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寫作文,許多學生都說“唉,寫作文太難了!”學生對作文的畏懼心理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那麼,怎樣才能消除學生對作文的畏難情緒,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呢?,我認為需要教師指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逐漸培養。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
方法/步驟
一、 引導閱讀,激發興趣
要提高學生的寫作興趣和寫作能力,首先必須讓學生多閱讀。古人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語文教材中,有許多優美的文章和片段,這是寫作教學的好材料。課文中大部分是名家名篇,語言生動形象,易感易學,很適合學生閱讀。對於這些課文,我們應該讓學生多讀多記,必要時背下來,積累的東西多了,到寫作文時語言就會像涓涓細流,自然而然地從筆下“流淌”出來。要寫出好文章,不但要讓學生熟讀課文,還要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引導學生閱讀大量的報刊,閱讀名家名篇,汲取其中豐富的寫作營養——只有做到讀書破萬卷,才能達到下筆如有神。
二、開發思路、確定主題 “萬事開頭難”。開頭了就較容易,那就要有思路,思路就是在動筆之前在腦海裡構想作文的脈絡,包括寫什麼,怎麼寫,即我們通常所說的“腹稿”。思路是寫好作文的首要因素。如“我敬佩的一個人”,必須寫人、而且是一個人,寫他(她)什麼呢?這就是要確定一個主題。作文在動筆時都有一個確定主題的問題, 如何確定主題呢?確定主題與前面所講的開啟思路有著程式上的連貫性。順著這個思路聯想到各種各樣的材料,在構思時把這些材料裡隱含的意思挖掘出來就是逐漸明確主題的過程。剛才說的寫一個人,你熟悉他(她)的什麼性格?是任性、溫柔、暴躁……什麼事讓你感動?突出人物的某種品質。如:樂於助人、拾金不昧、勤勞、善良、純樸等品質。
三、選取題材、展開想象 一篇文章有了思路和主題還不夠。題材就是寫進文章裡的基礎材料。思路是文章的骨骼,主題是文章的靈魂,那麼材料就是文章的血肉。材料是體現文章內容,在文章中表達主題的事物和觀念,是經過寫作主體長期積累並進行加工的素材。而對一個作文題目,你手中材料越多,越能得心應手、遊刃有餘,文章顯得內容充實,而且材料越多,選擇的餘地就越大。作文的寫作要求放開,沒有束縛、自由、靈活。要想寫出一篇好的作文,還必須要有豐富的想象力,善於幻想,能從與常人思維角度的不同處看問題,能把別人忽略的一個個細節演繹得有聲有色。
四、 走進生活,積累素材
生活是寫作的源泉。作文就是把我們身邊的生活寫出來,把平時所見的、所聽的、所想的用恰當的語言文字表達出來。這正如葉聖陶所說:“生活猶如源泉,文章猶如溪水,源泉豐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流個不停息。”這就要求教師多引導學生體驗生活,如郊遊、參加學校組織的各項活動,廣泛積累寫作素材。在生活、實踐過程中,教師要特別注意引導學生觀察過程,若有一些心得體會,就要及時記下來。這樣堅持久了,學生在寫作文的時候就會習慣於記實事、寫真人、抒真情、發實感。
五、 自己評改,提高興趣
在作文批改中,教師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參與評改,可採取互批互改、集體批改等多種形式。常用的是互批互改,要求學生批改作文時做到:先通篇讀,看作文是否符合要求,再一句一句認真讀,找到不通順的句子、不恰當的詞語、錯別字、用錯的標點符號等,並用圈、點等符號標出,最後寫上對這篇作文的簡評。這樣基礎好的學生與基礎薄弱的學生對調批改作文,寫得差的學生改到好的作文時,可以從中學到方法,受到啟發,得到提高;寫得好的同學改到寫得差的作文,也從中得到教訓。實踐證明,讓學生自己評改作文會使學生逐步養成愛動筆的好習慣,十分有利於調動他們的寫作積極性,天長日久,就會自然而然的提高學生的寫作興趣。
六、 體驗成功,提高寫作
在作文教學中,我們千萬不要忽視鼓勵的力量。對於那些寫作水平不高的學生,教師應努力找出其作文中的閃光點,及時鼓勵;對於寫作能力強的學生,教師應儘可能地提出稍高一些的要求,做到既充分肯定其成功之處,讓學生看到自己的長處,又愉快地認識到自己作文中的不足。這樣,所有學生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產生濃厚的寫作興趣。作文課後,我經常會挑出一些優秀作文和進步大的作文,張貼在教室裡,讓學生相互閱讀,這樣既可以讓學生們互相學習,還有很強的激勵效果。我還鼓勵學生辦班級手抄報、寫廣播稿、評論社會熱點問題等,並鼓勵他們向學校廣播室投稿、報刊社投稿。這些做法都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寫作興趣。從而達到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