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我家庭教育的中醫思想?

一、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要不得

有位媽媽向我諮詢孩子寫字潦草的問題。

媽媽:我的兒子寫字很潦草,我一說他,他就說已經養成那習慣了,我該怎樣說他? 維尼:這可能與孩子寫作業時的心態有關係,多大了?

媽媽:十一。

維尼:他喜歡寫作業嗎?專心嗎? 媽媽:不喜歡,都是我督促著寫啊,不專心啊,把我一天能氣死啊! 維尼:那不潦草就是很自然的了。心不靜,不喜歡寫作業,能不潦草嗎?

解決孩子出現的問題,不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

寫字潦草,可能有多種原因,不能一概而論。但是如果孩子不喜歡寫作業,不專心,學習沒有樂趣,那麼潦草就是自然的事情了。此時不去改變不喜歡學習的現狀,而想解決潦草的問題如同緣木求魚。

很多家長找我諮詢,第一句話就是孩子目前有個問題,自己很苦惱,比如上課不專心、喜歡玩電腦,請我給提提建議,該怎麼辦?我只能說抱歉,通常我沒有專門治療某一問題的“靈丹妙藥”(就像感冒藥、腹瀉藥、止痛藥這樣對症治療的藥物)。而是需要從整體看孩子的問題,需要找到孩子出現問題的原因,而最好的策略是預防為主。

二、我的諮詢思想與中醫相似

我幫助家長解決孩子出現問題的策略與中醫是相似的。中醫就是強調不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中醫區別於西醫的特點主要有兩個,即“整體觀念”和“辨證論治”,中醫還重視“治未病”。

