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考研經典實驗?

1 Podgoray 和 Shepard 視覺定位實驗--驗證表象與知覺機能等價 實驗分為 3 組:

(1)知覺-記憶組,實驗材料為一個 5×5 柵格,用黑色將其中的一些方格塗成某個英文字母,如 I、L、F、E,或字母組合 IF;另有一個同樣的 5×5 柵格,在其中的任一方格內畫有藍色圓點作為測試點。在正式實驗時,先用速示器給被試呈現一個塗有某個字母或字母組合的柵格,然後呈現一個帶有一個測試點的柵格,要求被試在保持高度精確的同時,儘快地判定該藍色的測試點是落在所呈現的字母之內或之外,分別用左手或右手作出按鍵反應,記錄反應時。一個字母或字母組合要試驗多次,測試點在全部 25 個方格中至少出現一次,其順序是隨即的,測試點安排在字母之內和之外的次數也是相等的。

(2)帶柵格的表象組,這個組的實驗程式與知覺-記憶組基本相同,但有一個重大差別。在這組實驗裡,上述的字母和字母組合不是利用某些方格塗黑而構成的。實驗時先用速示器呈現一個同樣的、然而是空的 5×5 柵格,同時實驗者給被試以口頭指示,讓他利用某些特定的方格想象出某個英文字母或字母組合,這些字母及其在柵格中的位置與知覺-記憶相同,並且要求他不要變更字母在柵格中的位置。待被試想象出字母后,再用速示器呈現一個帶測試點的同樣柵格,其餘實驗程式同前。 (3)不帶柵格的表象組,這個組的實驗與帶柵格的表象組只有一點不同,即帶測試點的柵格只畫出最外邊的輪廓,內部的方格不畫出來。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避免被試在測試點呈現之後推論出字母在柵格中的位置,其他程式同前。

2 、Paivio 的實驗--驗證表象是與言語相平行和聯絡的兩個認知系統 給被試看一些卡片,在這些卡片上有一對圖畫或一對列印的字詞(圖見《認知心理學》王甦 汪安聖 北京大學出版社 P212 圖 7-6 兩個圖對和兩個字對) ,要求被試判定所畫的一對東西或列印的字詞所標誌的一對東西中,究竟哪一個在原來印象上是較大的(不是指畫出來的大小,而是指人的原來印象中的兩個東西的實際大小) ,記錄反應時。Paivio 作出如下假設:如果長時記憶中只含有語言編碼的資訊,那麼被試對圖畫材料作出判定要慢於對字詞作出反應,因為在作出判定之前,需要將圖畫轉換為語詞;另一方面,如果長時記憶也包含視覺表象或視覺編碼的資訊,那麼被試對圖畫的反應就不會慢於對字詞的反應,因為視覺表象可以直接從記憶中得到,無須再作轉換。該實驗不僅為表象的存在提供了實驗證據,而且提出了表象表徵不同於語言的一些特點。

3、人工概念形成實驗(81 卡片實驗)--假設考驗說的概念形成過程 實驗材料是畫有圖形的卡片,圖形的形狀、顏色、數目和邊框數是構成每一特定卡片的 4個維量。每個維量又分 3 個水平,即各有 3 個屬性或值。如形狀維量有十字、圓形和方塊 3個屬性;顏色有綠、黑、紅;圖形數和邊框數也各有 3 個值。每張卡片都具有這 4 個維量的各一個屬性,因而每一張卡片都與任何其他一張卡片在 1-4 個維量(屬性)上有區別。這樣就有 81 張(3×3×3×3)不同的卡片作為實驗材料。實驗者事先規定某個維量的某一屬性(如紅色)或幾個維量的屬性(如紅色圓形)為某個人工概念的特有屬性,即以這些維量和屬性構成某個人工概念,它們被稱作有關維量和有關屬性,其他的則稱作無關維量和無關屬性。凡具有所規定的全部有關屬性的卡片則為概念例項或肯定實,否則為否定例項。但實驗者事先並不將某個人工概念(即其有關屬性)告訴被試。實驗開始時,主試告訴被試:本實驗有一個特定的概念,這個概念是由具有某一屬性或某些屬性組成的,要求被試通過實驗過程來發現這個概念;然後由主試首先取出一張肯定例項卡片給被試看,並明確告知這是肯定例項,被試則要從攤在他面前的所有卡片中,根據他自己的想法來選取屬於這個概念的其他肯定例項,一次選出一個,每次選取之後,主試都要給予反饋,指出他選得對或錯。實驗如此進行下去,直到被試發現這一概念,即表現為能正確地選擇全部肯定例項並能說出這個概念是什麼。

4 、四卡片問題--證真和證偽 給成年被試看 4 張卡片,其中兩種的正面各有一個字母,一張卡片有母音字母(E) ,另一張卡片為子音的字母(K) ;另兩張卡片的正面各有一個數字,一張卡片為偶數(4) ,另一張卡片為奇數(7) 。同時告訴被試,每張卡片都有一個字母在一面,有一個數字在另一面,並提出一個規則: “若卡片的一面為母音字母,則另一面為偶數” 。要求被試說出為了證實這個規則的真偽而必須翻看哪些卡片。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