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旅遊購物全攻略與夜市小吃排行?

  臺北、臺中、高雄三大城市是逛街購物的天堂。尤其尤以首善之都的臺北市,購物商圈發展最為完善,可滿足不同族群的消費習慣!

攻略

臺北
西門町商圈
  西門町的地名來自日據時代,當時的居民大多居住於臺北城內,而西門區域就是最他們的休憩場所,1896年,這裡有了第一家戲院「東京亭」,1922年時,正式以「西門町」為名。
  西門町早期以電影院為最主要的商業活動,當時的電影院大多環繞於峨嵋街、成都路與西寧南路上,故也是西門町發展的中心,民國38年國民政府遷臺後,大量資金湧入此處,除了電影院外,百貨業及其他娛樂場所相繼出現,中華商場完工之後,西門町儼然已成全國最大的商業娛樂中心。
  民國80年代,臺北的商業娛樂活動逐漸轉移東區,再加上中華商場的拆除與道路整頓,西門町著實沉寂了好一陣子;一直到捷運板南線完工,中華路在臺北市政府的規劃之下,搖身一變成為臺北的香榭大道,不僅如此,大小廣場與活動空間如雨後春筍般地成長,每到週末假日,人群聚集在此從事文藝或運動、音樂表演等的活動,再度把商機與人潮又拉回了西區。
  現今的西門町不但見證了歷史,還是新一代流行文化的帶領者,許多懷舊的中老年人在此回味往事,更有打扮新潮的年輕一代在這裡爭奇鬥豔,兩種完全不同的生活型態在此交流,滿足了不同需要的族群。

臺灣旅遊購物全攻略與夜市小吃排行

信義商圈
  信義計劃區為新興商業區,乃目前臺北市最具指標性的商圈,其中信義路4、5段間就有多家百貨公司、飯店、時尚餐廳,號稱臺北最具價值的地區,包含新光三越信義店、新光三越新天地、A4、新舞臺、華納威秀、凱悅飯店等,加上臺北101,這裡已漸漸取代東區成為新的時髦都會地區。
  信義商圈最大的特色是,完全針對都市人休閒購物需求設計,而且由於採取低密度、低容積的開發方式,再加上市政府刻意經營,規劃設置相當多的造景,進駐的百貨商場或企業大樓,建築風格都也都別具特色。
  信義計劃區現在被稱為「臺北曼哈頓」,白天的它是個商業金融中心,生活節奏忙碌快速。但,到了夜晚,夜幕將高樓的輪廓掩蓋後,它搖身一變又成為一顆閃閃發亮的鑽石,竟比白天還要豔麗光彩奪目,所以看信義計劃區的夜景也是另一種趣味。
  週末假日的信義計劃區,又搖身一變成為一個超大型的舞臺,市府廣場、新光三越東側廣場及中國信託大樓的新舞臺,經常舉辦各種假日活動或園遊會,而華納威秀中庭也常有歌手新片發表、演唱活動、簽名,而電影造勢活動,華納威秀中庭也常是第一選擇的場地。

臺灣旅遊購物全攻略與夜市小吃排行

臺中
精明一街
  位於大墩十九街和大隆路之間,整條街約百公尺,有美麗的步道、雅緻的招牌、明亮的櫥窗,徒步區兩旁,有精品服飾、茶藝咖啡、異國風味餐館、畫廊等。人行道上設有露天座椅,每逢假日常舉辦露天音樂會、藝文展示等社區活動,猶如法國香榭大道的縮影,是一條兼具購物、休閒與藝術的街道。
  當時較早進駐的十幾家商店,有感於這條街的景觀條件極佳,希望能塑造成有如歐洲常見專供行人漫步的文化街。因此在幾經協議,在全部商店都同意的情形下,開始以住戶公約的方式,禁止機車進入街道,並由店家設立許多露天咖啡座,及供行人休息的路椅;也由專人限制流動攤販及規劃活動及景觀設計。
  由於商店街整體所有權人共同努力,終於在西元1995年獲選全臺示範商店街,而打響了名氣,成為臺中的新景點,精明一街也成為臺中市民一個新休閒據點。
  在忙碌的都市生活中,每個人都應該很嚮往能有個偷閒的地方,而精明一街就是個夾雜在都市叢林中的藝術街道,享受一下坐在露天咖啡座中,品嚐著一杯香濃的咖啡,看著熙來攘往的人群,別有一種生活情趣,一朵朵不同色彩的洋傘,搭配各式的桌子,彷彿有置身於巴黎香榭大道的感覺。
  此地的藝文活動相當興盛,常有詩展、裝置藝術展、音樂會或化妝遊行,加上街頭藝術家無預期表演讓精明一街更有活力,除了消費文化外享受另一種感性空間。

