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間草堂2014年全新多肉植物圖鑑,共100套!
在我們身邊,想偷懶又想擺弄點花草的人很多。那些因個人喜好買來的綠植,往往沒養多久不是葉子黃了,就是爛掉了。要想“不花時間,不費精力,自己又能活得很好的綠植,素有“史上最萌植物”稱號的多肉植物首選。那麼,多肉植物怎麼養?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 移栽的時機
換盆、修剪、砍頭或其他任何物理上改變植物的行徑都必須嚴肅地考慮到休眠的問題。多肉植物和其他很多植物非常不同,休眠的時候不願意受到任何打擾。一些長的很慢的品種是尤其敏感的,不合時宜的移栽很可能會致命。
想要換盆的話,要看到植物生長的跡象了才能下手。修剪要在生長季即將開始的時候進行。對於夏型種而言,三月是個好時間,對於冬型種來說,則是八月。但有些皮實的品種全年什麼時候都可以換盆或修剪。
盆栽的要點
盆栽多肉和盆栽其他植物很不一樣。植器的大小是否合適對於對於植物的外觀有很大影響。常見的誤區是,你想要用大盆給植物根部充足的生長空間,以為這樣她們就能長得又快又好了。實際上則正相反,許多多肉在這種情況下反而會放慢生長速度。一些長得慢的稀有品種甚至可能會完全停止生長,因為她們就是不喜歡呆在這麼多潮乎乎的土裡。許多老道的種植者都已經在反思這個問題了,並放棄使用過大的植器。
換盆的時候,盆的尺寸只要增加0.5英寸(1.27釐米)就夠了。對於那些5英寸(12.7釐米)以上的大盆而言,1英寸(2.54釐米)的升級也足矣。如果你用了過大的植器,根部與植株其他部位的生長會不成比例,導致能量都被花費在分枝和葉子上。有些植株的樹冠過大,枝幹細弱,葉子軟榻,一眼就能看出來是用盆過大。
植器的大小對植株十分重要
左邊這顆Cissus tuberosa躺在3英寸(7.62釐米)的盆裡有四年了,他長出了一個壯碩的莖部。右邊這顆和左邊的來自同一顆母本,同時切下來的,但一開始就種在了4英寸(10.16釐米)的盆裡。
換盆的時候,要儘量避免損傷根系。通常,根部會緊抱著土壤,形成一個球狀。就讓她這樣吧,別像對熱帶植物一樣還要把土都扒拉掉或把根系整理分明,這隻會讓植株狀態衰退,也很容易導致要命的爛根。也不要把舊盆土或者碎石等墊在盆底,實際上這會讓根部的尖端頹敗。簡單地用網線(紗窗,防蟲網)蓋住排水孔就夠了。
◆ 植料,營養和植器
植料——植料是園藝裡面對種植介質的叫法,它的選取一直很有爭議。那些稀奇古怪的配方和自相矛盾的建議總是讓新手們一頭霧水。想養出漂亮的植株,好的介質十分重要,不要以為你放在花盆裡的只是所謂的“土”而已。
是買商家配好的介質,還是自己配好呢?當然是商家配好的了。請注意,我們這裡說的是專業的產品,而不是市面上打折店裡賣的什麼“仙肉土”。製造植料的工藝很複雜,最好還是留給專業廠家去做。如果你想要自己配植料,請記住有許多問題都是我們通常考慮不到的。
最近的15年裡,商業販賣的介質有了長足的進步,並朝著無土化發展。這些植料的配方多種多樣,其中混合樹皮是最好的。現在已經很少有人用園土配的介質了,誰叫無土植料那麼好用呢?
