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茶商
中國茶商世家的茶詩
安溪茶詩
早在五代,安溪就有茶詩傳世。開先縣令詹敦仁在《清隱堂記》一書中曾作有茶詩多首。其中有:
與道人介庵遊歷佛耳,煮茶待月而歸
活火新烹澗底泉,與君竟曰款談玄。
酒須逕醉方成飲,茶不容烹卻足禪。
閒掃白雲眠石上,待隨明月過山前。
夜深歸去衣衫冷,道服綸巾羽扇便。
清初,安溪鐵觀音發現並廣泛傳播後,安溪品茶、詠茶詩風大興。清乾隆年間,在朝為官的安溪人官獻瑤於大雪紛飛之夜,取雪水起爐火烹煮家鄉寄來的茶葉,欣賞家鄉風味,曾留下《雪水烹茶》兩詩:
工具/原料
茶葉
方法/步驟
雪水勝如活水烹,未須著口已心清。
湯看蟹眼初開鼎,葉煮蓮鬚細入瓶。
滿頰生香知臘味,一時高唱起春聲。
思家不寂尋常慣,共對瑤華聽鶴更。
其 二
雨前茶向雪中烹,雪碧茶香澈底清。
疑有春風生獸炭,勝邀明月倒銀瓶。
黑甜遲入梅花夢,白戰交霏玉屑聲。
猛省年華真逝水,地爐夜夜煮三更。
清末臺灣著名歷史學家、詩人連橫在《劍花室詩集》中作有一詩:
安溪競說鐵觀音,露葉疑傳紫竹林。
一種清芬忘不得,參禪同證木犀心。
歷史上,在安溪眾多詠茶詩或涉及茶的詩詞中,要數清末著名詩人、茶商林鶴年(安溪蘆田人)寫得最多,也寫得最長。他在詩中記述了安溪清代茶業生產的繁榮景象,以及茶業與安溪人民生活的密切關係。現謹錄二首如下:
蓮 洞 茶 歌
採茶莫採蓮,茶甘蓮苦口,
採蓮復採茶,甘苦儂相守。
山 茶
千里賤栽花,千村學種茶。根難除蔓草,地本厚桑麻。
穀雨抽香菽,花風綻玉芽。如何龍鳳碾,出自相公家?
20世紀80年代以來,讚美安溪名茶的茶詩更是不勝列舉。中國茶葉學會原理事長、安徽農學院教授王澤農曾作二詩盛讚安溪名茶鐵觀音、黃金桂:
詩 一
安溪芳茗鐵觀音,益壽延年六根清。
新選名茶黃金桂,堪稱妙藥保丹心。
久服千朝姿容美,能療百病體態輕。
茶葉奇功說不盡,閩南風味故人親。
詩 二
安溪金桂鐵觀音,齒隙留香味悠悠。
碧葉鑲緣紅樸樸,質重如鐵金湯稠。
潮汕烘爐玉書碾,孟臣罐酌若琛甌。
甌甌好茶聯僑誼,健神健骨暖心胸。
童顏鶴髮百歲翁,明眸皓齒麗姿容。
窈窕腰身隨風舞,懷珍脫穎經典窮。
外洋環流家鄉水,閩南奇茗具奇功。
中國茶葉學會副理事長、浙江農業大學教授莊晚芳題詩曰:
安溪奇茗鐵觀音,敬飲一杯情意深;
心性修身養儉德,僑鄉茶地結良緣。
烏龍品色比優美,珍貴名種齊振興;
莫忘傳經植藝者,神香禪味留人間。
中國佛教學院教授虞愚作詩贈安溪茶葉學會:
舌根功德助謳吟,碧乳浮香底處尋;
盡有茶經誇博物,何如同享鐵觀音。
鐵觀音馳名海內外,安溪人頗引以為豪,亦創作了諸多茶詩。如:
其 一
雲蒸蟬翼已輕揚,飄入莊園溢馥芳。
雅座高吟逢勝友,清茶細品攬春光。
流香雀舌延詩夢,烹雪龍涎洗俗腸。
浪漫情懷常湧動,甘霖汩汩化新章。
其 二
烹來勺水淺杯斟,盡不餘香舌本尋。
七碗漫誇能暢飲,可曾品過鐵觀音?
其 三
一甌雀舌碧盈盈,兩腋清風習習生。
詩韻何曾回味盡,惹人懷念故鄉情。
其 四
款款有致入仙境,纖纖玉手沏香茗。
為君尋得觀音韻,色香味形有神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