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瀉是豬腸道疾病的主要臨床症狀之一,是腸道吸收障礙所致,以排糞次數增多、糞便稀薄、血便為基本臨床特徵的症候群。腹瀉不是一個獨立的疾病,而是由許多原因引起或許多疾病伴有的一種臨床常見多發的綜合徵。
最近幾年,豬流行性腹瀉病的發病率特別高,尤其是1—3月齡的仔豬較為常見,斷奶後仔豬流行性腹瀉的發病率也高達30%—40%,死亡率高達30%—50%,特別是乳豬發病率和死亡率更高,達100%。豬發病後生長速度緩慢,飼料報酬率低,仔豬一旦感染此病,體質下降,免疫功能減退,對於疾病的抵抗力減弱,容易繼發感染其他傳染病,治療不及時,就會引起大批死亡。現介紹幾種中西藥結合綜合防治的有效方法:
豬腹瀉病的常見疾病與主要臨床症狀
病毒性疾病
引起腹瀉的病毒主要有輪狀病毒和冠狀病毒,如傳染性胃腸炎病毒(TGEV)、流行性腹瀉病毒(PEDV)等,其它尚有星狀病毒、腸型腺病毒、小輪狀病毒、微小呼腸病毒等。臨床
表現以胃腸炎最為突出,有嘔吐及腹瀉等症狀。腹瀉大多呈水樣,不含黏液或血,常伴低
熱,少數仔豬可見呼吸道症狀,如咳嗽、流鼻涕等。常見病有傳染性胃腸炎病、流行性腹
瀉病、輪狀病毒病。
細菌性疾病
侵襲性腹瀉病主要病原菌有沙門氏菌、巴氏桿菌(主要為多殺性巴氏桿菌)、志賀氏菌、副溶血弧菌、腸道入侵性大腸桿菌(EIEC)等。非侵襲性腹瀉的病原菌主要有弧菌屬、產腸毒素大腸桿菌(ETEC)、致病性大腸桿菌(EPEC)、腸道黏附性大腸桿菌(EAEC)、金黃色葡萄球菌、蠟狀芽孢桿菌、親水氣單胞菌等。臨床上可見發熱、腹痛、腹瀉、裡急後重等症狀。
糞檢可見大量的膿細胞和紅、白血細胞。常見病有仔豬黃痢、仔豬白痢、仔豬紅痢、仔豬
副傷寒。
寄生蟲性疾病
引起寄生蟲腹瀉的病原最主要的是溶組織內阿米巴蟲和球蟲,其他尚有賈弟鞭毛蟲、糞類圓線蟲、小袋纖毛蟲、毛圓線蟲、隱孢子蟲等均可引起動物腹瀉。另外,寄生於腸道的一些寄生蟲,如蛔蟲、鞭蟲、鉤蟲、蟯蟲等在感染過程中均有引起動物短暫腹瀉的可能。
中毒性疾病
引起豬中毒病的主要因素有砷、汞、有機磷、磷化鋅等,動物大多數表現嘔吐、腹瀉、腹痛。砷中毒還表現血便、瞳孔散大、心衰死亡,有時血尿或蛋白尿。汞中毒還表現衰弱、搖擺、舌炎麻痺,視力消失。有機磷中毒還表現瞳孔縮小。磷化鋅中毒還表現體溫下降,嘔吐物或糞便有大蒜味,呼吸困難,胸腹部敏感。
豬腹瀉的防治措施:
預防措施:
(1)搞好豬舍衛生 對於仔豬流行性腹瀉應做到“防重於治”。應加強豬舍環境衛生消毒,保持豬舍內乾燥。舍內地面可用“衛康”消毒。全場每週用“農喜福”徹底清掃消毒一次。
(2)加強飼養管理 尤其對於仔豬要精細管理,注意冬季防寒保暖,墊草要乾淨、乾燥、鬆軟。供給豬隻的飼料要柔細適口,容易消化,可以飼料中拌些和氣豐利和瑞特奇,這樣既可預防豬隻的胃腸疾病,又可促進仔豬生長髮育。飲水要充足、潔淨。在飲水中新增益免加,可以增加豬隻的機體代謝吸收。
(3)加強疫苗接種 根據當地疫病流行情況,搞好預防接種。
(4)及時發現和隔離 在養豬生產中,要做到三觀看:觀看精神狀況,觀看飲食情況,觀看排洩糞便的顏色和形狀。及時發現,早日隔離,對症治療,以減少死亡,降低豬群發病率。
藥物防治:
奧邦的白金肽主治豬瘟、藍耳病、圓環病毒、偽狂犬、豬流感、傳染性胃腸炎、口蹄疫、細小病毒及其他病毒混合感染而引起的家畜體溫升高(呈稽留熱)、精神沉鬱、全身敗血等症狀疾病,俗稱高熱病。對抗生素難以控制的病毒性、細菌性、免疫缺陷性疾病有顯著而獨特的療效。(用法用量)肌肉注射:稀釋本品後搖勻,形成均勻的混懸液。治療量:本品發病前期注射150kg體重,後期注射100kg體重。預防量減倍。
注意事項
1、注射:本品開啟後應在24小時內用完。
2、混合注射時不得與酸鹼溶液、磺胺類藥配伍。
3、建議2-8度冷藏儲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