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推手中的藏與露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25日

  藏是為了露,欲露先藏也。下面是小編專門為您整理好的:。

  

  藏為隱其形,藏其意及目的,先藏後露,使招法呈觀出忽隱忽現之勢。這就是陰陽、虛實、鬆放之關係,也可以說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是一體兩翼之關係。具體到武術上來講,藏在太極拳推手中稱之為“招不露形”。這是拳理,要求進招含有潛藏,動有起伏。如:欲下先上,招法中有“上提下沉”之說,欲要“下沉”先進招“上提”給對方以假象,藏其真意,身態不外露。

  從拳理上講,“引上打下”、“引直打橫”、“聲東擊西”,及大極推手中“變位擊打法”、“錯位進擊法”均闡明瞭藏與露之關係。同藏與露相關聯的,就是陰陽虛實及鬆放。一切事物總有陰和陽,有虛即有實,鬆放兼用。事物是變化的,絕非一成不變。拳術中有攻有防,有進有退;在進招運勢中有拿有發,有擒有破,決無絕招可言。這就是說:招招可變,勢勢有破。走招進勢“一切應從捋上變”,我從捋上變招,對方亦可以捋上進招,這就是雙方相互均可變化,決定成敗的關鍵在於“技巧、速度、力量”三者缺一不可。

  如對方捋我右臂,在對方未變招之際,我急速進招,在對方未接手之際,我速將對方捋我之左手拿住向前下方採帶,隨之我右手進招拿臂。又如對方將我右臂拿住,而且拿得很死很牢,看來在無招可破的情況下,我即走扭腰翻身擊面而破之,此招亦稱“回身摺疊上擊面。”這也充分驗證了事物決非一成不變的,我右臂被拿,但我的右臂中節尚可活便,我即可提臂走下塌掌而破之。以上進招變勢情況,充分說明了一切事物無有不能變的哲理,“藏與露”是變化之前提,內含之所在。

  延伸閱讀:

  太極拳推手簡介

  推手時,雙方必須保持手臂沾連不脫,在相互粘隨的運轉中使用方法,致使對方動搖或失去重心。以不丟不頂,以靜制動,避實就虛,以巧制勝為運動。特點講究"後發先至"、"先化後發"。主要方法有掤、捋、擠、按的四正推手和訓練採、挒、肘、靠的四隅推手等,除個別情況下允許用手或腿鎖拿對方關節外,一般不準用擒拿。摔跤、打擊等方法。其運動形式表現為靜中有動,動中有靜。運用太極拳的勁力、技法,遵循太極拳的原則如"以靜動""以柔克剛"進行的運動。在起過程中綜合運用太極拳的各種身法、步法和招式,是太極拳體系中訓練技擊能力和勁力感悟性的重要手段。現代武術比賽中設立了太極推手專案,分級別進行,並對場地、服裝、參賽年齡、局數等作出了相應的規定。

  太極拳推手大致為三大流派,一是陳式太極拳推手,主要有管腳、拿關節;二是楊式太極拳推手,主要是掤勁大,以發勁為主;三是吳式太極拳推手,主要是柔化為主。

  站樁是武術的一個重要訓練方法,形意拳有三體式,少林拳有馬步樁,太極拳有無極樁等,這些站樁練習,不僅對於技擊有作用,對強身健體效果尤其明顯。許多拳家強調,練拳先練站樁,拳諺說"練拳無樁步,房屋無立樁"。通過站樁鍛鍊,一是訓練心境,讓心態平和,還可以提高對環境的敏感性,增強抵抗力。另外,可以增強肢體特別是下肢的力量,逐漸消除浮力,使沉力重生,周身氣血順暢,內外一體。經常站樁的人會有感覺,就是越站覺得身體越輕,身體實了,感覺輕了,這是站樁的一個特點。所以練太極拳應該配合練習一下站樁。
 

太極單推手的誤區
太極論之掤勁
相關知識
太極推手中的藏與露
太極推手中的勁與力
太極推手中的綿沉與輕靈
淺談太極推手中的發勁
太極推手中的四兩撥千斤
太極推手中的圓圈理論
力學原理在太極推手中應用
太極推手中丟和頂
太極拳推手中的手型
太極推手的勁力原理與發力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