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支招:解題有固定模式和方法嗎??

Tags: 專家, 模式, 支招,

有些家長提出這樣的問題:“我的孩子在考試前要多做題、熱身、找題感”!這也是我反對的,所謂熱身、找題感,不是多做題就可以達到的,我覺得應該找到一個很好的模式,找到一個很好的解題方法,這才是我們備考最重要的。解題的方法在《全國考[微博]試說明》文科和全國各地的考試說明綜合裡面有四項能力目標及要求,這四點是最早國家教育部考試中心負責地理命題的祕書羅列的。這四項要求的當初羅列是給文科綜合的四項能力及目標的要求,這四項應該就是解題的步驟。如果我們一定要說模式、方法,我向大家推薦這四步。卓越教育小編整理了相關資料,以供參考:

第一步叫:獲取資訊、解讀資訊,要審題。通過審題要獲取資訊,因為在試題當中有些資訊是有用的,有些資訊是無用的,要把有用的資訊拿來,無用的資訊去掉。然後要解讀資訊,把資訊拿來以後要把資訊組合,解讀就是試題中提供的情景、材料、條件、有用的資訊,然後還要解讀一下這道題讓你解決什麼問題,咱們通常說的就是已知條件是什麼,還有就是求證什麼,要通過獲取資訊、解讀資訊把他搞清楚,要審題。這就是為什麼在解題的過正中審題特別重要,而審題過程當中需要一個非常平靜的心態。如果心理狀態不平靜審題獲取資訊會有丟失,解讀資訊會把有些資訊整合不進來,特別是已知條件和求證沒有完全弄清楚,所以第一步獲取資訊解讀資訊實際上就是審題的過程。

第二步叫:調動知識、運用知識,要開始搭橋,所謂搭橋就是資訊裡面的經過獲取、解讀、整合、明確了已知條件和求證,然後要運用工具來解決問題,所謂的工具就是知識,是我們一再強調的基礎知識,這個知識必須是在網路知識的基礎上,順著網路把你需要有用的知識調動過來,基礎知識是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依據,這個時候要把它調動過來,調動過來以後要運用知識和前面解讀整合完的資訊搭橋、結合起來,運用調動過來的知識解決前面要解決的問題,這是答題的第二步。這兩步的過程是個搭橋的過程,搭橋的過程就是思維的過程,在第一步到第二步的過程當中就是考察你的思維品質,一、要快,思維敏捷。二、要有思維的整體性。第三、有些問題如果是探究性的問題,那你的思維必須還要具有創造性、有個性。

所以運用知識解決前面整合好的資訊,這一步是搭橋的過程,也是思維的過程,考察思維能力是考察能力的核心,每一個學科都是如此,第二步、運用知識、調動知識、解決問題,解決完問題用一個字回答高考[微博]是“寫”兩個字回答高考是“寫字”,最終高考是要用筆落實在卷面上,這就叫描述與闡釋。尹老師曾經多次的講過一句話:“動筆才是思維的真正開始”我沒有說前兩步不是思維,前兩步從第一步到第二步,特別是從第二步到了第一步這是個思維搭橋的過程。

但是要把思維的結果描述和闡釋清楚,落實在筆頭上,所以動筆才是思維的真正開始,後面我們還要說這個問題。有的同學只耕田不播種,特別是學文科的同學只看書不動筆。因為高考必定要動筆,描述與闡釋還要注意一個問題,要注意答題的學科術語、學科語言、答題的語言邏輯性、語言的層次性,不是答得越多越好,要達的很準確,描述與闡釋。

答題的最高層次是論證與探討,這是新課程的高考和大綱版的高考一個很大的不同,特別是自然學科,裡面有些問題是要考察你的探究能力。探究能力實際上就是論證和探討,來解決一些問題,這是考察你探究能力和實踐能力,是考察運用已有知識解決新問題的一些能力自然學科是這樣,人文學科也是如此,比如地理、歷史、政治迴避不了社會政治生活、經濟生活的熱點問題、難點問題。比如今年學雷鋒是個熱點,學雷鋒就帶來了很多問題,比如雷鋒的艱苦樸素和現在我們提倡消費觀念是不是矛盾的,那就必須有論證有探討,按照積極健康,符合哲學規律的去探討雷鋒的艱苦樸素和我們擴大消費這樣一個矛盾的結合點,像這樣的題就需要我們的同學運用所學的知識去論證、探討。

有的同學說要多做題、熱身、找題感,實際上熱身、尋找題感的過程我個人認為就是迴歸前面所講的四步的過程,如果僅僅把做題叫做找題感、熱身,我覺得是不對的,應該回歸到解題的相對固定的模式和方法當中來,這樣遇見每一道題,都按照這四步來做,你的題目會答得很完整、完美,這道題的成績就會很滿意。

原作者: 卓越教育小編

專家, 模式, 支招,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