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成功的論文
“成”是“功”的積累,“功”是“成”基礎。這句話一點也沒錯,如果沒有牢固的基礎和長年累月的積累,成功的雨露又怎麼會眷顧與你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歡迎閱讀!
1:
“自信”是人們做好一切事情的基礎。“自信”是學生學好數學最基本的心理條件,我把幫助孩子樹立學好數學的自信心,作為教好數學的首要任務。
通常,在小學各學科中,部分孩子往往懼怕學習數學,因此,教師在教學中首先引導他們對學好數學充滿自信,相信“我能行”。
我們必須承認:孩子之間是有差異的,事實上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學好數學。有的學生再信心十足,最終也成不了數學尖子。教師一定要客觀地對待這種差異,對學生不能用同一把尺子評價,更不能橫向比較,必須看到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起點,每個學生只要在自己原由的基礎上有進步,就應該給予肯定,就應該承認他是能行的。有的學生經過一番努力,才得了60分,我卻象對有些學生得了100分一樣為他感到高興,給予表揚。教師只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學生,才能看到孩子們在學習數學中的點滴進步,才能真正鼓勵孩子們都能說:“我能行”!
培養孩子學習數學的自信心,主要是在學習活動中,通過對學生的具體幫助過程,讓孩子在體驗中逐漸形成的。在教學的過程中,我是這樣做的:
第一, 在課堂上對“學困生”給予特別的關注。
對這部分學生,僅僅靠口頭鼓勵,幫助他樹立自信心是不夠的。由於他們的基礎太差,上課時,再降低知識的起點,他們也如同聽“天書”一般!而實際上,教師在上課時也不可能為這一部分學生過多地降低全班授課的知識起點。因此,在課堂上,我經常有意無意把比較簡單的問題留給他們回答,使他們覺得還有能聽懂的,從而增強求知慾望。反饋練習時,我常常時出兩種題,要求大部分的學生做完所有的題目,而“學困生”只要做一組就可以了。這樣對不同的學生,要求的標準就不一樣,使“學困生”能接受並且基本上能跟上班的節奏。在我巡視學生做題時,主要是關注“學困生”,並及時給予輔導,幫助解決做題過程中遇到的困難,使他們一節課下來有所收穫,長此以往,他們也就樹立起了“我也可以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第二, 課後用愛心給孩子補課
作為一名數學教師,教學水平再高,面對情況各異的學生,課上是很難做到:既讓優等生“吃飽”,又讓“學困生”消化得好的。因此,對“學困生”必須予以補課。補課是課堂教學的延續,補課是教師的職責,補課是教師對學生愛心的奉獻!當然這個補課絕不是不加分析地留一大片了。而是基於是學生的基礎不好還是貪玩,或者是行為習慣不好進行“對症下藥”了。
第三, 不吝惜表揚
小學數學教師,一般是教兩個班的數學,面對一百多名學生,每堂課都表揚到每一位孩子是不現實的,也是不可能的,所以,我充分利用回家作業本,與學生進行“書面私聊”:“最近你的數學成績進步很大哦,真不錯”;“昨天你上課回答的問題非常完整,繼續發揚!”;“這次小考你進步很快哦,加油!”……就這樣小小的評語在師生的心靈間架起了愛的橋樑。
為師者,不要吝惜表揚,根據不同的孩子及時地把自己的“情”和“愛”傳遞到孩子們的心中去吧,讓孩子們在老師的關愛中,點燃進步的火花,增強必勝的信心!使孩子在自信和成功的體驗中學習數學。
2:
從古至今,由中到外,無數著名的演講家的演講藝術雖然各顯風采,但是,它們有著共同的、本質的藝術真諦,即筆者下文所歸納的八個特徵:
一、演講目的的真理性
