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世界裡最忌諱小聰明?

翡翠是許多知識的積累,需要一定運氣更加需要知識的積累,文化的沉澱,素質的要求等、、、但是最忌諱小聰明。我剛剛開始玩翡翠,什麼都不懂,一個老師一個年紀比較大的湖南老教師,到緬甸40多年,我覺得他為人和知識都不錯。所以十分尊重他。開始他介紹給我的時間,我也是比較平常。而自己讀了幾本書後,慢慢自己拿一些十分看好的石頭,請教他,他總是分析給我,大多數讓我放棄,我不服悄悄買來幾個,現在看看真是當時自己怎麼看的?當時他讓我買一件貨,我什麼不懂,是磨細沙好像沒有皮殼,一個擦口。

怎麼區別軟玉和翡翠?

玉石分軟玉和硬玉 軟玉的代表是和田玉 硬度是6.5 硬玉的代表是翡翠 硬度是7個

軟玉

翡翠

B貨將有黑斑俗稱“髒”的翡翠,用強酸浸泡、腐蝕,破壞玉石的分子結構,去掉“髒”、“綿”增加透明度,再用高壓將環氧樹脂或替代充填物注入因強酸腐蝕而產生的微裂隙中,起到充填、固結裂隙、增加透明度作用。輕微撞擊,聲音發悶,沒有A貨的清脆聲。B貨初看顏色不錯,但仔細觀察,顏色發呆發邪,燈下觀察,色澤透明度減弱。由於強酸對翡翠原有品質的破壞,B貨在兩三年內會逐漸失去光澤,出現裂紋,長期佩戴對人體有害。鑑定證書標明:“翡翠(處理)

C貨完全人工注色。顏色不正,發邪,仔細觀察,顏色不是自然地存在於硬玉的內部,而是充填在礦物的裂隙中,呈現網狀分佈,沒有色根。用查爾斯濾鏡觀察,綠色變紅或無色。用強力褪字靈擦拭,表面顏色能夠去掉或變為褐色。因注入染色劑,長期佩戴不利於健康。鑑定證書標明:“翡翠(處理)”。

B+C貨用強酸浸泡、腐蝕後,在注入充填物的同時,還加入顏色,即同時做了B貨處理與C貨處理。鑑定證書標明:“翡翠(處理)”。 D貨用其他品種冒充翡翠,分為玉石類和玻璃、塑料類。玉石類。即其它玉質冒充翡翠。主要有泰國翠玉和馬來西亞翠玉、南陽獨山玉、青海翠玉、密玉和澳洲綠玉及東陵石等。這些玉石與翡翠的區別:一是硬度低,二是密度小、光澤較弱。玻璃、塑料類。這些替代品大部分顏色發呆難看,光澤很弱。相對密度很輕,硬度低(用釘子可以刻動),無涼感。由此我們可以得知,只有A貨翡翠才是天然翡翠,具有佩帶意義與收藏價值,B、C、D貨都可以稱為假貨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