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裡的人際教育?

Tags: 家庭, 孩子, 人際,

3歲的嘉嘉一直是家庭的中心:大人都圍著他轉,吃飯的時候,他喜歡的菜不僅放在他的面前,而且是完全被他霸佔,爺爺奶奶、爸爸媽媽都不能隨便夾;現在嘉嘉上幼兒園了,父母想讓他明白一些尊敬長輩的道理,比如跟長輩遊戲的時候,不能太沒大沒小,一生氣就用小拳頭捶大人的肚子,或捏大人的鼻子。嘉嘉可不管這些,仍然一付和大人“平等”的作風。我們國家的傳統文化重視對幼兒進行家庭倫理教育,使幼兒形成尊重長輩、禮貌、謙讓等道德品質,為將來融入家庭生活、社會生活打下品德修養方面的基礎。怎樣才能使嘉嘉這麼大的孩子接受傳統的觀念,明白長幼有序的道理呢?

家長的意識是基礎  在競爭越來越激烈的今天,智力的價值越來越得到體現。很多教育機構和廣大家長都把注意力集中到如何開發幼兒的智力潛力方面,各種名目的智力開發課、技能培訓班層出不窮,“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口號喊得父母們無比緊張,就怕自己的孩子錯過某項培訓,落後於別人。在中國傳統的教育分工中,家庭主要承擔德育教育的任務,學校主要承擔智育教育的任務。現如今,孩子智育教育的重要性被高度重視,學校、家庭和社會都在關注孩子的智育教育,自然就忽視了品德教育。而品德教育的內容十分豐富,倫理即是其中的一個重要內容。孩子的品德教育是父母責無旁貸的教育責任。在父母的意識裡,要把品德教育放到和智力開發同等重要的地位。輕視品德教育的後果我們已經看到了,很多“有才無德”的例子都在提醒父母——好品德是孩子成才的基礎。

做孩子最好的老師  “媽媽,洗腳!”大家一定都對這個孩子給媽媽端洗腳水的公益廣告印象深刻,是的,父母是孩子模仿的榜樣:年輕的爸爸媽媽是怎麼對待自己的父母,他們的孩子就極有可能以相同的方式對待他們。對於幼兒來說,說教式的言語太抽象,他們也許理解不了,例如父母一邊對孩子說“要尊重長輩”,一邊又把剛拿回家的月餅首先遞給孩子,讓他先挑最喜歡的口味……在只有兩代人的家庭裡,父母也許不能時時給孩子做出榜樣,但是父母仍然有方法向孩子傳達“尊敬長輩”的資訊,比如媽媽帶孩子在家,爸爸下班回到家時,媽媽可以用孩子的口吻問候:爸爸,你回來了?吃飯的時候,注意不要讓孩子形成一些特殊的習慣,例如喜歡吃的菜放在自己的面前,喜歡吃的東西不給別人等等。

人倫教育,隨時隨地  在生活中,孩子有很多機會接受傳統的倫理教育,例如公共汽車上給老者讓座,孩子第一次看到時也許並不理解,爸爸媽媽可以給孩子做解釋:老人行動不方便,年輕人身體好,應該把座位讓給老人坐等等。看電視的時候,孩子也會接觸到家庭倫理教育的題材,父母也應該及時對孩子進行教育,表揚好的做法,批評不好的行為。給孩子講一些宣揚家庭倫理的傳統故事,例如孔融讓梨,臥冰求鯉。

對待孩子的成長有耐心  孩子的成長有一個過程,他們對知識的理解和接受水平還很有限,孩子學會一些行為的時間也許比我們預想中要長,家長對孩子的成長要有足夠的耐心,這樣才能幫助孩子最終獲得進步。例如,對孩子說“和老人玩的時候,注意不要捏鼻子、抓頭髮、掐臉蛋”,可能這話說了很多次,孩子一玩起來還是會瘋得沒有界限;孩子有困惑:為什麼爺爺奶奶能捏我的臉蛋,我就不能捏他們的臉蛋?對於和長輩玩、和同伴玩之間的不同,孩子需要時間去慢慢理解。

運用行為塑造的一些技巧  行為塑造技術是運用行為心理學的原理來改造人的行為的一種技術,在幼兒行為的塑造上,用的最多的就是獎勵和懲罰。當孩子做出父母期望中的好行為時,例如對父母表現出體貼時,父母要立刻對孩子的這個行為做出表揚,比如“你幫媽媽拎東西,真是好孩子!”同樣,對於孩子不恰當的行為,也要及時給予批評“你不給爸爸吃雞肉,是不對的,這些菜是給全家人準備的的,不是給你一個人的!”TIPS:運用行為塑造技術時,要注意有很多細節問題,例如:* 獎勵和懲罰要及時,時間長了孩子就不知道被獎勵或被處罰的行為是哪一個了。* 獎勵和懲罰的手段要恰當,一句話、一個眼神、一個微笑的效果也許比一塊兒糖、一個玩具的作用更好。同樣,懲罰方式也要考慮孩子的年齡特點,不要為了孩子一個錯誤而懲罰他一個下午。* 獎勵和懲罰孩子的時候要說出具體是哪個行為被獎勵或懲罰,不能太籠統,比如,不要說“你太棒了!”,而應該說“你能幫媽媽剝香蕉皮,真是太棒了!”家庭中的的長幼有序,反映的是我們傳統文化中對孝順、社會道德規範等的推崇;對幼兒進行適當的家庭倫理教育,會給他們的成長指明一個正確的方向,使他們受用一生!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