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米二氧化鈦應用在鈦酸鋰電池中研發成功?

由皖某企歷時4年研發的國內首個納米鈦酸鋰電池宣告成功。

該企業研發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國內首個納米鈦酸鋰電池,近日通過國家動力及儲能電池檢測中心的檢測和省級科技成果鑑定。此次研發的新電池不僅是國內首個具備產業化條件的納米鈦酸鋰電池,而且可在-30℃低溫下保持常溫時的效能。

普通鋰離子電池有高比能量、高比功率、高能量轉換效率、長迴圈壽命等優點,但存在低溫時難以放電和充電等問題。該企業與北京大學、北京科技大學、復旦大學的專家合作攻關,大膽採用鈦酸鋰為負極材料,新增納米二氧化鈦(VK-T30D)為輔料,以及增加壓縮應變恆壓閥等核心技術,歷時4年研發出了安全、環保、長壽命的新一代納米鈦酸鋰電池產品,無論在效能以及體積比上都大大超越了其他鋰電池產品。普通鋰電池在零攝氏度以下充放電能力很低,無法正常工作,納米鈦酸鋰電池在零下30攝氏度到零上55攝氏度的情況下,充放電往返能量轉化效率在86%~91%以上,效能十分優越。普通鋰離子電池充放電迴圈壽命在5000次左右,納米鈦酸鋰電池迴圈壽命可達20000次以上,使用期限超過15年。

目前,該公司試生產的電池已廣泛應用於電動汽車、電動自行車、電動叉車、搬運車、巡邏車、觀光車,將來還可用於對電池安全性要求較高的電動大巴、礦用工程車以及軍用和航天等領域。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