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稻曲病又名谷黃,全國各稻區均有發生。在八十年代之前,該病為零星發生,屬次要病害。九十年代以來,由於密粒直立高產水稻品種的大面積推廣,單季稻熟制的擴大,施肥水平偏高和不 合理,尤其是單季稻孕穗期至抽穗期多雨適溫的頻率較高,致使稻曲 病的發生面積逐年增加,為害日益加重,已成為我區水稻的主要病害。
工具/原料
病原:稻曲病是由真菌中的擔子菌亞門,類綠核菌侵染後而導致發病。稻曲病主要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其次也可借厚垣孢子在被害穀粒內或健谷穎殼上越冬。
方法/步驟
藥劑防治
預防:在稻曲病常發期,將 稻瘟康 按300倍液稀釋,進行噴霧,重點噴藥的部位是植株的上部。
防治:使用奧-力克 稻瘟康50ml+大蒜油15ml,兌水30斤進行噴霧,並新增適量滲透劑如有機矽等,進行全株噴霧,3天用藥2次。改進施肥技術,基肥要足,慎用穗肥,採用配方施肥。淺水勤灌,後期見幹見溼。
(1)農業防治:選用抗病良種;清除田間雜草;深翻上地。(2)合理施肥:N、P、K肥配合施用,少施氮肥,增施微肥。(3)藥劑防治:採用藥劑防治,要掌握好防治時期。從水稻孕穗期至蠟熟期每隔7~10天噴施一次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