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陵之戰中東吳的統帥是誰
東吳名將陸遜憑夷陵之戰一戰成名,而蜀漢卻輸的一敗塗地,三國格局也發生了相應變化。那麼夷陵之戰導致的結局與影響有多大?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歡迎大家閱讀。
夷陵之戰中東吳的統帥是陸遜
陸遜***183年-245年3月19日***,本名陸議,字伯言,吳郡吳縣***今江蘇蘇州***人。三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歷任吳國大都督、上大、丞相。世代為江東大族。章武二年***222年***,陸遜在夷陵擊敗劉備所率蜀漢軍,陸遜用以逸待勞的方法,阻擋了蜀漢軍的攻勢,更在章武二年***222年***八月夷陵一帶打敗蜀漢軍,一戰成名。夷陵之戰也成為戰爭史上著名的積極防禦的成功戰例。以後陸遜在東吳出將入相。晚年因捲入立嗣之爭、力保太子孫和而累受孫權責罰,憂憤而死,葬於蘇州,至今蘇州有地名陸墓。
夷陵之戰的結果與影響
東吳守住了荊州,而蜀漢受到重創,元氣大傷。此戰兩國實力都受到影響,為雙方日後消除矛盾、共同抗魏奠定基礎。戰役中失利的蜀漢昭烈帝劉備向西敗逃,但是到了益州東部的永安便不再西進。孫權方面雖然獲勝,但是聽到劉備駐紮在離邊境如此之近的地方仍然感到畏懼,遣使議和。因長期征戰和兵敗而心力交瘁的劉備同意停戰,次年四月逝世,蜀漢軍政大權全部託付於丞相諸葛亮,後者立即遣使與東吳恢復同盟,共同對抗曹魏。
夷陵之敗讓新建的蜀漢政權受到沉重的打擊,不僅損失大量士兵與物資,還有多名將領陣亡。而隔年君主劉備的死亡更讓這個建立在他名望之上的國家搖搖欲墜,國內叛亂四起。丞相諸葛亮花了約5年的時間才能重建軍隊與彌平這些叛亂,並讓國力提升到可以對外出兵的地步。
這場戰役之後近四十年的時間內,三國互相之間的疆域基本保持不變,吳漢重修於好的聯盟再也沒有發生動搖,三國局勢出現穩定的對峙,彝陵之戰也因此被認為是前後三國的分界點之一。
蜀漢歷史基本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