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名菜“蟹釀橙”和“蟹黃兜子”?

宋朝也有一些真正懂得吃蟹的美食家,他們會做“蟹釀橙”和“蟹黃兜子”。

蟹釀橙屬於蒸蟹,不過人家蒸得巧妙:把蟹肉或者整隻小蟹團巴團巴塞到一隻挖空的橙子裡,然後再擱箅子上蒸。橙香可以提鮮,橙汁可以去腥,橙皮可以鎖住蟹肉的湯汁,不讓它滴進鍋裡,真是一舉三得。

食材 食譜熱量:333.5(大卡)

主料 大閘蟹適量

輔料 橙子一個適量料酒適量

方法/步驟

蟹釀橙這道菜在宋朝又叫“橙甕”,因為橙子中空,口小腹大,跟甕確實有點兒像。據說宋朝最講究的廚師做橙甕時一定不用整隻蟹,也堅決不用蟹黃蟹膏,只從蟹的雙螯裡挑出那一點點蟹肉(某些宋朝食客誤以為蟹螯才是蟹身上最美味的部分),別的部位全部扔掉(參見司膳內人《玉食批》)。我覺得這樣真是暴殄天物。

蟹黃兜子近似於現在揚州飯館裡常見的蟹黃湯包,都是用蟹黃和肥豬肉做餡兒包成的美食。但蟹黃湯包是用麵粉做皮兒,而宋朝的蟹黃兜子則是用豆腐衣做皮兒(參見《居家必用事類全集》己集《飲食類·蟹黃兜子》)。豆腐衣就是油豆皮(千萬別跟廉價的“豆腐千張”弄混),它是一層薄薄的油膜,比面皮薄得多,用它裹餡兒做成包子,裡面的蟹黃和肥豬肉清晰可見,煞是壯觀。

宋朝應該也有蟹黃湯包。據曾敏行《獨醒雜誌》記載,北宋大奸臣蔡京當宰相的時候,在家跟百官開會,開完會請大家喝酒,喝完酒上主食,每人一盤“蟹黃饅頭”。我們知道,宋朝人說的饅頭就是我們現在說的包子,所以蟹黃饅頭可能就是蟹黃湯包。

宋朝名菜“蟹釀橙”和“蟹黃兜子”

名菜, 蟹黃, 蟹肉, 釀橙, 兜子,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