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特色的腫瘤治療學----鄧運宗?

中國特色的腫瘤治療學

現代醫學對腫瘤的三大常規療法(手術、放療、化療),使腫瘤的治療獲得長足的發展,臨床有效率大幅度提高。但其存在的問題亦顯而易見,即這些療法不一定能完全切除或徹底消滅腫瘤細胞,同時也損害正常的組織細胞。現代醫學治癒腫瘤的標準是“無瘤生存”,即徹底清除體內所有的腫瘤細胞,但從腫瘤細胞增殖動力學及抗癌藥物的藥代動力學規律來考慮,要達到體內腫瘤細胞的完全消滅,幾乎是不可能的。有感於此, 19 9 4年加拿大的Schipper教授在關於腫瘤治療概念的新模式中提出,有效的治療並不需要腫瘤的完全消退,機體的反應性(抗病能力)對癌症的治療最為重要。我國著名腫瘤學家孫燕教授也指出:“人們不再滿足於將腫瘤治好而病人變成殘廢或功能嚴重失調,因而過著悲慘的生活的情況,‘病是好了,人也殘了’的現象再也不能繼續下去了”。

  中醫學對惡性腫瘤的認識源遠流長,早在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就有“瘤”的病名記載,在數千年的臨床實踐中形成了獨特的腫瘤治療理論和方藥,扶正固本、清熱解毒、軟堅散結、活血化瘀等腫瘤治療原則,使中醫中藥在惡性腫瘤治療中發揮了良好的作用。中醫藥治療腫瘤注重調整機體狀態,糾正陰陽氣血失衡,改善全身狀況,提高抗病能力,延長壽命,這種不強調“攻瘤”而旨在“保命”的主導思想已被專家和中晚期患者所接受。中醫藥治療腫瘤的特點是通過穩定瘤體,改善症狀來達到“帶瘤生存”的目的,其有效病例的療效特點與現代醫學治療的最大差別是,中醫藥治癌瘤體縮小不明顯,但生存期延長,自覺症狀明顯好轉;現代醫學治療腫瘤,瘤體在短時間內可能明顯縮小,但很快復發,腫瘤增大,生存期無明顯延長,生存質量明顯下降。Schipper教授的觀點與中醫藥治療惡性腫瘤的特點———“帶瘤生存”相一致,來自多方面的認識和研究都驗證了“帶瘤生存”的科學性。

  現代醫學體系與中醫學體系有很大不同,對腫瘤的認識和治療都存在顯著差別,目前還無法完全融會貫通,但是兩種方法又都有治療效果,都有優勢和不足,這就存在著在時間和空間上如何選擇兩種方法或二者同時應用時的配合問題,這便是中西醫結合治療腫瘤的存在基礎。中醫藥學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瑰寶,其在腫瘤學領域的不斷開拓,構成了中西醫結合治療腫瘤的必要條件,所以,中西醫結合治療腫瘤是我國腫瘤治療的現實和方向。

  隨著臨床腫瘤學研究的深入,中西醫結合治療腫瘤在理論和實踐方面均獲得了驕人的成績。19 75年由美國國立癌症研究所(NCI)提出的生物反應調節劑(BRM)治療腫瘤的概念,使人們更加看好中西醫結合治療腫瘤的特點。BRM即通過加強、調節或儲存機體的有效抗病機能,從而加強病人的抗腫瘤能力,它可直接或間接地修飾人體與腫瘤的相互關係,從而改變人體對腫瘤細胞的生物學應答,使其有利於人體但不利於腫瘤而產生治療效應。BRM的種類有多種,令人驚奇的是某些具有抗癌作用的中藥所含的有效成分本身就是生物反應調節劑,如香菇多糖、人蔘製劑中的人蔘總皁甙、扶正女貞素LL-E等。試驗研究證明,香菇多糖可改善機體的免疫指標,抑制腫瘤生長,明顯延長癌症病人的存活期,由於其對正常細胞無殺傷作用,副作用輕微,成為它優於細胞毒抗癌藥物的特點之一。該領域的研究,說明了隨著醫學科學的進展,在深層次、分子以及更細微水平上存在著中西醫結合的理論結合點,為中西醫結合治療腫瘤提供了理論支援。在臨床實踐中,中西醫結合治療腫瘤的優勢更是得天獨厚,如:中醫藥與手術治療相結合,術前用中藥能改善人體機能,增強體力,術後以益氣固本、補氣養血等法,有利於手術損傷的早日恢復;長期服用扶正培本、活血化瘀中藥以及香菇多糖等,有望防治或延緩腫瘤的復發或轉移;中藥與放療或化療相結合有增效減毒作用等,這更是中西醫結合治療腫瘤的特色;中醫藥在化療、放療後使用或間歇使用,能提高機體抗癌機能及生存質量,延長生存期;晚期腫瘤已無手術、放療適應症者,用中藥治療可穩定瘤體,減輕症狀,延長生存期;中藥用於癌前病變患者,也有預防腫瘤發生的作用。

  中西醫結合治療腫瘤不是中西醫學治療措施的簡單迭加,它是在臨床研究與實驗的基礎上,針對不同型別期別的腫瘤病人設計綜合治療方案和治療程式,結合中醫辨證論治的精要,營造井然有序、搭配合理的腫瘤綜合治療環境,使各種治療方法、方案充分發揮長處,減輕毒副作用,最大限度提高治療效果,使腫瘤的治療達到高效、低毒、合理、客觀的理想境界。

相關問題答案

Have any Question?

Let us answer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