簡單來說,無土配方的基質是一些大小均勻的顆粒,以保證植物的健康生長,然後再以溶液或固體的方式添加養分。基質中科學地混合有腐熟的樹皮(不是作景觀用的樹皮),園藝級的泥炭(不超過20%),珍珠岩(烘烤過的輕石),蛭石,以及用於調整土壤ph值的助劑。裡面不含有任何園土或集料。
評價基質是否優秀的兩個重要標準是透水性和重量。傳說中,好的多肉植物介質必須能夠讓所有水分迅速排幹,不保水,以避免根腐。你當然可以照此選用乾的特別快的介質預防爛根,但這樣也預防了植物的正常生長,排水性過好的介質會讓你的多肉長得像冰川移動那麼慢。好的介質要保證一定的溼潤度和營養,乾的太快的達不到這樣的標準。
非常重的基質不好,應當不惜一切代價避免。根部的生長和作用需要呼吸,呼吸需要氧氣。好的介質能夠讓氧氣進入土壤,讓二氧化碳和其他廢氣排出,因此重量上會非常輕。良好的呼吸是發展出強大且健壯的根系所必須的,也是維持植物健康所必不可少的要素。
沉重的介質會讓根部窒息,通常都是集料,必須加以避免。常見的集料包括沙子,碎石,蒙脫石和輕石。園藝輕石作為種植介質在美國西南部用得比較普遍,因為觸手可得。這些地區的氣候炎熱,種在輕石裡的植株會幹得足夠快。但對於氣候更加溫和的地區,比如美國北部和東部,輕石就太重、太保水了。輕石的結構中空,易儲水,相比較起來珍珠岩就好得多,它的結構閉合。
對於業餘愛好者來說,找一種合適的無土介質很困難。有些庫存充裕的園圃倒是會賣植料,但最好還是問問本地的商業大棚。這些大棚的主人通常是資深的植物愛好者,一般還是很願意賣給你一兩袋的。
他們的介質是為溫室盆栽設計的,用在多肉身上需要加一點珍珠岩。可以試試用三份介質加一份珍珠岩混合。你無需改變介質的基本配比,也不要加太多的珍珠岩。千萬別再加其他成分了,比如園土啊,集料啊什麼的,否則就會破壞無土介質的概念了。
關於種植介質還有一個創造性的思維,那就是要給澆水留出一定的容錯率。人們常聽到不同的環境需要不同的介質這種說法,但其實好的介質不管在什麼條件下都是好的。如果你家植株經常意外死亡,你就得好好反思一下自己的介質是不是有問題了。改變介質的配比要一步步來,先拿幾株植物做實驗,直到你熟悉了各種材料的使用效果。
營養——生長季裡提供一定的營養是必要的,然後逐漸降低養分供給,到了休眠的時候就不要施肥了。最好是能夠在每次澆水的時候混合一些可溶性液體肥。
肥料要選擇靠譜的商業品牌,比如Peters,不要用假貨和便宜貨。好的肥料通常在園藝店有售,有許多不同的配方。對於多肉來說,20-20-20或者20-10-20的配方都挺好用。還有一些肥料裡面添加了微量元素,是專門為無土介質設計的,很有用。如果你選了每次澆水時施薄肥的方法,每次用四分之一的標準濃度就夠了,這樣能夠提供50ppm的氮。如果你施肥的頻率較低,那就調整到更高的濃度。
每次澆水施薄肥的方法還有一個替代品,就是緩釋肥。緩釋肥可以埋在介質裡或者灑在土表,其作用可以持續一段時間。比較靠譜的牌子有Nutricote和Osmocote的13-13-13,180天配方。
不是所有的多肉都需要施肥。許多品種施完肥會看起來軟塌塌的,不健康,不如長在貧瘠的介質裡的樣子。這些品種包括大部分的景天科(擬石蓮屬,青鎖龍屬,景天屬,風車草屬等),幾乎所有的番杏科(生石花等)和千里光屬。
植器——就像前面說的,合適的植器大小十分重要。但到底是用塑料盆還是紅陶盆呢?許多人認為這只是單純的審美問題,其實遠非如此。
植物就是在塑料盆裡長得更好,因為塑料盆更保水。如果你用紅陶盆,那就要比塑料盆多澆水三至四次,因為紅陶盆實在幹得太快了,對於小盆來說尤為如此。
很多種植者在需要6英寸(15.24釐米)及以下的盆時用塑料盆,6英寸(15.24釐米)以上則用紅陶盆,這個方法很管用。另外,圓盆裡的根系會發育得比方盆裡的更好。最重要的是,所有的植器都必須有排水孔。
◆ 蟲害
幸好,多肉植物不算太招蟲子。真菌和病毒感染也鮮有發生,因此只要好牢牢地監控蟲害的狀況就好了。植物和蟲子是天生的好基友,只要你有植物,勢必就會有蟲子。如果你在植株上發現了某種蟲子,千萬不要恐慌,只要把蟲害控制住就好了,想完全祛除蟲子幾乎是不可能的。
