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7—9月間,常常發生“伏旱”或“秋旱”。期間雨量少,氣溫高,日照強,蒸發量大,給茶樹生長、茶葉產量和品質帶來較大影響。
一、旱害的原因:茶樹旱害是由土壤乾旱所引起的,是在較長的一段時間內,因土壤缺水而逐漸抑制茶樹生理代謝活動,茶樹停止生長,嚴重時會使茶樹整叢枝葉慢慢萎蔫乾枯,甚至根系也同時乾死,它的發生時期在一年中都有可能發生。
二、旱害的表現症狀:茶樹在高溫乾旱的襲擊下,7天左右土壤水分就迅速減少,茶樹開始出現受害症狀,樹冠叢面葉片首先受害,即在短期內,葉片主脈兩側的葉肉泛紅,並逐漸形成界限分明,但部位不一的焦斑。隨著部分葉肉紅變與支脈枯焦,繼而逐漸由內向外圍擴展,由葉尖向葉柄延伸,主脈受害,整葉枯焦,葉片自行脫落。與此同時,枝條下部成熟較早的葉片出現焦斑焦葉,頂芽、嫩稍亦相繼受害。隨著高溫、旱情的延續,植株受害程度不斷加深、擴大。因此,茶樹旱害的發生症狀可歸納為兩點:一是葉片焦斑界限分明,部位不一;二是受害過程是先葉肉後葉脈,先嫩葉後老葉,先葉片後頂芽、嫩莖,先上部後下部。
茶樹旱害的程度常因地形、栽培技術、品種及生長情況有關。一般處在陽坡地、低窪地的茶樹比陰坡地、平地的受害重;土質粘重或沙質土比土壤結構良好,肥力較高的受害重;同一行茶樹西側的枝葉較東側受害重;不合理的過分密植的茶樹比合理密植的受害重;更新後當年的茶樹比未行修剪的茶樹受害重。葉片角質層較厚,葉脈較密,葉柄短,葉色深綠的茶樹較葉張大,葉柄長,葉脈稀疏的利於抗旱。
方法/步驟
1、選用抗旱性強的品種:因地制宜的選用抗旱性強的良種,並通過各項農業技術措施,不斷增強茶苗的抗旱能力,充分發揮茶樹的內因作用。
2、及時耕鋤、施肥:及時中耕鋤草可以減少表土水分蒸發,是防旱的有效措施,也是幼齡茶園管理中的一項經常性農業技術措施。生產實踐證明,天氣炎熱開始請,如有旱象發生的可能,應趁雨後天氣好時,立即鋤草鬆土,切記在在旱期進行,以免造成茶苗突然爆晒而死亡。
3、鋪蓋和遮蔭:茶園鋪草範圍,在茶苗兩旁各35cm左右地方,鋪草10—12cm厚,上壓碎土;成齡茶園在行間鋪草,厚度一般為10cm左右,鋪草力求均勻。鋪草時間,宜在旱季到來之前的雨後,結合中耕鋪草進行。
4、種植綠肥:在行間適當稀植夏季高杆綠肥,既遮蔭又透光。
5、灌溉抗旱:茶園灌溉是抗旱害的最直接有效的措施。
注意事項
預防冰雪的凍害需要提早做準備
不同的茶樹喲根據不同的方法來防治冰雪的凍害
鋪蓋和遮蔭時要注意樹苗間的間距,不可太寬也不能太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