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外登山的好處簡單分析
偶爾登山原理城市的喧器,呼吸大自然的新鮮空氣也是不錯的選擇,而一些高血壓或者會有高原反應的人不宜爬山,登山的好處和壞處是並存的,並不是說登山就有益於身體健康。那麼登山有哪些好處?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戶外登山的好處介紹,希望能幫到你。
戶外登山的好處
1、 腳力鍛鍊--令雙腳靈活有力,爬山是進行腳力鍛鍊的最佳方式之一。
2、 爬山可促進毛細血管功能--感覺全身舒爽通暢。
3、 爬山可以強筋健骨。
4、 "森林浴"--綠色健康法。進入森林,跋山涉水,靜思養神,全身沐浴森林的精氣和香氣,洗淨城市塵囂,心曠神怡。
5、爬山可以明顯提高腰、腿部的力量,行進的速度、耐力,身體的協調平衡能力等身體素質,加強心、肺功能,增強抗病能力。
不適宜登山的人
▲運動障礙慢性疾病:關節病,皮肌炎,風溼炎等;
▲呼吸系統慢性疾病:肺心病,慢性氣管炎;
▲迴圈系統慢性疾病:高血壓、冠心病,特別是慢性冠狀動脈供血不足的人;
▲慢性腎炎;
▲血液病;
▲糖尿病伴有合併症;
▲痛風;
▲紅斑狼瘡;
▲肝硬化。
以上患者如果執意要爬山,請記住一定要慢爬,而且不必強求登到山頂。
爬山,這項運動並非人人適合。人體的膝關節有一個減震器就是半月板,這是兩片半月形的軟骨,位於股骨和脛骨相交處,它的作用就像個軟墊一樣,用來分散重量。另外,膝關節還有一個組織是關節軟骨,它們的作用是使骨與骨之間運動時的摩擦降低。不過在爬山時,膝關節所受到的壓力是平路行走的4到5倍,經常爬山,這些“減震器”頻繁遭遇磨損,就可能造成膝關節、踝關節慢性損傷,關節過度磨損,進而繼發關節炎。很多老年人本身就有骨質增生,爬樓梯腿會疼,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和過度使用膝關節有關。
爬山一週三次比較適宜
身體條件不允許的人最好是放棄爬山,改換成其他運動。而對於那些身體相對健康的人來說,爬山時也必須掌握科學的方法。比如在運動頻率上,登山沒有必要天天進行。一般來說,一週內進行三至四次,也就是維持隔天登山的頻率是合適的,既不至於過度疲勞,又能起到鍛鍊的效果。
專家建議每個準備從事登山健身的人,主要是中老年人,如果沒有接受過相關檢查,那麼在正式登山之前,最好接受一些運動實驗、心電圖方面的檢查,爭取早點把身體裡隱匿性的心臟疾病給“揪”出來。之後按照醫生和專家的指導控制好運動的強度和量,給自己的登山制訂一個合理的計劃。爬山時,心率保持在120-140次/分鐘,老年人每走半小時,最好休息10分鐘。
多喝水別跑步下山
其次,爬山注意多喝水。早晨是人體血液黏稠度最高的時候,也是心腦血管病發作的高峰時段。爬山前哪怕是不渴也要喝一杯水,既可稀釋血液,又可減輕運動時的缺水。爬山時也要注意隨時補充水分,最好是含有適當糖分及電解質的飲料。
再次,有些人在下山的時候一路小跑,其實跑步下山的方式,對於膝關節的損傷會更大。正確的方法應該是,上山和下山時走20分鐘休息3分鐘,來緩解膝關節的壓力。
爬山的天氣也有講究的,有些天氣就不適合爬山,比如大霧天中,霧氣中溶解了酸、鹼等有害物質和塵埃、病原微生物等。還有就是太陽沒出來時也不適合,因為此時植物光合作用釋放出來的並非氧氣而是二氧化碳,等到太陽照到了,釋放出來的才是氧氣。
爬山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爬山雖然是一項很好的有氧健身活動,但並非人人適宜。患有高血壓、心臟病、癲癇、眩暈症、肺氣腫、關節病的病人,不宜爬山。爬山的強度不宜過大,心率應保持在120~140次/分,如果超過最大心率的85%,就應該適當地減慢爬山速度,同時做深呼吸、放鬆和整理動作,等到心跳恢復正常再繼續。
爬山前10~15分鐘哪怕不渴也要飲水400~600毫升,既可稀釋血液,又可減輕動作時的缺水程度。爬山時不要等渴了再喝水,要經常喝水,每次喝三大口,隨時補充水分。最好是含有適當糖分及電解質的動作飲料,以減輕疲勞感,儘快恢復體力。
1、鞋要合腳***膠鞋和旅遊鞋為好***,不能穿高跟鞋,衣服要寬鬆***運動服和休閒服為好***。
2、隨身要帶一些水或飲料,以免山上沒有水。
3、天氣不好時最好不要去爬山,以免發生危險。
4、下山時不要跑著下山,以免收不住腳發生危險。
5、爬山時身體前傾,但腰、背要挺直,避免形成駝背、彎腰姿勢。
攀巖運動的相關知識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