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歡閱讀財經資訊,那肯定對分析師這個詞不會陌生。他們經常活躍於各大金融媒體。當然細心的投資者也會發現,當一位分析員正在A頻道上大肆推薦英特爾股票的時候,另一位分析員卻在B頻道大肆唱空英特爾的股票,也就是說,分析師們給出意見經常相互矛盾。很多普通投資者認為,既然分析師們在分析同一份資料,那就應得出一致的意見,但事實並非如此。個人投資者經常會為這類矛盾的建議感到苦惱,甚至最後完全放棄聆聽分析師的意見,但這樣做到底對不對呢?
分析師是什麼?
金融分析師這一職業的內涵很豐富,但總體而言,分析師的工作就是判斷某款產品是否值得投資,這些建議中又以對股票的分析意見為多。目前分析師主要分為三類:
賣方分析師的工作最為公開。他們會為各大券商工作,會向公司客戶推送投資建議,所以他們的研究成果通常都會向公眾釋出。
買方分析師主要擔任對衝基金、基金和其他投資機構的資金經理,負責指導機構交易員的買入、賣出或持有行為。
獨立分析師通常不會受僱於某家銀行或是投資機構。他們會將自己的研究報告出售給投資者。
他們的分析是否帶有偏見呢?
如果你去福特4S店問導購小姐哪款車子的價效比最高,她們肯定會說福特,她們給出的建議必然會帶有偏見。因此聽取一位金融分析員的意見之前,也應先了解他們是否帶有偏見。其中一些偏見的成因很複雜,有些則非常簡單,就像如果某家銀行聘請分析師幫助一家公司申請IPO,那迫於壓力,他(她)極可能會發表一些積極的言論。
同樣如果一家銀行要釋出對一家長期優質客戶的分析報告,那它必然也會面臨極大的壓力。此外,如果分析師對公司發表積極的預期,該公司股票的成交量就會得到極大的提升,此時加入收入共享模式的分析師就可以從中獲益。換句話說,如果流入公司的資金有所增長,那他們就會得到一大筆獎金。如果評級對公司有利,該公司股票的交易量就會有明顯的增長,這也能給券商帶來更多的佣金收入。
最後一點,分析師所就職的公司可能會持有目標公司的股票,此時對股票作出正面的評價可以幫助公司實現資本增值。證監會目前正努力減輕因利益衝突而對分析師判斷造成的影響,但是目前還沒什麼法律可以根除這一問題。
他們瀆職了嗎?投資者又該何去何從?
其實不盡然,偏見並不等同於瀆職。在任何一個行業,一定會有一些值得你信賴的分析師,當然也有些可能會讓我們失望。但普通投資者很難知道其中的區別,不過我們可以在閱讀分析師報告時,可以重點關注其中不受偏見影響的部分,比如:
數字:分析師在給出最後的建議前,必然要進行大量的資料分析,像與同行業其他公司的收益報告、資產負債表和業績表的對比,當下的經濟環境和與之相關的各項資料、股價、市盈率和其他一些基本面資料。這方面的工作我們大可讓分析師們代勞,然後據此得出自己的結論。
走勢圖:一些分析師屬於技術分析師。相比基本面資料,他們更看重走勢圖,據此判斷出股票的短期和長期走勢。他們也許能夠找出股票走勢圖中你忽略的形態,這些對交易員而言非常寶貴。
那我該相信分析師的推薦嗎?
這是個問題。CNBC的吉姆·克拉默最近說過,“華爾街分析師們可沒有一貫可靠的歷史記錄可查。”在很多情況下,這句話沒錯,但其實不論專業投資者還是交易員,他們的交易記錄往往也沒有那麼優秀。
任何試圖預測某一投資產品未來走向的做法都不簡單,就像著名的銀行分析員迪克·波夫曾經預測銀行股票將在2011年大漲一樣。很遺憾當年銀行股並未能出現暴漲,對此,他說“我沒注意到市場上對銀行業的擔憂是如此的巨大,哪怕經濟的基本面好轉、整體銀行業復甦、美國銀行和花旗之類銀行業績增長都沒能稍微挽回下大家的信心。”
後來市場的走勢證明了波夫的判斷,但他得出結論的時間卻顯得為時過早,所以投資者需要自行判斷波夫的預測是否正確。對那些長期投資而言,他對銀行業股票所持的看多型度無疑非常正確。但對希望獲得短期收益的投資者而言,如果跟隨他的建議去投資,那結果無疑會是災難性的。
小結
在進行證券分析時,分析師也會面臨利益衝突,有時也會犯錯。著名的銀行分析員梅雷迪思·惠特尼因為準確預測次貸危機而一舉成名,她在2007年發表過一份關於花旗銀行的分析報告並指出,花旗銀行的利潤已經不足以支援其原有的分紅計劃,花旗將不得不減少分紅(降低股息),以平衡收支。事實果真如此,如今,當惠特尼開口,市場不僅聆聽,並且會做出反應,她的一言一語都影響著華爾街市場的風向。但之後惠特尼並沒能再現當日的輝煌。
因此把分析員報告看做整體市場的一小部分吧。不要完全據此做出自己的投資決策。同普通大眾一樣,分析師也無法準確預測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