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哲學與人生哲理的論文
《哲學與人生》是中職生必修的一門德育課程。該課程的開設對提高學生用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觀點、方法分析和解決人生髮展的重要問題有積極作用。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的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篇一
摘要:《哲學與人生》是中職生必修的一門德育課程。該課程的開設對提高學生用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觀點、方法分析和解決人生髮展的重要問題有積極作用。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如何引導學生進行正確的價值判斷並遵循人生的行為準則,以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去面對未來,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是值得德育課教師探索的問題。
關鍵詞:中職思想政治課;哲學與人生;教學感悟
中圖分類號:G7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568***2013***20-0117-02
隨著國家對中職學校的教材改革,《哲學與人生》課也在教材的整合與提升過程中被中職學校作為德育教學必修課程供學生使用。它把哲學與人生結合起來,既是對哲學課程的重大創新,也是發揮哲學指導作用和解決人生問題的體現,是中職學校一門全新的德育必修課程。通過本門課程,教會學生堅持從客觀實際出發,用辯證的觀點看問題,樹立積極的人生態度,腳踏實地走好人生路;讓學生樹立遠大的人生理想,積極在社會中發展自我,創造人生價值。《哲學與人生》更新教育理念,更突出了職教特點。筆者結合教學實踐,對該課程教學進行初步探索,已在教學中取得一定成效。
一、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突出知識亮點
在《哲學與人生》教學過程中,要自始至終地堅持學生的主體地位,千方百計調動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努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和諧、寬鬆的學習氛圍。因此,在“教”與“學”的過程中,應充分信任學生,把學習主動權交給學生。同時,創設自主學習氛圍,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讓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得到充分發揮。這樣,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還能使每個學生帶著強烈的求知慾來學習理論知識,並通過自身的理解牢牢掌握,增強課程教學的有效性。
哲學是照亮人生道路的燈塔,學生有許多困惑,需要得到哲學思想的引領。哲學是點燃人生智慧的火炬,學生有必要掌握初步的哲學思維方法。學生要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必須學習《哲學與人生》。作為教師,應從學生成才發展的終極意義來看待這門課程,而非僅僅滿足於完成教學任務、完成學校指派的工作。這樣,教師就會有上好該課程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就會投入足夠的熱情和充分的精力去研究。如果學生沒有學習興趣,教師也不要氣餒,更不能輕易放棄。在教學中,教師要刻苦鑽研教材內容,找出知識亮點,將其作為教學的主要內容。所謂知識亮點,就是教學內容中內涵最豐富、意義最深刻、實用價值最大、表述最精彩東西。例如,教學“事物發展的永恆性及本質”時,運動、變化、發展三者之間的關係、發展的實質、量變的含義、質變的含義、量變與質變的關係及方法論要求等知識點就是亮點。通過對知識亮點的突出,知識條理就更加明晰,學生就更容易接受,枯燥乏味的課堂教學也得以改變。
二、運用多種教學方法,提高教學實效性
要提高《哲學與人生》課程的教學實效性,就必須讓學生求之於知,激之於情,強之於志,悟之於理,踐之於行,養之於能。在課堂上解放學生的腦,讓其自由思考;解放學生的口,讓其自由講,讓德育課真正“活”起來。
1.採用活動化教學方式。青少年聽課存在“以興趣為主導”的傾向,對枯燥、單調的教學內容比較排斥。因此,教學時,教師可使用圖片、音像資料等教學工具,將枯燥的基本概念和理論滲透在具體、有趣的實際案例中進行講解。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適應時代潮流,改變傳統教學過程中單一的“滿堂灌”教學模式,適時開展一些專題討論,讓學生通過對身邊或親身經歷的事感悟對錯,在潛移默化中校正行為習慣和心理狀態。
2.採用問題引導法。傳統的德育課教學往往是教師根據教材提出問題,然後向學生灌輸一個又一個的結論或規律。即使有學生髮言,也是重複教材上的知識。這樣,學生只能機械地儲存知識,而無法能動地運用知識。因此,筆者採用“問題引導法”,即教師在講課前先提出與本次教學內容有關的問題,讓學生思考後再回答。多數問題的答案是開放性的,有的則是唯一的,學生可通過語言、形體、圖示等任何一種方式作答。例如,講授“一切從實際出發”的要求時,首先問學生:“在你心目中,什麼樣的學習方法才是最好的?”通過學生的討論,逐漸引導他們理解。學習有方,學無定法,沒有最好的學習方法,只有符合自己年齡、學科特點及個性心理的學習方法才是最好的。這種教學方法的好處在於,不僅能引導學生獨立思考,還可鼓勵學生反思學習,最終提高學習積極性和學習效果。
3.引導學生學以致用。《哲學與人生》課程的教學就是要用哲學去引導學生的人生觀,把哲學的思想與人生結合在一起。這是中職德育課程的創新,也是用哲學思想指導人生問題的體現。一方面,讓學生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與人生髮展關係密切的基礎知識;另一方面,對學生如何進行正確的價值判斷、行為選擇和以後人生的發展都奠定了堅實的思想基礎。例如,在《現象和本質與明辨是非》的教學中,共安排引導學生探究的問題10例,其中兩個問題很好地體現了“哲學”與“人生”的有機結合。設計這些問題的目的就是要求學生能透過紛繁複雜的社會現象,學會分清是非、區分善惡、辨別真假,做遵守紀律、知法守法的善良人。指導學生解決實際生活中遇到的問題,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4.教材內容呈現多元化。《哲學與人生》教材從版面的設計到插圖的安排都有很大變化,圖文並茂、形式生動活潑,面貌煥然一新,教材的可讀性、可教性得到大大增強。其中的案例教學有學生身邊發生的故事和最具典型的哲理故事等,欄目設定豐富,有名人名言、精美插圖、體驗與探究,以及相關連結等,從根本上改變了教師講、學生聽的傳統教學方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充分運用教材中的體驗與探究、拓展性欄目、方法性欄目、教材圖片等教學資源,以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並進行多種探究活動。如果運用得好,還能幫助學生掌握知識點,激發學習興趣,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5.教學方法突出實踐性。“教學有法,教無定法。”實行德育課改革後,學生的主體作用被擺上了重要的地位。筆者認為,可在該課程教學中運用案例教學、現場教學、社會調查、社會實踐等方式,注重現代教育手段在教學中的運用。例如,講授《人的本質與利己利他》時,採用案例、討論、合作、視訊、故事等方式引入教學,引導學生談感興趣的人生話題,談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的危害性;談社會熱點問題,等等。加深對知識要點的理解,提高辨別是非的能力。
總之,《哲學與人生》是一門對學生有重要意義的課程,自身也具有提高學習趣味性和吸引力的特點。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不斷提升自己、超越自己,創新地運用教材,智慧地開展教學,使課堂時時體現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教會學生學哲學、用哲學、有人生哲學的準備,讓每個中職生都有陽光人生、快樂人生、幸福人生、成功人生!
參考文獻:
[1]楊化.論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方法的創新[J].重慶社會工作職業學院學報,2006,***2***.
[2]鍾啟泉.新課程的理念與創新[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遊紹冬.讓中職學生真正成為“學”生[J].福建職業與成人教育,2008,***6***.
[4]教育部.關於中等職業學校德育課課程改革與教學安排的意見[Z].2009.
下一頁分享更優秀的<<<
中西方哲學思想比較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