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溼疹就要祛溼,如今患溼疹的人越來越多。一旦患上溼疹,就會使患者飽受瘙癢的折磨,痛苦不堪。中醫認為,防治溼疹,要健脾祛溼。脾胃主水,溼氣重會影響脾胃運化功能,繼而產生內溼。下面介紹4種健脾祛溼常用的中藥。
方法/步驟
茯苓:曾被慈禧太后當作養生益壽的要藥,不但自己常食用,還將茯苓製成茯苓餅,賞賜給大臣。茯苓味甘淡,性平,人心、脾、肝、腎經,具有健脾和胃、補腦健身、利水滲溼、寧心安神等功效,被譽為中藥“ 八珍” 之一。茯苓特點是補而不峻,利而不猛。藥性平和,既能扶正,又能祛邪,是脾虛溼盛者必不可缺的健脾祛溼中藥。
薺菜:薺菜帶根全草入藥,其幼嫩葉是人們喜愛的一種野菜,早在公元前300年就有采食薺菜記載。薺菜味甘、淡,性微寒。有補虛健脾、涼血止血、清熱利水等功效。宜於溼熱胃痛、血熱吐血、溼熱洩瀉、便血等症。
木瓜:一說到木瓜,人們可能想到的是番木瓜。雖然番木瓜有健脾胃功效,但是入藥的還是皺皮木瓜或者木瓜。木瓜味酸,性溫,歸肝、脾經,有較好的舒筋活絡作用,且能化溼,為治風溼痺痛所常用,筋脈拘攣者尤為要藥。木瓜還能使溼濁得化,中焦得以調和。 此外,木瓜還有消食作用,可用於消化不良症。
砂仁:砂仁,除了是一種健脾祛溼中藥,還是生活中運用廣泛的一種香料。砂仁昧辛,性溫,歸脾、胃、腎經。能化溼開胃、溫脾止瀉、理氣安胎。該品辛散溫通,氣味芬芳,其化溼醒脾,行氣溫中之效均佳,古人視其為醒脾調胃的、要藥。故凡溼阻或氣滯所致之脘腹脹痛等脾胃不和諸症可以常用,尤其是寒溼氣滯者最為適宜。該品善能溫中
注意事項
配合以上中藥,使用溼癢軟膏I型,塗抹在患處面板上,能快速抑菌止癢,控制症狀發作。
注意調整飲食,忌食辛辣刺激,避免進食易致敏的物品,如酒類,海鮮貝類食物應禁用、以清淡飲食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