臺灣旅遊購物全攻略與夜市小吃排行

東海國際藝術街
  理想國藝術街位於臺中市、東海大學附近的國際街,是一個集人文、藝術景觀和社區意識之大成的理想國社區。在這一條沿著小斜坡而建的藝術街坊,體驗沿途的人文氣息,充滿個人特色、藝術氣息的商店,也有後現代主義式的咖啡店,以及室內裝飾佈置的小飾品店,大都充滿歐洲復古的氣氛,也有比較現代的摩登造型;另外還有許多各種個人化的商品店、咖啡館、茶藝館、陶藝館、唐裝服飾店等等。

臺灣旅遊購物全攻略與夜市小吃排行

高雄
新堀江商圈
  理有鑑於“舊堀江”以往的成功及面臨的衰退,就在民國77年間“新堀江商圈”的拓荒者,選擇鄰近港都最熱鬧的大統百貨公司五福二路仁智街口,三商百貨旁,奧斯卡院線前也就是文橫二路167巷內,以跳脫傳統的經營來改良原有"堀江"購物環境的構想。
  年輕、新潮、休閒、購物、飲食集一身的新堀江商圈“新堀江商圈”立地條件突出,迅速吸收其他業者進駐,商圈擴大成型。 商圈內業種由最休閒代表的電影院 、最能展現新潮流行的服飾、珠寶、鐘錶、化妝品、美容等名店、到最具飲食文化代表的咖啡店、 美式速食店、日式速食店等餐飲及各式各樣的攤商,幾年來“新堀江商圈”蔚發展成為南臺灣最大最著名的舶來品銷售地,也成為南臺灣流行時髦的代言人,“新堀江”與巴黎、米蘭、香港、東京展現零時差的同步流行,商圈內商品鎖定年輕客層,提供年輕人最佳的休閒購物選擇,今日的新堀江業已成為南臺灣年輕、新潮、休閒、購物等的流行購物天堂。

臺灣旅遊購物全攻略與夜市小吃排行

三多商圈
  三多商圈是高雄近幾年發展最為繁華的特色商圈,以新光三越百貨、sogo百貨、大遠百為主軸,地理位置連成壯觀的百貨大道,週邊的服飾、雜貨舖等也應運而生,包括寶雅、A +1等日式雜貨舖,供應的真品平行輸入化妝品,比百貨專櫃低二至五成的售價,皮包、日用品等雜貨琳瑯滿目,價廉物美,深得青少年的青睞,加上林森路的傳統夜市,三多商圈趁勢崛起。
  三多商圈緊臨三多、中山路圓環,位於高雄市超高大樓群的開端,南接中華路直達宏總財經廣場、八十五層的東帝士大樓,和高雄市政府推動中的多功能經貿園區連成一氣,施工中的高雄捷運有在此設站,極具交通轉運功能,因此三多商圈未來發展的潛力不可小看。
在臺北還有很多特色的產業街,有賣花的、有專門賣年貨的、還有賣陶瓷的等等

臺灣旅遊購物全攻略與夜市小吃排行

建國假日花市、玉市
  建國假日花市、玉市位於信義路及濟南路之間,假日以市集形態出現,以仁愛路為界,以南為花市,以北則為玉市。花式種類繁多,物美價廉;玉市裡聚集有近千個玉器攤位,這裡可說是全亞洲最大的玉器市場之一,吸引駱驛不絕的遊客參觀購買。

