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個孝順的好孩子?

一、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說到孝道很多學生都會舉例子,就是那些新聞媒體上歌頌的“捐腎救母”、“背父上學”、等等。他們認為只有這樣才是真正的孝順,日常生活中哪能體現孝心?其實“孝”並不只體現在大災大難的時候,在平常的生活中一些小事也是孝順的表現,給父母盛一碗飯、倒一杯水、捶一回背、洗一次腳等等。對父母的愛要在一些細節上,記住父母的生日,會在父母生日的那天真誠的說一聲“生日快樂”。在父母勞累的時候要會說“爸媽,您辛苦了”,在父母幫助或鼓勵自己的時候要會說“謝謝”。作為未成年學生不可能立即就能贍養父母,只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從小養成孝順父母的良好品德。二、理解父母懂得父母的辛苦,理解父母的苦衷是孝順父母的開始。很多學生都很難理解自己的父母,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有強烈的叛逆心理,最親的人反而最容易傷害。其實,可憐天下父母心,天下的父母對孩子的愛都是一樣的。也許表達的形式不同,教育的方式各異,但我們要理解父母的嘮叨,學會去了解和體諒他們的性格,學會用心替父母考慮,用心領受父母的教誨與期待,誠心體諒父母的憂慮和煩惱,理解父母對自己的期望及為此所做的一切。只有理解父母,處處為父母著想,才會去由衷地感激、感恩、回報父母,做一個孝順的孩子。三、要有責任心中學階段是學生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也是培養“責任心”的重要階段。我們很多學生“責任”意識淡漠,只考慮自己的得失,不顧他人的感受。只知道索取,不知道感恩回報。好好學習,這是一個學生的責任。很多學生不好好讀書,不遵守學校紀律,不尊敬師長,這是對自己不負責任,也是對父母不負責任,這是不孝順的表現。有的學生因迷戀網咖、遊戲而荒廢了學業,這是在逃避現實,逃避他們應該負有的責任,是一種對父母、對社會不負責任的行為。我們要從小就培養學生的責任意識,通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對學生進行“責任”教育。例如:說到做到,有信用。不撒謊,不欺騙。不損壞公物等等。只有一個有“責任心”的人才能對父母盡孝,才能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才能對自己、對父母、對國家負起責任,才是一個孝順的孩子。四、懷有一顆感恩的心兒童教育專家郭建國教授說:“感恩之心是一種美好的感情,沒有一顆感恩的心,孩子永遠不能真正懂得孝敬父母、理解幫助他的人,更不會主動地幫助別人。”我們要從小教育學生學會感恩,感謝父母的養育之恩,感謝老師的教誨,感謝所有幫助你的人。心懷感恩之心,我們才能積極地面對生活,去學習,去奮鬥,回報自己的父母。感恩不僅是一種情感,更是一種人生境界的體現,永懷感恩之心,才能從各個方面獲得更大的情感回報。我們中學生要深刻的認識到感恩是一種高尚的品質,是每個人應具備的基本素質。時刻擁有一顆感恩的心,我們才會擁有快樂,擁有幸福,擁有一個美好的未來。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