1、整體觀念

中醫學非常重視人體自身的統一性、完整性以及人與自然的密切關係。中醫基礎理論認為,人體是一個有機的整體,構成人體的各個組成部分之間,在結構上不可分割,在功能上相互配合,在病理上相互影響。若人體臟腑組織器官發生病變,除了其本身的功能異常外,還常常影響到別的臟腑,甚至造成整體功能的紊亂。 同時中醫學也認識到人體與自然界有著密切關係,自然界的變化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人體的生理和病理。整體觀念是古代唯物辯證法思想在中醫學中的體現,它貫穿到中醫生理、病理、診斷、治療、養生等各個方面。 重視整體,是中醫學的突出特點,這樣避免了“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而造成的顧此失彼的弊端。這一特點在現代醫學正受到越來越多的醫學家的重視和研究。 其實解決孩子的問題也是如此。首先,孩子的情緒、行為、興趣、上進心、學習、信心、習慣等是一個整體,相互聯繫、互相影響。比如孩子寫字潦草,有時不僅僅是潦草的問題,與學習的興趣、心態、習慣都有關係;孩子寫作業不專心,也不是簡單地督促孩子專心就能解決的,需要從多方面入手來解決(參考孩子寫作業磨蹭、不專心怎麼辦? );學寫作文需要關注的,不僅僅是作文…;解決孩子多動,不僅要關注孩子的習慣,還要考慮孩子的認知、意識(參考識別偽多動症);提高考試成績,不僅要學得好,也要考慮考試的心態、策略與技巧(參考應對考試的一些實用的方法與技巧(… )...... 另外,孩子的問題在很大程度上與父母的教育方式、方法相關,很多問題如果找根源,其實是家長的問題。參考是孩子的問題,還是家長的問題。前幾天諮詢了一個初中孩子網癮的問題,我和媽媽一直在討論媽媽如何改變她自己,談了一個小時還幾乎沒有涉及孩子的網癮,最後媽媽說收穫很大。因為媽媽如果不改變,孩子也無法改變。這和中醫強調人和自然的關係一樣,父母的影響是必須考慮的因素,而且改變孩子,通常是從改變父母開始的。 這樣,我在解決孩子問題時,不是把眼睛盯在問題上,而是考慮孩子各個方面的因素,從整體上去分析孩子出現問題的原因,這是家庭教育的整體觀。 2、辨證論治 運用望、聞、問、切的診斷方法,收集病人的症狀、體徵以及病史有關情況,進行分析、綜合、辨明病理變化的性質和部位,判斷為何種性質的“證候”,這個過程就是“辨證”。“論治”,就是在辨證基礎上確立治療法則。辨證是治療的前提和依據,論治是治療疾病的手段和方法。 “證”與“症”的概念不同。“症”是症狀,如頭痛、惡寒、咳嗽、胸痛等;“證”是證候,是疾病發展過程中某一階段的病理概括,包括病變的原因、部位、性質,以及致病因素與抗病能力相互鬥爭情況等,它深刻、全面、正確地反映了疾病的本質。 我做家庭教育諮詢時也是如此。在諮詢之初,我總是請家長儘可能詳細地提供孩子成長,教育的全面情況,以及現狀的具體描述。對於某些情況,可能家長表述得不準確,我會反覆求證(參考孩子愛鬧情緒怎麼辦——諮詢實錄 ,我對於媽媽所說的“嬌慣孩子”反覆求證,發現其實是要求過嚴)。這和“運用望、聞、問、切的診斷方法,收集病人的症狀、體徵以及病史有關情況”是一致的。因為不瞭解情況就是無的放矢,驢脣不對馬嘴。我前幾天做了一個抑鬱症的諮詢,我花了兩個小時去全面瞭解孩子的情況,而最後的建議只用了不到十分鐘。 全面瞭解之後就可以利用心理、病理規律,找到孩子出現問題的原因,也就是找到問題產生的機理。比如識別偽多動症,從表面看來是多動的症狀,但是細分析是由於孩子自由自主的意識比較強,而不懂規矩造成的。孩子愛鬧情緒怎麼辦——諮詢實錄 ,通過分析,發現孩子的情緒實質上來自於媽媽的限制、壓抑和嚴厲,所以首先需要改變的是媽媽。 3、治未病 戰國時期的名醫—扁鵲,可謂家喻戶曉,無人不知。其實他還有兩個兄長,也精通於醫術,卻不為人所知。 有一天,諸侯列國中的“魏國—魏文王”問扁鵲:“你們兄弟三人,都精通醫術,那誰的醫術最好呢?”扁鵲答曰“大兄長最佳,二兄長次之,我本人最差啊!” 魏文王聽後很吃驚,以為扁鵲謙虛所至,不好意思講出實情。於是又問道:“那為啥天下人都知道你,反而不知道你的兩個兄長呢?”扁鵲答曰“因大兄長給人治病,總能做到防患於未然。一個人得病,還沒有顯出徵兆時,他能手到病除,就把這個人的病給消除了。由於大兄長治的是病情發作之前,於是,大家也不知道他已將病的隱患早已消除,所以沒有名氣,也沒有人知曉。而我二兄長給人治病,是治病於病情初起時,一用藥就把病給除去了,大家以為他只會治一些輕微的小病小疾,而不瞭解這個病發展下去的嚴重後果,是要命的大病,所以二兄長名氣也很小,而實際上他是在病發之時就已經把病給控制了。而我的醫術最差,開始只能在病人已經很嚴重的時候才下手治病,往往能起死回生,大家一看到我能將危機的病人救過來,有許多起死回生的病例,認為醫術高明,所以我的名聲最大,傳遍了天下。”

扁鵲與魏文侯的這段千古對話,言語之問道出了“上工治未病”的醫學思想。扁鵲“治未病”思想與《黃帝內經》“夫上工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夫病已成而後藥之,亂已成而後治之,譬猶渴而穿井,鬥而鑄錐,不亦晚乎!”的論述不謀而合。

解決孩子的問題也是如此。比如學習問題,最好的方式是在孩子小時候就採用合理的教育方式,讓孩子養成好的學習習慣,培養出學習興趣。如果父母教育方式不合理,孩子已經厭學了,已經養成不好的習慣了,那麼勢必要花更多的力氣去糾正,這可能很困難——即使是我,也會覺得費勁兒啊。

我雖然是一個心理諮詢師,從專業上來講好像是為了幫助別人解決問題的。但是最好的諮詢師並不是最善於解決問題的,而是把合理的理念告訴家長,避免孩子出現大的問題。我博文的一個重要的出發點就是,介紹一些比較合理的教育方法,使家長少做錯誤的事情,激發孩子自身的能量,使之健康地成長。

整體觀念、辨證論治、治未病,中醫之瑰寶,家庭教育中也可以用得到!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