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是現代家庭多是一個子女導致關注焦點過於集中的緣故,也或許是因為社會激烈競爭的殘酷,很多家長都將那句“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奉為圭臬,即攀比。
如果注意一下,我們會發現這樣一些現象:在與別的孩子比較的過程中,如果自己的孩子更優秀,家長就很得意;如果自己的孩子不如其他孩子,家長就嚴厲地要求自己的孩子向別人看齊,而絲毫不在乎孩子的心理感受。
實際上,在孩子們的心中,是有著好勝的天性的。對於周圍熟悉的同伴,孩子往往比家長更瞭解對方,知道那個孩子有家長不知道的缺點,甚至覺得對方並不值得自己向他學習。這樣一來,孩子很可能不為所動。更何況,孩子本身也不是很希望自己總被家長拿來和別的孩子比較,他們從內心裡十分厭惡這樣的做法。長此以往,孩子的叛逆心理也就油然而生了。
其實,很多家長沒有注意到,在豐衣足食的今天,孩子最需要的不是物質上的豐盛,而是父母在精神上的支援,那就是相信自己的孩子總有比別人強的一面,家長們的攀比心理會把孩子的自信榨乾。 所以,家長們要明白你的孩子就是你的孩子,沒有必要去和別人比,任何比較都是有害的。每一個孩子都應該有自己的個性,每一個孩子都應該在他實際的基礎上發展,而不是做別的孩子的複製品。正確的方法應該是,永遠不和別人家的孩子比,只要你的孩子今天比昨天有進步,你就應該祝賀他、鼓勵他、肯定他。如果我們每位家長都能這樣做,我們還會害怕孩子不自信麼?
攀比是可怕的,不能總是這山望著那山高。攀比會把孩子的自信心榨乾。攀比不僅對自己的孩子成長無利,對家長也無任何好處。總拿自己的孩子和別的孩子攀比,讓孩子產生自卑心理,而且無法走出自卑的陰影的話,你怎能算一個成功的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是否事與願違呢?我們應該以自己的孩子為榮,認為自己的孩子是最棒的!
事實上,孩子各部相同,家庭環境也不同,家長們對其教育的方式和理念也不盡相同,所以,我們沒有必要拿自己的孩子當做炫耀品。這樣無休止地和別的孩子來比較,對於孩子的成長是沒有什麼正面作用的。我國民間有句俗諺:“自己的孩子自己愛。”排除溺愛和偏愛,通過這句話,家長們可以懂得維護孩子自尊的必要性,我們應該看到的是自己孩子的長處,而不是和其他孩子進行不對等或者刺激性的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