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霧天開啟雙閃更安全、夏天應該給輪胎放點氣、單邊車輪過減速坎等等,諸如此類,這些我們曾隨手幹過的傻事,殊不知將給自己行車帶來安全隱患,實屬用車誤區。小編收集了這些容易被忽略但十用九錯的用車誤區,讓您行車上路,不再犯傻。
步驟/方法
雙閃燈是萬能的
【症狀描述】近日北京城雨霧多發,司機們開車時經常遇到能見度較低的環境。當路上有第一輛車開啟雙閃燈後,馬上會有第二輛、第三輛,乃至第一百輛車連鎖反應般地如法炮製。白天還好點,如果是夜間行車時,眼前一片片閃爍的橘色燈光卻晃得人幾乎看不清路。
【專家支招】安全意識的提高無疑是一種進步,但濫用和錯誤使用卻不應該提倡。雙閃燈是危險警告燈的俗稱,《道路交通安全法》中明文規定,在道路上發生故障或者發生交通事故時應開啟此燈,但沒有說雨霧天氣也應當這樣做。
在能見度較低的雨霧天氣行車,開啟雙閃燈雖然增加了司機的心理安全感,但如果路上的所有車輛都打著雙閃燈,不但刺眼得很,也遮蔽了轉向燈功能,還會讓後車無法區分哪些前車是靜止的,哪些又是行駛中的,反而增加了安全隱患。
專家表示,汽車上的霧燈就是為應對雨霧天氣專門設計的。有些車輛可能沒有前霧燈,但後霧燈卻是法規強制安裝的燈具,燈光呈紅色,持續發散射出,雨霧中的穿透力和辨識度高於其他車燈,而且不像閃爍的雙蹦燈那樣容易引起眼睛疲勞。
此外,有霧天實地測試證明,除了極個別採用LED雙閃燈的車輛外,橘色雙蹦燈在二百米外幾乎融入霧中,辨識度明顯不及紅色的霧燈。
◇小貼士:如果有機會去國外自駕遊,記得不要在行駛中開啟雙閃燈,那表示有突發險情,周邊的司機甚至會把車停在路邊跳下來詢問是否需要幫助。
夏季胎壓要降低
【症狀描述】炎炎夏季,氣溫不斷升高,很多人認為,夏季胎壓高容易爆胎,因而胎壓越低越好,部分車主用“熱脹冷縮”的原理來解釋降低胎壓的理由。隨著氣溫的升高,輪胎的溫度越來越高,這就易造成輪胎的胎壓也會不斷升高,從而使得胎壓過高而造成爆胎,故認為應當自己動手降低胎壓,事實上,胎壓過低更容易爆胎。
【專家支招】夏天胎壓過高當然易引起爆胎,汽修專家介紹,胎壓過高時,易加速輪胎與地面的摩擦,因而容易引起爆胎;但另一方面,胎壓過低,出現的情況則是輪胎的接地面積增大,長時間的大面積摩擦,胎面中部鼓起摩擦較小而胎肩部分則磨損較大,這會讓輪胎出現變形,造成胎側簾線斷裂、胎體脫層等,輪胎側壁的彎曲折斷必然引起爆胎。另外,輪胎氣壓過低會增加行駛阻力,反而增加了油耗,影響輪胎壽命。
專家提醒,各個汽車廠對輪胎的氣壓均有相應的標準,在每條輪胎胎側也有一個最大氣壓的標識。無論夏季、冬季,胎壓都應保持在正常的範圍內,車主應參照汽車廠的標準,並根據車輛的載重情況,按標識最大壓力的80%-100%進行充氣。同時建議車主為愛車填充氮氣,因為氮氣不但可較長時間維持正常胎壓,其不含水的特性更可延緩輪胎內壁的氧化速度。
單邊車輪繞減速坎
【症狀描述】為了限制車輛速度,交通管理部門為一些小路或道路岔口設定了車輛減速坎,不少小區內道路也紛紛仿效。水泥製成緩坡減速坎還算好,那種黃黑相間的硬橡膠減速坎最坑人,能把車上的人顛得前仰後合。不少聰明的司機朋友發現,如果讓單邊車輪從減速坎與路邊的空隙繞過,只留另一邊車輪壓過減速坎,車輛跳動幅度會減輕很多,不但人舒服了,“傷車”程度也會大幅降低。
【專家支招】即使拋開突然畫龍導致與非機動車剮蹭的可能性,單邊車輪繞減速坎非但不能減少對車輛的損傷,還會適得其反。
維修專家表示,車輪與車身通過懸架相連,其中多數現代轎車採用的獨立式前懸架由彈簧、減震器及多根支臂組成,複雜的幾何結構決定了主銷外傾角、主銷內傾角、車輪外傾角和前束角等引數。這些引數哪怕與原廠設定值產生毫米級別的差異,便會導致跑偏、輪胎非均勻磨損等情況。
車輛經過多年使用,前輪定位引數失準在所難免,但一般而言兩側車輪的失準幅度差不多,不易察覺車輛異常。但經常單邊繞行減速坎的話,一側前輪定位失準幅度將明顯超過另一側。此外,單邊繞行比兩邊同時過坎的震動小,駕駛員往往不會將車速降得很低,因而輪胎、懸架和轉向機受到的衝擊更大,帶來不必要的損失。
