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隨著社會的發展,生活節奏的加快,競爭意識的增強和人際關係的複雜,加重了人們的心理緊張和壓力,青少年的心理異常問題的發生率呈進一步提高的趨勢。學生沉溺於網咖、電視,過於追求名牌、奇異服飾,生日互相宴請、送禮成風,學生早戀等不良現象也頻繁出現,而如何正確的引導?則是我們需要日益關注的問題。
該階段學生性格發展的特點:
青少年的性格認知特徵在初二至高一階段發展迅速。青少年典型的優勢需要:
1、友誼的需要。
2、獨立自主的需要。
3、理解和尊重的需要。
4、成就的需要。而青少年常出現的不良個性,就是“逆反心理”。
此時的孩子,會對正面宣傳作反向思考,對榜樣及先進人物的無端否定,對不良傾向產生情感認同。家長、老師苦口婆心的勸導,在他那裡,一切都是白費,是落後。而如何能夠與他們平等的溝通,積極的引導,“敘事”是一個不錯的方式。
教育中如何正確的使用“敘事”引導正確的價值觀:
“人≠問題”在學生教育中,孩子犯錯,與他所在的年齡階段的特點密不可分,針對學生的問題進行教導,而不是學生本身;
“每個人都是面對自己問題的主人”相信學生的自主能動性。這個時期青少年能從多個方面來考慮問題,能靈活選擇解決問題的方法。表現出思維靈活性和權衡性。另外,青少年開始多方位的探索生活中的各種問題,表現出主動性和認知特徵。
“放下主流文化的量尺”特別是此時的孩子,“叛逆”的特點,因而,在教育中,儘量不要和孩子講大道理,講述怎麼樣才是好的,你應該怎麼樣!此刻的學生,是難以接受這樣的觀點。倒不如,通過故事的方式,讓他自己去反思“較期待的自我認同”青少年,表面的傲慢,通常也隱藏著內在的自卑感。他們很多事情想要成熟,卻行為有偏向於幼稚,常常會因為一些事情陷入內在的失敗感。而通過敘事交流,讓孩子自己看到能夠讓自己產生力量的支線故事,帶來“較期待的自我認同”
“尋找生命的力量”主流文化影響我們,這是敘事流派的主軸,我們認為自己就是問題,認為自己是沒有力量的。敘事治療就是幫助學生把問題和人剝離開,將問題“外化”,在後續的個人發展中,找到自己生命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