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雷接地工程解決方案?

防雷接地工程設計解決方案,防雷接地解決方案,防雷接地設計方案包括雷電概述、雷電的危害及電子裝置遭受雷電的途徑和防雷原理、防雷工程設計原則和防雷工程設計依據等。

防雷接地工程設計解決方案

第一節、雷電概述
雷擊是年復一年的嚴重自然災害之一。隨著我國現代化建設的不斷提高,通訊、控制等弱電裝置越來越多,規模越來越大。一方面大型電子計算機網路,程控交換機組等系統裝置耐過電流、耐雷電壓的水平越來越低,另一方面由於訊號來源路徑增多,系統較以前更容易遭受雷電波的侵入,致使雷電災害頻頻發生。我國防雷界情況與國際電工委員會同步,1994年1月1日起執行的強制國標GB50057-94,2004年又實施GB50343-2004《建築物電子資訊系統防雷技術規範》等一系列制度標準,目的在於加強和提高我國各行業系統對於防雷減災的意識和相關措施。
根據防雷中心的統計,近年來雷電與過電壓損壞在電子裝置的損害事故原因中已佔絕對的因素,而且還有逐年上升的趨勢。並且由於雷電過電壓損壞造成的系統停頓、業務停頓、重要資料丟失、甚至系統崩潰,給使用者造成的間接經濟損失遠遠超過直接的硬體損失。因此對弱電裝置的避雷、過電壓防護已成為具有時代特點的一項迫切要求。根據不同的破壞機理,雷這種特殊的自然放電現象表現為兩種形式:直擊雷和感應雷。
現代過電壓防護技術強調全方位防護,為了預防雷電災害所造成的巨大損失,使用者用電系統、網路系統、中控系統、有線電視系統、通訊系統等用電裝置系統須做好防雷措施,以系統設計,全方位保護以防止雷擊災害的原則,綜合治理,建立一套完整過電壓防護系統,並把過電壓防護看做一個系統工程。除建築過電壓防護要符合規範外,並且對電源系統、訊號系統、地電位反擊等各個方面,要求嚴格作好雷電防護工作;並且,確保安裝LEO過電壓防護器件後對供電、監控及通訊裝置的正常使用沒有任何影響。因此,合理進行過電壓防護設計,提供高質量完整的防護裝置,通過有效措施防止雷電波侵入裝置,形成層層保護結構,確保裝置的安全,使其在雷電環境中能安全可靠執行。