臺灣旅遊購物全攻略與夜市小吃排行

光華商場
  住臺北的都知道,買電腦最便宜的地方就是光華商場!97年之後,光華商場遷移至獨立的商場大樓,對外重新開放,位置在臺北市市民大道、新生北路口;光華商場擁有豐富的電腦資訊、電腦產品組件與電腦組裝指南。而散佈於週遭的電腦店舖是消費者必逛的地方。
  光華商場鄰近臺北市東區及臺北車站,周邊範圍的購物商圈很多,美食小吃不勝枚舉。從光華商場連接至臺北市西門町商圈,路程不遠,讓一般在學學生及上班族能輕易找到自己的購物需求,不管是3C產品,還是時尚流行商品,都可以在這二個特色商區找得到

臺灣旅遊購物全攻略與夜市小吃排行

迪化街
  一向以辦年貨聞名全臺、一般所熟知的迪化街,其實指的臺北大橋以南的迪化街一段。就空間位置來看,迪化街是大稻埕(即今大同區)的一部份。迪化街最早有商店出現,是在清咸豐六年(1851年)。兩年後,艋舺地區的泉州同安人在迪化街紛紛建起商店,形成「中街」。到了日據時期以南北雜貨、茶行為主,之後米業和布匹、中藥等也逐漸佔有一席之地。1970年代,配合「市區改正」,道路拓寬、房屋的外觀有極大的改變,從樸實的閩南式店舖繁複華美的巴洛克式裝飾,形成了今天的主要面貌。
  光復後迪化街持續作南北貨、中藥和布匹批發商集中地,至今仍是這三大行業中最大的批發零售市場,是臺北市現存最完整也最具歷史意義的老街。迪化街不但是大稻埕最早的市街,而且從清末至今,都是大稻埕商圈的核心,一直保持舊日的風貌和活躍的商業活動。
  走進迪化街彷若走進歷史的長廊,許多商家樣貌都保有「大正時期」的巴洛克式裝飾建築。自清末一路演變,少有人不知道這裡是臺灣南北貨、茶葉、中藥和布匹的批發貨集散地,迪化街的確勾勒出臺灣商業發達史的初貌。迪化街店屋,屬於長條形連棟式店鋪,門面不寬,屋身則幽長深邃,以便兼顧商業和居住的功能,是清代臺灣商街的典型。

臺灣旅遊購物全攻略與夜市小吃排行

鶯歌陶瓷街
  一位於新北市的鶯歌是臺灣陶瓷工業的著名產地,鄰近三峽,最著名的旅遊景點為鶯歌陶瓷老街和鶯歌陶瓷博物館,假日往往吸引上萬名遊客前往遊覽。
  「鶯歌老街」是由三條主要的街道(尖山埔路、育英街和重慶街)組成,首尾相連。遊客進入老街後,二層樓的「陶藝商場」內設有與陶瓷有關的藝品店舖和攤位約2、30家,出了陶藝商場,步行約20公尺,即為著名的「鶯歌老街區」,早期為鶯歌陶業的聚集之地,如今的老街,經過整頓與更新後,街道煥然一新,整個區域由停車場 →尖山埔路 →育英街 →重慶街 →尖山埔路 → 回停車場,全程約800多公尺。街上可看到60年代的隧道窯遺跡,裡面還留著昔日運送陶坯及燒製成品的軌道。老街區共有2、300家店舖,各種陶瓷用品及藝品,上自大型箔金花瓶、現代藝術創作,下至各式茶壼茶杯、鍋碗湯匙等應有盡有。有的店家把陶瓷藝術和美食結合,經營陶藝咖啡館,走累了,一邊享受濃郁香醇的咖啡,一邊欣賞著店內擺設的各式陶瓷精品。「鶯歌陶瓷老街」就是融合了藝術、美食與街景三者交織而成的文化旅遊勝地。
  交通資訊:搭乘火車於鶯歌站下車,由建國路、文化路出口出站,沿文化路步行約10分鐘可達。
  搭乘大眾運輸:捷運新埔站及永寧站有臺北客運提供轉乘服務。
  自行開車:
1. 北二高(國道3)下三鶯交流道─三鶯大橋─沿文化路迴轉─陶博館後方停車場,約6分鐘可達
  2. 中山高(國道1)→東西向快速道路 ─ 桃園內環線(國道2)下大湳交流道─鶯陶路─中山路─國慶街─文化路─陶博館後方停車場,約8分鐘可達

