上都是孩子在進行體育鍛煉,美國家庭對孩子最大的期望是將來能夠自我管理自食其力。而中國人對孩子的期望則過高,對普通的孩子實行精英教育。要把你的孩子當成獨立的發展的主體。

  孩子跟比他差的孩子玩媽媽們要能接受

  第六個建議是家庭教育不能忽略價值觀的培養。具體說,就是給予孩子物質支撐、精神支撐和社會支撐,物質支撐包括孩子的學習能力、職業能力,幫孩子選擇一份職業,以及擁有獨有的技術。精神支撐就是堅定信仰、完善人格,注意培養孩子與外界溝通的能力。社會支撐指的是有規則感,能夠與人溝通、合作。

  “掌握家庭教育的原則是我的第七個建議,父親的角色很重要,孩子媽媽可以記錄爸爸一週與孩子相處的時間,每次有沒有半小時?父親有多久沒和孩子一起做某一件事?”陸教授建議以“孩子的規則”這個視角來思考問題,家長能夠做到區分接納與讚賞,也就是說,孩子有些言行你不讚賞,但你能理解、接納。

  “特別是做媽媽的,很多人都不願孩子跟學習比他差的孩子一起玩,但也許孩子覺得跟這樣的孩子玩沒有壓力,所以媽媽們要能接受。”

  和孩子做朋友,家長從只聊自己開始

  最後一個建議是運用科學的教育方法。就怎樣表揚、獎勵和鼓勵孩子,怎樣批評、懲罰孩子,怎樣讓孩子聽話,陸教授一一給出了有針對性的方法。

  表揚、獎勵和鼓勵:要及時、明確和具體,實事求是、恰如其分,承認孩子的真實狀況,而不能只承認你所希望的狀況;承認孩子的進步和獲得的成就;不一味挑錯;以精神獎勵為主,儘量不使用事先許諾物質獎勵的方法。

  批評、懲罰:不將批評人的情緒和被批評人的過失相混淆,批評孩子的過失而非孩子本人;不因現在的錯誤而否定其將來和過去,必須要讓孩子知道錯誤所在和原因,要向孩子講清錯誤所在、後果與你的感受、態度;懲罰不是打罵,而是限制、剝奪孩子的某些權力,或讓孩子用自己的行為補過。

  怎樣讓孩子聽話:使用正面的語句,去做一件事比不去做一件事容易得多,和孩子有固定的談話時間,說“我”而不談“你”,用敘述自己的感受及對孩子的希望來代替指責和命令;說出你的真實意思,並對所說的負責,積極傾聽,讓孩子知道你瞭解和肯定他所說的話和所表達的感覺。每天家裡都有一段輕鬆的時間,大家坐在一起表達感情,表達溫暖。

  陸教授說,有一個父親,為了緩和和兒子的關係,嘗試每週請兒子吃一次飯,吃飯過程中這位父親就只講自己最近的生活、工作上的事情,時間久了,兒子也願意向父親敞開心扉,什麼都聊,聊得更多的是各自的生活,就這麼聊了一年,父子關係越來越好。“如果你家有小學四五年級的孩子,你也可以嘗試這個辦法,固定時間和孩子聊聊天,孩子就可以把你當朋友”。

  核心建議

  1 家庭教育以撫育為主

  2 父母的教養方式決定孩子的未來

  3 與孩子保持對衡的交往式討論,調整對孩子的期望值

  4 瞭解孩子成長過程的全面性

  5 警惕家庭教育的誤區

  6 家庭教育不能忽略價值觀的培養

  7 掌握家庭教育的原則,父親的角色很重要

  8 運用科學的教育方法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