第二節 雷電的危害及電子裝置遭受雷電的途徑和防雷原理
雷電是一種大氣中放電現象,產生於積雨中,積雨雲在形成過程中,某些雲團帶正電荷,某些雲團帶負電荷。它們對大地的靜電感應,使地面或建(構)築物表面產生異性電荷,當電荷積聚到一定程度時,不同電荷雲團之間,或與大地之間的電場強度可以擊穿空氣(一般為25-30KV/cm),遊離放電,我們稱之為"先導放電"。雲對地的先導放電是雲向地面跳躍式逐漸發展的,當到達地面時(地面上的建築物,架空輸電線等),便會產生由地面向雲團的逆導主放電。在主放電階段裡,由於異性電荷的劇烈中和,會出現很大的雷電流(一般為幾十千安至幾百千安),並隨之發生強烈的閃電和巨響,這就形成雷電。
帶電的雲層與大地上某一點之間發生迅猛的放電現象,稱之為“直擊雷”,其破壞機理主要是機械破壞作用;帶電雲層由於靜電感應作用,使地面某一範圍帶上異種電荷,直擊雷發生以後,雲層帶電迅速消失,而地面某些範圍由於散流電阻的存在,以至出現區域性高電壓。直擊雷放電過程中,強大的脈衝電流對周圍的導線或金屬物產生電磁感應發生高電壓以致發生閃擊的現象,叫做“二次雷擊”或稱“感應雷”,其破壞機理主要是雷電高壓以波的形式沿電源線、電話線等侵入室內,危害裝置和人身的安全。
近些年來由於高新技術的發展,尤其是電子技術的飛速發展,推動了電子用電裝置的普及和應用,其中藉助計算機系統進行資訊處理、資料處理、自動化控制、網路通訊、設計開發等,大大提高了人們的工作質量和效率。但先進的電子裝置包括電子計算機耐受過電壓、過電流的能力相對較低,同時也缺乏必要的雷害防護技術措施,
另外,在現代高新技術電子產品的生產中大量採用了大規模及超大規模的電子積體電路製造技術,當今電子裝置、計算機系統的網路化程度越來越高,一方面大型電子計算機網路、程控交換機組等系統裝置富含大量的CMOS半導體整合模組,而耐過電流、耐雷電壓的水平反而隨之降低,另一方面由於訊號來源路徑增多,系統較以前更容易遭受雷電波的侵入,如通訊系統、視訊、訊號、工業自動化控制網路、計算機網路系統等,它們的傳輸線路,特別是暴露在室外的長距離輸送線,以及動力電源輸送線路等,都有可能遭受雷擊,產生雷擊過電壓,並侵入裝置,將裝置擊毀。
計算機、通訊和儀表控制系統(以下統稱“微電子系統”)在工業化社會得到了廣泛的應用,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這些系統的微電子器件的整合化和微型化程度愈來愈高,而其元器件的抗電氣衝擊水平卻都很低,因此,防雷問題和元器件間、系統間的電磁相容問題日顯突出。
一、雷擊的分類:
直擊雷擊——是指雷電直接擊在建築物、構架、樹木、動植物上,由於電效應、熱效應和機械效應等混合力作用,直接摧毀建築物,構築物以及引起人員傷亡等,由於直擊雷的電效應,有可能使己方微電子裝置遭受浪湧過電壓的危害。
感應雷——(又稱二次雷擊),是指雷雲之間或雷雲對地之間的放電而在附近的架空線路、埋地線路、金屬管線等類似的傳導上產生感應電壓,該電壓通過傳導體傳送至裝置,間接摧毀微電子裝置。LEMP對微電子裝置,特別是通訊裝置和電子計算機網路系統的危害最大,據資料顯示,微電子裝置遭雷擊損害,80%以上是由但應雷引起的。
操作過電壓——是指當電流在導體上流動時,會產生磁場儲存能量,電流越大,導線越長,儲能越多,所以當負載(特別是電感性大負荷)電器裝置開關時,會產生瞬時過電壓,操作過電壓同LEMP一樣,可以間接損害微電子裝置。
雷擊屬於浪湧的一種,浪湧也叫突波,顧名思義超出正常工作電壓的瞬間過電壓。
二、雷電損害途徑:
直接雷擊
感應雷擊
--靜電感應
--電磁感應
由線路引入過電壓
地電位反擊
操作過電壓
地電位反擊――
直擊雷經過接閃器(如避雷針、避雷帶、避雷網等)而直放入地,導致地網地電位上升。高電壓由裝置接地線引入電子裝置造成地電位反擊。
臨近建築物或附近地面、樹木等遭受雷擊,同時帶來感應雷和附近地面的跨步電壓(低電壓反擊)。
電磁感應――
雷電流沿引下線入地時,在引下線周圍產生磁場,引下線周圍的各種金屬管(線)上經感應而產生過電壓。建築物內部的各種線路,雷擊電磁脈衝輻射,進入裝置。
經線路引入過電壓――
網路資料線路在遠端遭受直接或感應雷擊,沿網路線路進入裝置。
有線通訊線路在遠端遭受直接或感應雷擊,沿通訊線路進入裝置。
電源供電線路在遠端遭受直接或感應雷擊,沿供電線路進入裝置。
天線遭受直接雷擊或接受感應雷擊。
電子系統裝置遭受雷害的途徑有直擊雷的侵害、反擊,由電源線路引入的雷電侵入波、感應雷或雷電電磁脈衝的侵害等。電網系統內部產生的過電壓衝擊或電磁耦合等也會造成裝置損壞。
在電力網內部因系統操作失誤或出現異常工況甚至短路等故障,會引起電力網系統出現內部過電壓或電壓瞬態降低的現象。
三、雷電防護區的劃分
按照IEC61312-1及GB50057-94(2000)要求,將要保護的空間劃分為不同的防雷區,以規定各部分空間不同的雷擊電磁脈衝的嚴重程度和指明各區交界處的等電位連線點的位置。各區以在其交界處的電磁環境有明顯改變作為劃分不同防雷區的特徵。防雷區宜按以下分割槽:
1、LPZ OA區:直擊雷非防護區,本區內的各物體都可能遭到直接雷擊和導走全部雷電流;本區內的電磁場沒有衰減。
2、LPZ OB區:直擊雷防護區,本區內的各物體不可能遭到直接雷擊,但本區內的電磁場沒有衰減。
3、LPZ 1區:遮蔽防護區,本區內的各物體不可能遭到直接雷擊,流經各導體的電流比LPZ OB更小;本區內的電磁場可能衰減,這取決於遮蔽措施。
4、LPZ 2區等:後續防雷區,當需要進一步減小匯入的電流和電磁場時,應引入後續雷區,並按照需要保護的系統所要求的環境選擇後續防雷區的要求條件。通常,防雷區的數越高,電磁環境的引數越低。
四、雷電防護措施
一個完整的防雷體系,必須包括天空、地面、地下三個層面。也就是說天空有完整的避雷針、避雷帶、避雷網等;地面有優良的防雷器件、防電磁脈衝遮蔽、均壓彙集環、等電位連線等;地下有完整可靠的地網,給雷電流提供良好的洩放通道。其全面防護參見下圖。

