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十餘年的發展,基金公司在投資、營銷手段、以及產品豐富上“花樣”越來越多,投資者一不小心就可能被矇住。本策劃一共講述了十種買基金時的注意事項,教你如何看透基金公司的行為,如何聽懂銀行理財經理所說的話。以幫助大家找到真正的靠譜的基金經理。
基金投資雖然長期被說成是“省心省力”的投資方法,但實際情況並非如此。收穫總與與付出相符的,要想選擇出真正適合自己的基金,投資者務必要下一番工夫。
方法/步驟
真相一:每天比“寶寶”收益率是瞎折騰
×有些網友天天上網比收益,哪隻高就換哪隻。其實這樣做耽誤了賺錢。比如某天百賺七日年化收益率為“5.8%”,餘額寶為“6%”,兩者相差 0.2%,一萬塊錢一天收益大約相差5分錢。於是網友A為此把錢從百賺轉到餘額寶,由於T+1日確認機制,每一萬元耽誤一天就少賺1.5元,30天才能平掉這些損失,前提是餘額寶收益一直更高。如果是在週末,則耽誤的收益更多。如同猴子掰玉米,耽誤了“錢生錢”的正途,得不償失。
√這些寶寶到底哪隻更好?按過往業績算,一萬元投入餘額寶最近半年能收益267.40元,百賺能賺到256.91元,兩者相差不到10塊錢。按5%的年收益率算,空置一個月就損失約40元。誰也無法預測收益,正確的做法是,選定一隻後,工資一到賬就立刻轉入,把每一塊錢都用來賺錢。
真相二:別死盯著“7日年化收益”
×貨幣基金每天的真實收益為“每萬份收益”,“七日年化收益”為最近七天的平滑收益,僅看“七日”會引起誤差。 舉個例子,第一天每萬份收益為8元,接下來6天即使收益為零,但第七日年化收益仍為4.17%,而實際上在這6天我們一分錢也沒賺到。 根據統計規律,基金釋放收益(如賣掉債券兌現溢價 )後,七日年化收益率上升,但每萬份收益將下降。所以如果計劃短期持有,最好不要申購七日年化收益突然飆升的基金。實際上績優貨基都是每日收益最穩定的基金。
√投資貨基別指望收益率太高,貨基的作用是現金管理,手頭有一些現金,未來某一時點將會使用,買些貨基,既方便又不讓銀行佔了便宜。 2013年貨幣基金平均收益率是3.92%,冠軍收益率為4.38%。今年會略高一些,也不可能超過6%。如果資金長期閒置,還是應該尋找收益更高的途徑。
真相三:定投不是萬能法寶
×關於定投,很多基金公司的宣傳資料上選擇的投資期間的收益通常都是正收益,理財經理把它美化成“強制儲蓄”,很多人只管投不管“養”。儘管它是一種長期的、熨平風險的投資方式,但是一旦碰到大熊市,帳戶真金白銀一樣會減少。而且如果你選擇的是高風險、波動性大的基金定投,那麼將可能要承受階段性的較大的虧損。只是這一風險被分攤的籌碼相對弱化了而已。所以,任何的所謂“超額收益”式的定投都是被“神話”的。
√比如,選取上證指數從2006年6月定投五年至2011年6月,每月投入1000元,在此期間指數上漲了27.96%,而定投者卻虧損了17.57%,年化每年虧損 3.8%。也有基金公司會說,5年時間還不夠長,那麼從2001年6月定投十年至2011年6月,定投收益為46.6%,年化收益率還不到4%,比定期存款高不了多少,而這期間房價漲了多少,你懂的。
真相四:基金自購不能反映信心
×發新基金時,一些基金公司包括員工會主動申購,顯示其對自家基金的信心,以達到營銷的目的。還有一些公司會強制基金經理把年終獎拿來買自己操作的基金,把基民的收益與基金經理綁在一根繩子上。有些投資者想,基金公司都買了,他們總不會讓自己虧錢吧。實際上機構自己理財同樣也有賺有虧,華寶興業基金最早實行“持基計劃”,在激勵機制下,其員工大量持有的指數基金表現就不理想,近兩年跌了16%;而華寶新興產業基金則非常出色,連續兩年蟬聯股基十強。
√基金經理本就允許買基金,如果對自己有信心大可自行買入;如果水平不夠或是該領域長熊,基金經理也毫無辦法或是伺機套現。如果對強制份額反感,下家立馬提出現金兌現,基金經理還有可能跳槽。所以這類基金同樣需要鑑別。
真相五:買新基金不如買老基金
×銀行裡經常有人問什麼時候發新基金。拜託!大部分基金是開放的,有錢什麼時候都可以買。好的基金經理是靠時間來打磨的,老基金有過往的業績參考,投資風格比較穩定,經驗豐富。基金經理的培養過程一般是從研究員起步,再從其中提拔一些優秀的做經理助理,最後升基金經理,這個過程至少需要5-6年。現在人員流失太快新產品太多,一些公司挖不到人等不及,只好著急用新人。