除了應當兩側車輪同時通過減速坎之外,騎到馬路牙子停車更應當極力避免。當半個車身騎在馬路牙子時,四個車輪對車身施加的力量不均衡,會帶來極大的扭轉載荷。如果經常這樣停放,不出幾個月大梁就會永久變形。
洗車時順便衝發動機艙
【症狀描述】發動機艙長期不清潔,難免會落滿塵土和油汙。很多車主在洗車時喜歡用水槍沖洗發動機艙,認為這樣可以迅速地把發動機艙清洗乾淨。
【專家支招】售後專家表示,發動機艙是不能用水沖洗的,尤其在發動機尚未冷卻時,冷水沖洗發動機艙容易造成汽車內部結構損害。發動機中有很多電子元件,雖然這些部件已經經過防水處理,但如果使用壓力極大的洗車高壓槍沖洗,可能會使水滲入發動機以及發動機艙的電子元件中,容易造成電路接觸不良,進而出現不能著車、故障燈亮等情況。
專家建議,清洗發動機艙正確的辦法是用壓縮空氣從後向前吹,並用布擦拭塵土,如果發動機艙油汙較多,也可以購買專門的清洗劑,對發動機外面的油汙進行擦拭。
十字路口無訊號燈誰快誰走
【症狀描述】我們行車過程中,偶爾行至郊區會碰到沒有訊號燈的十字路口,沒訊號燈又沒攝像頭,很多人都想當然地認為這肯定是誰開得快就先過了,而往往出現的情況是,機動車行駛到此處時要麼需要急剎車,要麼就快速衝過去,經常會引起交通擁堵,而且還有行人及自行車穿插其中,十分危險。
【專家支招】這多數人都不知道的規則其實在我們開始學車的交規當中有明確的規定:通過沒有交通訊號燈和交通警察指揮的交叉路口時,讓行人和優先通行的車輛先行。通常沒有交通標誌和標線的情況下要讓你右方道路的來車先行。另外,轉彎的機動車讓直行的車先行,而相對方向行駛的右轉彎車輛讓左轉彎車輛先行。
前擋貼膜更安全
【症狀描述】不少車主都認為,貼了膜的前擋玻璃能降低車外強光對駕駛員的影響,但是前擋貼膜就一定更安全嗎?
【專家支招】3M工程師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我國國標中明確規定,汽車前擋玻璃透光率不得低於70%,這是保證安全駕駛的基本條件之一。目前,國內汽車生產企業都能將前擋玻璃的透光率控制在75%-80%之間。但是目前市面銷售的前擋玻璃貼膜的透光率普遍在80%左右,前擋玻璃與貼膜的透光率疊加後,總透光率肯定會相應降低,而張貼劣質貼膜,透光率下降會更嚴重,在雨霧天氣、夜晚等能見度較低的條件下,會進一步降低駕駛員的視野範圍,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由此看來,低透光率的前擋貼膜還是不貼為好。
專家提醒,在《機動車執行安全技術條件》中規定:“機動車駕駛室必須保證駕駛員的前方和側方視野,前風窗玻璃及風窗以外玻璃用於駕駛員視區部位的可見光透射比不允許小於70%。所有車窗玻璃不允許張貼鏡面反光遮陽膜。”如果違反該規定貼膜,驗車時將可能難以通過。
SUV比轎車更安全
【症狀描述】國人買車時往往熱衷於氣派、舒適的SUV,不僅體面,而且在很多人眼裡,SUV寬大的車身更有安全感,在碰撞事故中更佔優勢。事實上,車並非越大就越安全。
【專家支招】通常車輛的重量會隨著體積的增大而相應會增加,因此高速碰撞後受到的反作用力衝擊會更大。當SUV發生碰撞,SUV寬大的空間和較高的底盤,理論上能有更大的緩衝空間,並對車內人員起到更好的保護作用。一旦遇到重量更高的車輛,撞擊時受到的傷害也會加劇。
SUV的底盤就安全而言是把雙刃劍,在兩車正面碰撞中,SUV可能佔據優勢,但對於高大的車身來說,發生側翻事故的機率非常高。SUV較高的離地間隙,使得車輛重心偏高,高速行駛時的穩定性較差,在高速轉向時很容易發生側翻。根據NHTSA(美國高速公路安全管理局)公佈的統計資料顯示,SUV翻車的機率是轎車的9倍,而且翻車事故中的乘員死亡率也比轎車高。NHTSA已要求2012年前全部乘用車必須裝備ESC電子防翻滾系統,以降低事故發生概率。
SUV高大的車身和高自重,無疑大幅度地增加了空氣阻力和輪胎滾動阻力,發動機的負荷更高,燃油經濟性自然大幅降低。同時,車輛的慣性也因重量而增加,所需制動的距離更長,這對車輛的制動系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