1、接閃與引下
大樓通過建築物主鋼筋,上端與接閃器,下端與地網連線,中間與各層均壓網或環形均壓帶連線,對進入建築物的各種金屬管線實施均壓等電位連線,具有特殊要求的各種不同地線進行等電位處理。這樣就形成一個法拉第籠式接地系統。它是消除地電位反擊有效的措施。防直擊雷的接地裝置應圍繞建築物敷設成環型接地體,每根引下線的衝擊接地電阻不應大於10歐姆。
2、均壓連線與遮蔽
在機房內設定等電位連線網路,安裝均壓環,同時通訊電纜線槽及地線線槽需用金屬遮蔽線槽,且做等電位連線。其布放應儘量遠離建築物立柱或橫樑,通訊電纜線槽以及地線線槽的設計應儘可能與建築物立柱或橫樑交叉。
3、分流洩流
進入建築物大樓的電源線和通訊線應在不同的防雷區交界處,以及終端裝置的前端根據IEC61312——雷電電磁脈衝防護標準,安裝上不同類別的電源類SPD以及通訊網路類SPD,並將SPD與接地網路有效連線以將各類線路中的過電壓通過SPD裝置洩流入地(SPD瞬態過電壓保護器)。SPD是用以防護電子裝置遭受雷電閃擊及其它干擾造成的傳導電湧過電壓的有效手段。
5、接地
根據GB50174-93標準要求,電子計算機機房接地裝置應滿足下列接地要求:
交流工作地:
在工作或事故情況下,保證電器裝置可靠地執行,降低人體接觸電壓,迅速切除故障裝置或線路、降低電器裝置和輸電線路的絕緣水平,接地電阻不大於4歐姆。
安全保護地:
在中性點不接地系統中,如果電器裝置沒有保護地,當該裝置某處絕緣損壞時,外殼將帶電,同時由於線路與大地間存在電容,人體觸及此絕緣損壞的電器裝置外殼,則電流流入人體形成通路,人將遭受觸電的危險。設有接地裝置後,接地電流將同時沿著接地體和人體兩條通路流過,接地體電阻愈小,流過人體的電流也愈小,接地電阻極微小時,流經人體的電流可不至於造成危害,人體避免觸電的危險,接地電阻不大於4歐姆。
直流工作地:
計算機以及一切微電子裝置,大部分採用中、大規模積體電路,工作於較低的直流電壓下,為使同一系統的電腦(計算機)、微電子裝置的工作電路具有同一“電位”參考點,將所有裝置的“零”電位點接於一接地裝置,它可以穩定電路的電位,防止外來干擾,這稱為直流工作接地。
同一系統的裝置接於同一接地裝置後,無論是模擬量或數字量,在進行通訊或交換時,才有統一的“電位”參考點,從而給接於同一接地裝置的計算機或微電子裝置,提供穩定的工作電位,有效地衰減以至消除各種電磁干擾,保證資料處理或訊號傳遞準確無誤,接地電阻應按計算機系統具體要求確定。
防雷接地:
為使雷電浪湧電流洩入大地,使被保護物免遭直擊雷或感應雷等浪湧過電壓、過電流的危害,所有建築物、電氣裝置、線路、網路等不帶電金屬部分,金屬護套,避雷器,以及一切水、氣管道等均應與防雷接地裝置作金屬性連線。防雷接地裝置包括避雷針、帶、線、網接地引下線、接地引入線、接地彙集線、接地體等。接地應接現行國標GB50057-94《建築物防雷設計規範》執行。
交流工作接地、安全保護接地、直流工作接地、防雷接地等四種接地宜共用一組接地裝置,其接地電阻按其中最小值確定;若防雷接地單獨設定接地裝置時,其餘三種接地宜共用一組接地裝置,其接地電阻不大於其中最小值。

防雷接地工程解決方案

第三節 設計原則和設計依據
1、設計原則
為降低雷電對建築物設施裝置的危害,保護生命和財產安全,保障建築物供電系統、電子資訊系統裝置的正常執行。
2、設計標準、規範
參考(GB50057-94/2000年版)《建築物防雷設計規範》
參考(GB50343-2004)《建築物電子資訊系統防雷技術規範》
參考(GB50169-2006)《電氣裝置安裝工程接地裝置施工及驗收規範》
參考(GB9361-88)《計算機站場地安全要求》
參考(GB50054-95)《低壓配電設計規範》
參考(YD5098-2005)《通訊局(站)防雷與接地工程設計規範》
參考(YDJ26-89)《通訊局(站)接地設計規範》
參考(YD.T 1235.1)《通訊局(站)低壓配電系統用電湧保護器技術要求》
參考(GA173-1998)《計算機資訊系統防雷保護器》
參考(GA267-2000)《計算機資訊系統雷電電磁脈衝安全防護規範》
參考(DL/T621-1997)《交流電器裝置的接地》
3、設計範圍
   ──直擊雷防護系統
   ──線路感應過電壓的防護措施
   ──共用接地系統
   ──機房接地均壓環等電位聯接系統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