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在這篇裡講述了,天地的平等特性與聖人的平等心態,萬事萬物都有他自主的空間和生長規律不去加以干涉,百姓們也都有各自的生活方式,由百姓自己根據自己的自身條件去選擇屬於自己的正當行業。事出必有其因,若能保持平和穩定的心態,就能發現其中的端由,找出相應的對策,解決相應的問題。
0 道德經第四章的理解之淺見
工具/原料
道
德
方法/步驟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天地大自然何其平等,既不仁慈也不殘暴,無論你是人還是動植物,對天地來講都是一樣的,就算是草扎的狗,也一律平等對待,她不會厚此薄彼,偏愛哪一個,世上萬物都按著各自的規律生長消滅,沒有主宰者,也沒有被主宰者,沒有統治者,也沒有被統治者,天地只負責提供環境空間,不同的環境空間長養著不同的物種,不同的物種生長在不同的環境與空間。
萬物有生長之能,天地是生長之所,能生之者,必定在適合自己之所生長、發育、開花、結果。
“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聖人也是如此,對百姓一視同仁,既不偏袒誰,也不排擠誰,對人對物都是均等相待,不褒不貶,以平常心處之,既沒有貪圖之心,也沒有給予之念,只是默默地做著自己該做的事,然而又沒感覺自己都做了什麼了不起的事。百姓們也都有各自的生活方式,由百姓自己根據自己的自身條件去選擇屬於自己的正當行業。聖人也不會替你做主,只是指導你們在各自領域發揮你們各自的光芒。
“天地之間,其猶橐龠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老子打了一個比喻,來說明一些現象的發生,把天地之間好比一個大的風箱,是說天地之間雖有生風之能,若沒用生風之緣,風也不會形成,還是空虛恬靜,不會產生動作,若遇到季節變化,冷熱不均之緣,就好比開動了風箱,越動風越大。
“多言數窮,不如守中”。人也一樣,多言必多風,多風必多事,多種說法,就有多種風向,多種風向就會吹起多層浪花,多種提議難做取捨,內心一定紛亂,更看不清其中的實質,還不如求得內心的平和與寧靜。當你的內心沉澱下來,你這潭曾被攪渾的潭水,逐漸清澈後,潭底的東西才會一目瞭然。
注意事項
小編經驗總結,不足之處請諒解
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