臺灣夜市小吃排行榜

第一名:棺材板
  最具江湖地位的臺灣小食,非臺南的獨有小食——棺材板莫屬。所謂棺材板,即是將厚麵包中間挖空,填入雞肉、蝦仁、馬鈴薯及牛奶等配料,再於厚麵包面上沾上醬料,然後用刀叉逐塊逐塊的切來吃。由於材料豐富,一片棺材板便足以令你飽腹三日,滋味畢生難忘!但要謹記,棺材板要趁熱吃才夠滋味!
第二名:豪大大雞排
  豪大大雞排,雞排確實大。“一律不切”的說法看來不假,那真是比臉還大的一整塊。味道也很好,皮酥肉嫩,用料實在,絕對滿足肉食動物的口欲。價錢超合算,只需要55元新臺幣即可,人氣超旺,門口永遠排著長長的隊伍。是士林夜市不可錯過的一家攤檔。
第三名:蚵仔煎
  相信看過《轉角遇到愛》的朋友一定還記得,小豬羅志祥這個蚵仔煎王子的精彩表現讓大陸捲起了一場蚵仔煎風暴。
  蚵仔煎用閩南話為ǒu ā jīan,普通話譯作“海蠣煎”。許多臺灣小吃,其實都是先民困苦,在無法飽食下所發明的替代糧食,是一種貧苦生活的象徵,蚵仔煎據傳就是這樣的一種在貧窮社會之下所發明的創意料理。 它最早的名字叫"煎食追",是臺南安平地區一帶的老一輩的人都知道的傳統點心,是以加水後的番薯粉漿裡攪拌入蚵仔、蛋、蔥或蒜等食材所煎成的餅狀物。
第四名:阿宗面線
  “阿宗面線” 是臺灣地道小吃,至今已有三十多年的歷史。主要原料為福建米麵,其特點是色黑條細,筋韌爽滑,挑起來不斷條,清香利口。將精緻的福建米麵用溫水和成麵糰,取適量的麵糰放入面線床內壓入開水鍋中,煮熟後撈入溫水盆中,食用時在上面淋上海鮮、豬肉、菇類等澆頭拌食即可。冬可熱吃,夏可涼吃,有健胃消暑之功效。阿宗面線有200餘個品種。阿宗面線集中地體現了臺菜豐盛的原料,精湛的技術和特殊的吃法,在國內外享有盛名。
第五名:大腸包小腸
  大腸包小腸 ,是臺灣1990年代興起的一種特殊小吃,說穿了很簡單,就是將體積較大的糯米腸切開後,再夾住體積較小的臺式香腸,即成為“大腸包小腸”,與美國的熱狗有異曲同工之妙。
  臺灣某些地區的夜市也會提供豪華版本的大腸包小腸,除了香 腸之外,還會加上各種如蒜頭、花生粉、酸菜等配料,藉此創造更豐富的口味及口感。
  大腸包小腸的糯米腸、香腸,通常都先經過炭烤,而糯米腸切開後,也會再塗抹醬油膏等醬料。

臺灣旅遊購物全攻略與夜市小吃排行

臺灣旅遊購物全攻略與夜市小吃排行

臺灣旅遊購物全攻略與夜市小吃排行

臺灣旅遊購物全攻略與夜市小吃排行

臺灣旅遊購物全攻略與夜市小吃排行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