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標準大學綜合教程答案2?

個人對課文的翻譯

方法/步驟

科學:事實還是虛構?

學生已今非昔比。 如今,似乎有些學生從來就沒有翻開過書本。 這是科普作家斯蒂夫• 瓊斯在其《單螺旋線》一書中描繪的令人沮喪的情景,他把批評的矛頭指向現代通訊系統。 訊息即媒介;從前有書本,可是現在,瓊斯說:“媒介是,或者說似乎是,一切,但絕不是紙上印的一行行字。” 許多學生就是不再習慣讀書了——書是老掉牙的通訊方式。

那麼怎樣使他們學習科學呢?咳,你要是走進校園書店,就會找到辦法。 那裡有生物化學家的歌本,其中化學分子式被配上樂曲以便記憶。 相對論是用電子遊戲來解釋的,那是個虛擬乘火箭在空間旅行的遊戲:你可以在火箭加速或減速飛行時在上面打網球。 還有卡通,它們使哪怕最艱澀的科學話題都變得有趣易懂。

可是就連這些激發興趣的方法也已變得老套了。 更激進的方法是一個物理學教授提出來的:從科幻電影的錯誤中學習科學。 有些電影也許糟透了,但其中隱藏有大量有益的資訊。 學生只需舒舒服服地坐著、放鬆、欣賞電影,同時吸收一點科學知識。

有幾個例子可以說明教授的想法。 在《地球著火之日》(1961)中,兩顆同時爆炸的原子彈把地球推向太陽。 可是這違反了牛頓的第三運動定律——即,作用和反作用力相等且方向相反。 既然地球重達六千艾噸,那就需要特大的爆炸才能把它推入正確的方向。 假設爆炸將一億噸岩石和碎渣拋入宇宙,那麼這個炸彈的威力要比任何以往的炸彈都要大。 但是,稍做運算就能說明,這樣一場爆炸除了會把地球上的生物全部殺死之外,充其量也只能讓地球偏離軌道大約四分之一英寸。

所以,這部電影是沒有科學含量的虛構作品。 1986年出品的電影《異形》也是同樣。 在這部影片中,宇航員們在宇宙飛船中走來走去,就好像在地球上的家裡一樣——而實際上他們應當在無重力環境中漂浮才對。 《異形》的製片人會在大學一年級的物理學考試中不及格,但是《2001:太空漫遊》背後的智囊斯坦利•庫布裡克和亞瑟•克拉克卻會在同樣的考試中以高分通過。 宇宙飛船上有一巨大的輪子轉動著,產生向心力,並給船上的宇航員一種“起伏”感。

科幻電影中對相對論的處理更是令人摸不著頭腦。 以《星艦迷航:回家之旅》(1987)為例:宇宙飛船圍繞太陽飛行,速度越來越快,最後竟然飛回到了歷史之中。 但這是瞎編亂造,而不是相對論。 正如瓊斯所說:“愛因斯坦說沒有什麼比光速更快;但沒有說如果你跑得夠快,鐘錶就會倒轉。” 就連《超人》(1978)也被此概念所困惑。 他在瞬間往逆時針方向繞地球一週去救地震受難者洛伊斯•雷恩。 瓊斯說:“時間不像汽車,它沒有倒檔。”

最後,1977年根據H. G. 威爾斯的小說拍攝的《螞蟻帝國》裡的那些巨型昆蟲又如何呢?問題在於它們的肺,或者說,它們根本沒有肺。 螞蟻沒有肺,它們是通過身體組織吸收而獲得氧氣的。 螞蟻越大,吸收氧氣的時間就越長——這樣它們身體的各部件就不能良好地運作。 所以像人那麼大的螞蟻更可能老是在大口喘氣,而不是把冒失少年的腦袋咬掉。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