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失敗者逆襲的實戰經驗,超級實用!!
工具/原料
意志
踏實
方法/步驟
眼界指Vision,就是說盡管你可能是基層的工程師,但是還是要有遠大的理想,並且瞭解公司遠景,最好找到合適的結合點。好本職工作的前提下,8小時之外堅持不斷學習,提高水平,並及時和老闆溝通這種心得。經常能站在一定高度和老闆進行溝通的人,他所能得到的機會要比整日默默無聞的人多得多。這就是所謂“眼界高於能力”,從而得到很多可以提升自己能力的實戰機會。
在打工的環境下,在一個大型的,良好的企業內,價值創造的鏈條被切成若干關聯的環節,絕大部分基層員工都會被侷限在某個環節內,無法直接曝露在客戶面前,更無從瞭解價值鏈條的細節。在這種情況下,有一個技巧可以分享。總結起來就是“眼界高於能力,能力大於所得”。
能力大於所得指的是,如果你本身價值7000元月薪,那麼6000可能是一個更好的數字。因為所有的績效考評都是人主觀判斷,其中重要的一條就是橫向比較。如果同樣是貢獻價值7000元的人。如果你是領導,你會給哪個人加薪?而如果這個價格低一些的人,在8小時之外還非常努力,經常能表現出更好的潛質,那麼又是什麼結果?作為領導,你是不是還經常得考慮給這個價效比高,潛質更好,更加努力的同事多升職?如果你足夠努力,總是能讓“眼界高於能力,能力大於所得”的狀態一直保持下去,那麼持續的上升渠道就在你面前。而作為員工個人,往往又容易在這種狀態下發揮出最大的潛能,從而形成正向反饋,加速提升。所以,在大的企業的同學們應該特別注意這一點。
擡頭看一下你的父母,看一些你眼前的老師、教授,看一下你的領導。看一下那些你喜歡的和不喜歡的特點?哪個不是歲月悠久?
後來在做經理的時候,招聘的過程中,發現我們不再去尋找一個“完美”的人,而是去尋找一個適合的人,一個優點你很看重,缺點你可以接受,能力匹配崗位需求的人。我也終於明白,對於我們自己,做的也就是“揚長避短”。
那個對組織更有效。不過即使是組織,你難道沒發現,每個NB的好公司都有優缺點都很明顯嗎。做符合自己DNA的事情時,得心應手。做自己不擅長的事情時,笨手笨腳。
生活也曾落入低谷,在那個時候,我看了很多書,無一不給我啟發。在去年陷入焦慮的時候《痊癒的本能》,《精神焦慮症的自救》又給了我安靜的力量。所以,在人生低谷的時候,書就像我的救生艇。朋友的語言給我慰籍,而書籍則給了我黑暗中的火把和黎明的曙光。
我們人生的智慧無非就是向前看的能力和向後看的能力。前者,可以看一些講趨勢的書,比如《失控》、《奇點臨近》。後者,可以看類似《中國大歷史》。這些書讓強化了我的Vision和反思的能力。
我們每一天都在變老,唯有讀書,能讓你不再恐懼。
總結一下,如果人生是一場遊戲,恭喜你已經從“訓練模式”畢業,進入獨立作戰模式。而遊戲的最終結果,就是看你把有限的人生資源:時間,金錢和注意力投在哪些地方。集中火力,在正確的事情上確保投入!
切忌孤身奮戰,從作戰的第一天開始,就要尋找自己的“戰友”。戰友在哪裡?戰友就是那些和你目標相容,優秀的人。每一天,都要提醒自己,要離這些優秀的人近一些,再近一些...
注意事項
知識要多
堅持不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