√還有的基金公司為了募集規模,選用明星經理擔當新基金管理人,但是完成募集後,進入到投資管理階段,由於大經理一般都不止管理一隻基金,出於精力的考慮,更換基金經理人、 增加新人手是必然趨勢,此時被放棄的往往是那些新發基金。我們對基金經理的最低要求,起碼是經過了一輪牛熊轉換。
真相六:冠軍基金經理靠不住
×什麼基金才能賺錢?看排名是核心指標,但研究顯示,大部分基金難以做到長期優秀。網易財經對2009-2012年取得前三名的股基隨後幾年的表現做了統計,第二年能將名次保持在前50%的寥寥無幾,有的甚至跌至倒數。2012年亞軍中歐中小盤在 2013年排名跌入300多隻同類基金的後20名。
√所謂“冠軍魔咒”即當年的冠軍往往在次年業績大幅下滑。這其中原因有,基金經理變動(成名之後跳槽);市場風格變動(大盤小盤風格呈現輪換,基金經理不適應或是受限於基金定位);牛熊轉換(有人擅守有擅攻);規模變大,靈活不足(大量慕名來的資金湧入,影響操作),就像人不能兩次踏入同一條河流。在選擇基金時,投資者要多瞭解基金經理的風格,不能因為是明星經理就盲目相信和選擇。
真相七:分紅是低階營銷遊戲
×分紅是將部分收益以現金派發給投資人,既無褒義也無貶義,只是一種收益分配方式。有些基民以為分紅前買基金就可以分到他人的利益,其實由於分紅後基金淨值會下降,總體價值是一樣的。分紅後買入,好像是以更便宜的價格買到了基金,但是實際上同樣無區別。佔到了便宜只是感官上的一種表象罷了,這只是基金公司和投資者喜歡一種營銷方式。在單邊上揚市分紅意味著投資本金縮減了,分紅則不能享受上漲。單邊下跌市分紅則是對投資者的保護。所以看到分紅的訊息時,要仔細鑑別。
√目前市場上帶有“紅利”、“分紅”字眼的基金已多達50只,但從分紅水平來看,這些基金並無明顯優勢,其中一些成立超過三年的基金甚至僅分過一次紅。我們買基金的時候要有一個清楚的認識,並非分紅高的就是好基金。比如定投時就不要選擇高分紅的基金。
真相八:基金經理不看好就是看空
×基金公司都擁有強大的宣傳策略和手段,在不同的市場環境下,其目的都是擴大基金規模。基金經理的發言,不管是接受採訪,還是論壇上發言,都是經過公司稽核部門合規審閱的,以確保這些言論不與基金公司營銷相沖突。但倉位的變化會反映基金經理的意圖, 從歷史經驗來看,基金的實際倉位低點也是和股市低點趨勢也是契合的。
√在基金報告裡,一般看不到明顯看空的語句,在短期不看好的時候,基金經理會避實就虛地說“中長期仍具有投資價值”“中性”的看法在通稿裡很可能變成“相對樂觀”。所以,不要相信基金公司說的什麼時候都是買點,還是要根據具體情況、指標加以分析。
真相九:銀行櫃檯推薦的未必是好基金
×銀行櫃檯上的推廣材料一般來說都是新基金,賣基金銀行能得到認購費、申購費。如果某隻基金把認購費提高,美其名曰“鼓勵長期投資”,那麼銷售的情況會比較好,而這些錢是由投資者出的。如果你長期持有基金,銀行也能從中獲利,基金賣完了還能得到一筆獎勵金。到了這裡你可能明白,在櫃檯推薦的未必是好基金。
√基金公司的產品宣傳資料上的收益通常都是正收益,而且還比較打動人,那是因為他們選擇了最有利的投資區間。2009年年底,廣發中證500、嘉實基本面50和博時超大盤ETF基金先後發行,前者跟蹤的是小盤股,後兩隻基金跟蹤的是大盤股,三隻基金都被宣傳得很好。2010年是小盤股行情,買廣發中證500基金的人賺錢,買了嘉實基本面50和博時超大盤ETF的基民損失慘重。所以我們在櫃檯聽到的、看到的都要進行認真的思考和分析。
真相十:看不懂的基金不要投
×只要市場行情稍一好轉,就會有多種“創新”基金湧現,從風格指數基金、海外指數基金,到量化投資、分級基金,幾乎都是有長期前景的創新品種。我們的建議是,如果你搞不清楚這些熱門產品的特點,就應該冷處理。如果陷入過分看重近期市場熱點的趨勢型投資,類似於集中投資於某一行業,可能面臨巨大的不可控風險。當年熱鬧出海QDII基金,拉著不少投資人現在仍損失慘重。
√還有火爆一時的分級基金, 都具有複雜的份額分級規則和收益分配規則,看不懂時更應謹慎。 據傳,一家保險公司的專業團隊在投資分級基金產品時因為虧損多,而將專業團隊解散。可見投資機構把握分級基金產品尚有難度,何況是普通的投資者呢。即使最好的操作策略也有失敗的時候。因而任何時候都不能因為花哨的宣傳,影響了對投資真諦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