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總愛哭鬧怎麼辦??

Tags: 孩子, 父母, 意見,

2歲左右的孩子已經開始有“我”的意識的萌芽,在日常生活中經常表現出“我要….”,“我想…..”,一旦與父母發生摩擦,爭執,就容易發生哭鬧的現象。

如何解決這個年齡段孩子愛哭鬧的現象呢?從我們與孩子相處溝通過程中,總結出以下幾點:

孩子總愛哭鬧怎麼辦?

方法/步驟

1. 不要因為孩子小而隨意忽略孩子的感受。

在和孩子相處的過程中,不要因為孩子小而隨意忽略孩子的感受以及她們的想法。孩子在有不同意見的時候,因為年齡小,語言能力還沒有完全達到,所思所想與口頭表達完全一致的水平;所以當出現孩子與爸爸媽媽有不同意見,特別是爸爸媽媽不贊同孩子意見的時候,孩子往往會著急不知道該如何表述,再加上爸爸媽媽單方面意見強硬,孩子無法或無機會表述自己的觀點,而直接用哭鬧的形式來表示反抗。

2. 告訴孩子,出現不同意見時,正確的做法。

從女兒在2歲左右出現上述情況開始,我們就開始引導她,輕聲地告訴她:“彆著急,光是哭也沒有用,光是哭,別人也不知道你的意見是什麼,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想法,如果別人不同意你的意見,你就要想辦法說服別人,或者是說清楚你的理由。”

3. 放慢生活節奏,耐心傾聽孩子的聲音,尊重孩子。

生活中更多時候,是因為我們覺得“時間來不及了”,我們覺得“這樣不方便”,我們覺得“這一點都不好”,我們覺得“沒有必要這樣”,而不由自主地將我們的心情和想法強加給了孩子,卻忽略了孩子內心的感受和想法。

爸爸媽媽們必須要放慢節奏,即要放慢說話的節奏,還要放慢生活的節奏,學會耐心地傾聽孩子;讓孩子感到她還有機會,還有表達的機會,還有爭取的機會,還有發表不同意見的機會,她才會更加自信而從容地闡述自己的意見;而當孩子說的有道理的時候,爸爸媽媽就應該尊重孩子,而不因為是大人就將自己的思想和做法強加於孩子。

4. 反覆引導,鼓勵孩子說明理由,強化講道理爭取機會的意識。

當然爸爸媽媽們也不可能指望,引導教育一次,孩子就能學會;孩子需要反覆嘗試,需要爸爸媽媽經常反覆引導,給機會,給時間,孩子才能學會慢慢體會運用。

經常鼓勵孩子說明理由,孩子有過一二次這樣成功的經驗後,就會更加強化孩子的意識:有不同意見,要說明理由!哭鬧不起作用。當以後在生活,和其他小朋友玩耍中出現相同情形時,孩子才知道應當如何正確應對。

5. 鼓勵孩子說明理由,親子關係更融洽。

今天我們學會尊重孩子,明天孩子就會尊重他人。反過來,尊重孩子,也讓孩子更加信任爸爸媽媽,孩子也能在今後的生活中更加遵守規則,因為她們潛意識裡知道,爸爸媽媽是說話算話的。

6. 孩子學會說明理由,既能減少哭鬧,又能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

鼓勵孩子闡述自己的意見,說明理由,既是減少孩子哭鬧的一種方式,同時也教會了孩子一種正確的處事方法;更是激勵了孩子遇到問題時開動腦筋,自己想辦法爭取解決問題,為培養孩子獨立思考能力打下好的基礎。

生活例項:

現在,當我們有不同意見時,女兒會習慣地先進行說明,闡述自己的理由,為自己爭取。如有一次,我們有事準備出門,3歲的女兒一定要帶一個拼好的玩具出去。以下是我們的對話:

媽媽:“這個就不要帶了吧?”

女兒:“帶,要帶,這是我剛拼好的高樓!”(我們怎麼看,也看不出這是高樓!呵呵呵)

媽媽: “可媽媽的包都裝滿了呀,實在放不下了。放家裡吧!”

女兒:“我可以自己拿呀!”

媽媽:“但這個也太大了吧,拿著走路多不方便啊,我看還是放家裡吧,回來再玩,怎麼樣?”

女兒看了看,沒說話,跑開了。

一會兒從我們房間裡拿出一個塑料袋,對我們說:“放到袋子裡,拿著走就方便了呀!”

說實話,我們已經開始偷著樂了,看她這樣認真,我們也繼續認真下去:“這有兩邊都冒出來了呀!袋子裝不下呀?”

女兒看了看,又想了想,然後很果斷地把玩具拿出來,把冒出來的兩端卸下來,放在櫃子上,把剩下的再重新放回袋子裡:“這樣就可以了呀,等我回來,再重新上上去。好了吧?”

女兒說到這兒,她爸爸已經高興地跑過來,一把把她舉過頭頂,騎大馬:“拿好囉,我們出發!”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