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位截癱是截癱的一種,高位截癱的發生給患者的健康及生活都造成了很大的影響,也給患者家屬帶來苦惱。高位截癱的症狀是比較容易辨別的,但是如果是體內病變,患者就不是很容易能辨別的出,因此想要及時發現患者的病情就必須對其症狀有所瞭解。那麼,高位截癱的症狀有哪些?
方法/步驟
1、膀胱功能。在不同時期的脊髓損傷中可出現不同類型的神經元性膀胱。在脊髓休克期中表現為無張力性膀胱,休克逐漸恢復時,表現為反射性膀胱和間歇性尿失禁。
2、運動功能。橫貫性損傷時在脊髓休克期消失後,損傷節段以下的運動功能完全消失,但肌張力逐漸增高,反射充進。
3、植物神經系統功能紊亂。如高熱、無汗、腸蠕動減慢、大便祕結等。
4、反射。休克期消失以後癱瘓肢體的反射逐漸變得亢進,肌張力由弛緩轉為痙孿。
5、脊髓休克。為脊髓受傷以後所表現的在損傷節段以下繼發的完全性弛緩性癱瘓,伴有各種反射、感覺、括約功能喪失的臨床現象。輕傷病例這一表現可於數小時或數日內恢復,不留後遺症。若損傷程度較重,這一表現可能持續時間較長,常需3-6周後才逐漸出現損傷節段以下的脊髓自主活動。
截癱患者的康復治療
一、對不完全脊髓損傷者:不要急於給他們製作、佩帶支具,要想方設法挖掘其殘存的潛力,提高其肌力級別。如果關鍵肌的肌力達到Ⅲ級以上,則可對患者進行不帶支具的行走訓練,特別是關鍵肌的肌力達到Ⅳ級或Ⅴ級者,一般可以很容易地離床活動。
二、對完全性脊髓損傷者:需要判斷其是否有行走的可能性,然後加以訓練。原則上第4胸椎以下損傷者可以做到室內行走,第7胸椎以下損傷者能夠恢復到室外行走。
三、對符合行走要求的截癱患者:首先要進行直立性訓練和上肢肌力訓練。可先借助起立平臺做直立訓練,一般每天訓練3次,每次數小時,訓練時間為3~4周。上肢肌力可採用啞鈴和支撐器訓練,每次應訓練到肌肉產生痠痛,但不影響下一次訓練為止。
四、進行獨立站立和平衡訓練:可在長3米、寬0.8米、高1米的平行槓內進行。護理人員須協助病人雙手扶好平行槓,站立時避免屈膝,每天訓練2~3次,總時間為3小時。
五、根據不同的損傷平面,為病人制作、佩帶相應的支具:常用的有踝足矯形器、膝踝足矯形器、髖膝踝足矯形器、截癱步行訓練器。對第2腰椎以上損傷者,應優先選用截癱步行訓練器;第2~4腰椎損傷者,可選用膝踝足矯形器;第5腰椎以下損傷者,選用踝足矯形器。
六、在平行槓內藉助合適的支具行走:訓練時不求數量,但要講究質量,待病人能按要求完成轉移體重—擺腿—再轉移體重—擺另一條腿的動作後,再加大訓練量,每天最大訓練量可達1公里左右。這項訓練一般要持續1~6個月。
七、在助行器支持下訓練行走:在完成平行槓內支具支持下的行走訓練後,就可進行助行器內的行走訓練,訓練要求同上一步。
八、雙腋拐支持下的行走訓練和單腋拐支持下的行走訓練:多數病人經過一段時間的助行器內的行走訓練後,均可過渡到使用腋拐行走的程度。
截癱患者切不可對康復失去信心,應及時進行康復治療。很多截癱患者甚至高位截癱患者在善行康復治療後,取得了很好的康復效果,實現了部分或完全自理。堅持康復治療是擺脫截癱,迎接新生活唯一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