目前為止,多肉植物上最常見、最牢固的害蟲要數無處不在的粉蚧了。粉蚧有許多種,喜歡多肉的通常是桔粉蚧和greenhouse mealybug。它們的成蟲約有八分之一英寸(三毫米)大小,白色粉狀外皮。它們的幼蟲會在葉子背面形成白色絮狀物,還會再柔弱的新生葉子上見縫插針。它們會分泌一種黏糊糊的蜜液,吸引很多其他昆蟲前來把它們的幼蟲搬到別的植株上,比如螞蟻。注意螞蟻的出沒,這樣你自然就能監視到別的蟲害了。
粉蚧是多肉的頭號大敵,一旦感染很容易大面積爆發。小心注意葉子的背面、新葉子和花。如果不仔細看,你很可能會錯過上百個細小的幼蟲趴在那。
粉蚧很好控制,只要不是放在那不管,它們很少致命。蟎蟲、介殼蟲和粉蝨偶爾也會看上多肉,造成更大的麻煩,而且很難去除。蟎蟲其實並不是昆蟲,它們喜歡吸食植物的汁液,常出沒於炎熱乾燥的地方。如果通風不好的溫室裡面有許多缺水的植株,那簡直是它們的天堂了。介殼蟲和粉蝨很頑固,除非能夠在它們生命週期的特定時段下手,否則很難根除。關於這些蟲害的防治有很多資料,只要自己稍下工夫就能夠很好地辨識和控制了。網絡和當地農業技術人員是很好的求助對象。
便捷的蟲害控制——棉籤上沾些酒精能夠無害地祛除少量的粉蚧。但嚴重感染的植株上面可能趴著好幾百只小蟲子,尤其是在生長點附近。這時候就試試沖水吧,用那種可以調節的噴嘴和帶開關的軟管。幾分鐘近距離的脈衝式自來水沖刷足夠把大部分植株的裡裡外外洗乾淨了。這種辦法甚至能移除長著該死的蠟質表面的介殼蟲,通常它們可是很難趕走的。
可以調節的噴嘴是給植株洗澡的利器,無論是對付昆蟲、野草還是枯萎的葉子都藥到病除。再配上一條帶觸發式開關的軟管,在蟲害面前你將無往不勝。
可調節的噴嘴並不貴,任何園藝用品店裡都能買到。選那種藍色的4加侖每分鐘的大功率產品。你甚至可以用浴室噴頭救急,但用橡膠軟管的更常見一點。也許這聽起來過於簡單了,但只要試一試,你就知道有多管用了。
化學防治——如果事態失去控制,你不得不同時處理好幾棵嚴重感染的植物,化學處理就是必要的了。首要法則是永遠不要,再重複一遍,永遠不要對多肉使用石油化工產品。這些東西通常標著“液態”這個或那個,寫著“EC”或者就一個“E”字。EC化工產品會嚴重灼傷多肉植物,嚴禁使用。內吸式殺蟲劑最近很流行,但讓整株植物變得有毒會讓養殖者也暴露在化學農藥中,很多養殖者會覺得不安全。
許多可溼性粉劑和水基懸浮劑殺蟲藥可以安全地用在多肉植物上。但到底用什麼則取決於蟲害的種類,這個就得靠你自己多做功課了。光是聽園藝店或者朋友的建議是不夠的。在嘗試新產品的時候,要逐步地來,永遠不要把沒試驗過的農藥用在你的全部家當上。先用幾株植物試試再說。
最後,如果你是個很狂熱的收集者,總是從不同的渠道購進植物,那你的藏品會不可避免地經常帶來新蟲子。手持式放大鏡或6-10倍的放大鏡是必須的,這樣你才能更好地一一檢查新入門的和舊有的植株。
◆ 基本裝備列表
澆水——推薦用水流溫和的澆水設備,但軟管或澆水壺也湊合。我們喜歡用能夠調節水流的軟管和盆栽專用的噴嘴,這種噴嘴帶一個短棒,能夠製造非常溫和的水流,許多園藝用品點都有賣。
鑷子——一把小鑷子是無價之寶,園藝專用的鑷子當然更好。
放大鏡——4-10倍的放大鏡就夠了,無論是簡單的放大鏡還是光學顯微鏡都可以,這是控制蟲害和研究植物的必需品。
標籤——給個植物標註上科屬、品種、購買日期和來源很重要。如果你不幸失去了某個真愛,憑這些信息你至少還能再入一盆。鉛筆寫在塑料標籤上的字能夠保留很久,陽光會讓其他材質的標籤模糊掉。
移植工具——好的托盤和鏟子非常有用。餐館用的那種大個托盤非常好用,而且隨便哪個餐館裡都能搞到。我們喜歡用那種剛好能裝下1立方英尺介質的型號。
植器——要隨時有靠譜的渠道買盆。無論你喜歡塑料盆還是紅陶盆,以每半英寸(1.27釐米)直徑為間隔,每個大小都要備一點。
原作者: 花間草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