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儒敏:流行讀物大都像冰淇淋,當不了主食!在這種情形下,應該如何引導青少年閱讀?中國青年報記者就這個問題採訪了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山東大學文科一級教授溫儒敏先生。卓越教育老師為大家整理了相關資料,以供參考:
在電腦、電視、手機、iPad伴隨下成長起來的“00後”已經進入小學和中學,這一代青少年閱讀習慣改變已成為一個不爭的事實,他們更習慣網路和手機等更為快捷的閱讀方式,而穿越、輕鬆搞怪、調侃等網路文學的特性,似乎也更加符合這一代孩子的閱讀需求。種種跡象表明,流行閱讀大有取代經典閱讀之勢。
在這種情形下,應該如何引導青少年閱讀?中國青年報記者就這個問題採訪了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山東大學文科一級教授溫儒敏先生。
流行讀物大都像“冰淇淋”
溫儒敏認為,和以往相比,現今中小學生的閱讀趨向已大不相同,很多學生感興趣的可能是當下的流行讀物,比如某些靠商業運作包裝起來的明星作家的著作。流行讀物大都像是冰淇淋,給人娛樂和刺激,適當讀一些是可以的,甚至是有益的。如果完全不讓孩子們讀,會把讀書搞得很功利,也會扼殺孩子們的閱讀興趣。另外,流行文化的適當消費,也有利於青年人瞭解社會,融入社會,不讓年輕人去接觸這些流行文化是不現實的,應當給孩子們一點自主選擇的閱讀空間。
但溫儒敏強調,冰淇淋代替不了主食,流行時尚的閱讀不能代替經典閱讀。語文課就要想辦法讓學生對閱讀有興趣,對高雅的經典作品有興趣。有的學生或許會說,現在干擾實在太多,靜下心來讀書不容易。其實讀書是一種習慣,一種生活方式,一種可以不斷滋養人生提升精神的方式。只不過國人太過忙亂,太過浮躁,缺少讀書的氛圍。很多學生回到家裡,氛圍就不太好,家人整天不是看電視就是打麻將,孩子們要在這樣的環境中讀書,還真的需要有些“定力”。
語文課和學生的“語文生活”之間要疏通一條通道
不少推廣學生閱讀的學者認為,閱讀其實是不分“課內”和“課外”的。溫儒敏則認為,中小學語文教學如何溝通課內課外的閱讀,需要認真探索。
他認為,現在一些新編教材有一個長處,就是普遍都有閱讀“連結”,給學生提供課外閱讀書目。應當好好利用這種“連結”資源,鼓勵課外閱讀。老師和家長要明白,從長遠來看,學生有課外閱讀需求是非常值得珍惜的,不要因為考試扼殺這種興趣。老師和家長對學生的課外閱讀應當有所關心和指導,但沒有必要過多幹涉。學生有他們的“語文生活”,有他們的語文“圈子”與表達形式,包括他們的課外“閒書”的閱讀交流、上網、部落格、QQ等等,其實這些都是他們語文能力成長的重要方面,也關係到他們語文興趣的培養和閱讀習慣的形成。“我們也許不能完全進入學生的語文生活,但應當給予尊重和必要的關照,儘可能在語文課和學生的‘語文生活’之間疏通一條通道,那肯定會加倍引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培養起讀書的習慣。”溫儒敏說。
溫儒敏承認,現在的應試教育是扼殺興趣的,學生除了課本和教輔,再沒有興趣和時間讀書。這是可悲的。因此,語文課改一定要高度重視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重視並能進入學生的語文生活。閱讀教學,甚至整個語文教學,都要高度重視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高閱讀品位。
溫儒敏認為,應建立這樣一種觀念:語文教學的效果好不好,不止是看課內,或考試,很大程度上要看課外,看是否培養了閱讀的興趣與習慣。剛剛修訂完的語文新課標也強化了對課外閱讀的指導,強調在閱讀問題上“尊重天性,培養興趣,提高能力”。溫儒敏認為,這三句話很值得琢磨,如果在課內能引起學生對閱讀的興趣,學生課下就會主動找書來看,慢慢形成習慣。
談到網上閱讀,溫儒敏認為,網際網路技術海納百川的資訊儲存功能,獨特的連結方式,以及資訊傳播的即時性與便利化,極大地改變著人們的閱讀、思考方式,也在改變千百年來形成的印刷文化的閱讀思維方式。思維跳躍、碎片化、缺少深度,專注力的喪失,都是新的現象。如果記憶完全依賴網際網路,依賴百度、谷歌,那記憶就可能淪為技術化,生物記憶變成物理記憶,這對人類的感情、性格、思維的形成會有什麼影響?起碼可以斷定,資訊過量,總是來不及過濾、處理,資訊流就如同大海波濤一樣不斷叢集、翻滾、衝擊人們,這可能會產生很大問題,包括社會心理問題。所以,語文教學應當關注學生網上的語文生活,以及可能出現的問題。他建議,語文課可以適當增加“傳媒素養”的內容,使學生在魚龍混雜的網際網路世界中學會辨析、過濾。
原作者: 卓越教育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