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們應該瞭解什麼是灰指甲?灰指甲怎麼來的?
灰指甲,又名甲癬(onychomycosis)
俗稱灰甲,泛指受到真菌感染的指甲,通常影響腳趾,但手指甲也有機會出現。兩成指甲病總由甲癬所引起。
起因
甲癬的成因是真菌感染,主要細為分酵母菌感染、黴菌感染,以及皮癬菌感染,包括引起足癬的真菌。
病徵
甲癬的病徵有:趾甲變形、色變到灰褐色、暗黃色、趾甲變厚而難剪,但甲面變得很薄、很脆;有怪味,會痛。
甲溝炎(英語:Paronychia)
俗稱“凍甲”,為甲床炎(Onychia)的一種。意指指甲周圍組織,包括兩側的旁甲溝和底部近側甲溝的發炎,一般症狀為紅、腫、痛,嚴重時會有化膿現象。
成因
甲溝炎分為急性與慢性,外傷是誘發甲溝炎主要原因,指甲與周圍甲溝之間因傷口使病菌及刺激物質滲入而導致發炎,溼疹、凍瘡、咬指甲也有可能造成甲溝炎。
急性甲溝炎
急性甲溝炎主要是由金黃色葡萄球菌所引起,少數病例為白色念珠菌造成;初期症狀為指甲區域性紅腫,輕觸紅腫部分即會產生刺痛。約數天後開始化膿,並可能延伸至指甲下方。
慢性甲溝炎
慢性甲溝炎的引發病原則較繁多,念珠菌、革蘭氏陰性菌及多種細菌或黴菌皆有可能;如同症名,指甲會緩慢逐漸變成黃褐色,同時變形彎曲凹凸不平後變慘白或黃色;研究發現慢性甲溝炎也常合併綠膿桿菌感染而使指甲變綠。
化膿性甲溝炎是急性甲溝炎治療不及時導致的化膿性炎症。甲溝有輕度紅腫、疼痛、甲小皮剝脫,少量膿液由甲溝流出,甲的邊緣和甲溝處變黑,且可逐漸產生結節狀或蕈狀突起的炎症肉芽組織,不時分泌出膿液,易擦傷出血,部分甲受損,甲變形縮小,甲上有縱脊或橫溝,甲下有膿液潛行。嚴重時,甲可以完全鬆動,脫落。
單純性甲溝炎
單純性甲溝炎大多數位於足部第一趾,趾甲前端的一個角或兩個角刺入甲溝深處,長不出來,每隔2周到1月,足趾就會有脹痛感,不小心碰到就會有鑽心的劇痛,用小刀剪掉後疼痛就會消失,但是過段時間又會出現。長時間行走或不修剪趾甲,足趾就可能腫脹發紅,甚至在甲溝處出現滲液和肉芽樣組織。
嵌甲性甲溝炎
嵌甲性甲溝炎是由於趾甲長到肉裡而引起的甲溝炎。足趾甲溝存在炎症超過3周後,就要考慮是由於嵌甲所致。多見於大拇指,向側面生長的甲板長入甲皺壁中,導致疼痛和發炎,嚴重者出現化膿症狀。
造成慢性甲溝炎的原因除了細菌感染之外,長期接觸刺激物質(清潔液、檸檬萊姆、其它高酸鹼值液體……)都有可能侵蝕甲溝組織而造成發炎,因而成為部分職業的職業病(酒保[1]、清潔工[2]、廚師[3]……)。根據病歷統計以右手中指、食指及左手中指最易引發,而腳趾及男性則較少。
類似病症
指甲周圍泛紅並不代表一定是甲溝炎,一些自體免疫性疾病如:紅斑性狼瘡、皮肌炎或硬皮症,均會導致甲溝部分的血管擴張而產生髮紅現象,此時需要儘早進行切片檢查與抽血化驗;更有甚者的是致命的惡性黑色素癌,也有可能會以頑固性甲溝炎來顯現,若稍一不慎即可能錯失即早治療良機。
另外,趾甲內生症(Ingrown Toenail)也會造成重複性甲溝炎,原因多半為甲溝肉太肥厚、大腳趾外翻角度過大……
姆趾的甲溝炎
急性甲溝炎的治療較為容易,只需在早期投入一般抗生素,但若膿皰已經成形則需先將膿皰戳破再投予抗生素治療;倘若延誤就診使病菌由甲溝旁侵入甲床下方,嚴重時可能導致指甲的脫落;若經問診後醫師建議,可進行楔型切除手術,將病變指甲附近進行區域性麻醉後將肉切開,以徹底剪除嵌入肉內的指甲。
至於慢性甲溝炎的治療則較為繁雜,除了使用水性的類固醇搭配抗黴菌劑、殺菌劑外,急性症發作時可依照孳生的細菌培養後另加抗生素治療,不過因為這些細菌有時只是後續伺機性存在而並非主凶,因此有些細菌可以不加治療;若施以用外用殺菌劑或抗黴菌劑治療,則需持續治療最少三至四個月,同時在治療期間應保持手部乾燥,必要時可以戴手套,但絕對不可戴著橡皮手套在高溫中過久,若造成汗水而產生刺激反而會使甲溝炎症狀惡化,如不得已而需要碰水又不方便戴手套時,可以嘗試以甲冉生護甲抑菌膏塗在甲溝以防止水中刺激物進入;同時,也要避免直接接觸生鮮水果,尤其是柑桔屬;若手部同時有其他面板病變,也需要一併治療以免影響療效。
工具/原料
鮮清抑菌顆粒
方法/步驟
首先使用抑菌顆粒加入少量適當的開水稀釋顆粒!
加入適當溫水(漫過腳面即可)浸泡手足半小時左右
之後會發現腳面出現白色狀面板,既為已經殺出的真菌,和已經被感染部分!
讓專業的技師為您的指甲扦甲,持續多次即可1
注意事項
在手部清潔方面,不可擅自以牙籤類尖銳物清除甲溝或修剪甲皮,容易擴大傷口而造成進一步傷害。對於頑固肥厚型慢性甲溝炎,則可嘗試以手術切除腫脹部分來加以治療。
治療過程和後期嚴禁鞋穿太緊或太短、剪指甲造成傷口、重複性外傷……,此種狀況雖不危及性命,卻會因動作時產生疼痛而影響正常生活及情緒,同時因非病原體導病故症狀易反覆發作而難以完全治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