人們登臺演講都受制於一定的動機,誘發於一定的目的,這是人類行為特徵所決定。但是,不同的人從不同的立場、角度出發,就會有不同的演講目的。而真正成功的演講,其目的在於謳歌“真理”,在於激發人們去追求“真”“善”“美”,即富有“真理性”。著名哲學家、教育家張岱年認為:“真”是認識的價值,即對客觀世界與人類自身有正確的認識;“善”是道德的價值,即用道德準則來調整個人與個人,個人與社會、國家、民族需要之間存在的矛盾;“美”是藝術的價值,即客觀世界的事物,有些適合人的情感,令人感到愉快,人類能創造出一些令人愉快的物品即藝術品,藝術品能給人美感。成功演講的目的——追求真、善、美,就是:要極力揭示或傳播主觀對客觀世界的正確認識,而不是宣傳謬論;要大力引導人們用道德準則去正確調整個人與個人,以及個人與群體之間的關係,而不是設法誤導人們的倫理道德;要努力完善演講,使自身演講成為“藝術品”,給人以美感,同時,教會人們去追求美、鑑賞美、創造美,而不是讓人美醜不分,以醜為美。演講只有為真理而演講,為呼喚真理而演講,那它才有真正的生命力,才會經得起時間與歷史的考驗,才會有利於社會的進步、事業的發展。一切違背真理的“咆哮”,終將被真理所拋棄,而掃進歷史的垃圾堆。
二、演講形象的人格性
演講的聖堂並非任何人隨意所能登踏,也並非任何人所講都能如願。成功演講本身對演講者是有選擇的。不論是談論自己,還是抒發他人、他物,演講者都要有形象的塑造。這個形象是以“人格化”為基調的,演講者人格形象的樹立,事實上就是形成演講者的人格魅力與磁性,演講者有了這種魅力與磁性就為演講成功營造先入為主的意境。演講者的人格不在於美麗的外貌和華貴的裝飾,而在於具有堅定信念、優良品行、剛毅果敢、一身正氣、熱愛祖國、忠於人民、無私奉獻、光明磊落、實事求是、堅持真理以及充滿活力、蓬勃向上的品格。這種品格也是演講的一種無聲語言,它會自然吸引人、產生感染力。孔子曰:“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子帥以正,孰敢不正。”大凡成功的演講者都十分注重修身養性和人格形象再塑。沒有人格、品德敗壞的人是無權登臺演講的。一個行動的矮者、知行不一的人,充其量只能來一陣理論的空喊;一個品行敗壞、圖謀不軌的人再動聽的語言只能是一時的欺騙。
三、演講觀點的共鳴性
任何演講離不開談理論、講觀點。但談理論講觀點決不可以盲目進行。在注意觀點正確的同時必須高度重視聽眾的可接受性。聽眾接受、形成共鳴,才能成功。演講的觀點闡述必須考慮聽眾所處的時代、場合,必須根據不同的物件、不同層次的聽眾選擇不同的觀點和語言表達方式,最終實現演講者與聽眾心理相容、觀點共鳴。成功演講者常常把句句言辭說在聽眾的心坎上,或讓聽眾點頭稱是,或讓聽眾激動不已,甚至讓聽眾無法控制自己而爆發出陣陣笑聲和掌聲。這就使演講者與聽眾融於一體,形成共鳴。這種共鳴源於演講者善於抓住聽眾的所思、所想、所言的困惑,並且能加以突破。成功演講者注重演講選題,使之具有時代性;注重觀點選擇,使之符合科學、符合實際、符合聽眾且富有新意。老生
舊說不行;不顧物件瞎說不行;不分場合亂說不行。相反,應老生新論、因人而說、因地而講、因事而談,實現演講者所言、所語、所感、所悟、所舉、所動與聽眾達成最佳的交流,形成最強烈的共鳴。
四、演講思維的哲理性
成功演講都能給人留下難忘的言語、深邃的思考以及人生美好的啟迪。這種外在的成功離不開內在的功夫,即演講者哲理性的思維,形成思維哲理性的品質。演講者無論對本人或他人的經歷、事蹟、教訓、感想,還是對事物、事件的評價、感受都應進行縝密的思維、提煉,使之具有哲理性。李燕傑同志指出:哲理是人們基於深刻的現實感受與觀察,對生活所做的藝術概括,其中閃耀著作者的真知灼見,它給人以啟迪、給人以智慧,還能陶冶情操,給人帶來審美的愉悅。為此,成功的演講者必須常常觀察社會、洞察現實、思索人生、理性思辨、深層思維、哲理概括。雖然,聽眾不可能記下演講者的句句話語,但經過演講者千錘百煉而成的哲理性語言,能打動聽眾的心,能給聽眾無窮的思考和深遠的啟示。
五、演講語言的多樣性
演講者與聽眾的資訊交流是通過演講語言來實現的,離開了語言,演講也不復存在。演講語言是個豐富多彩的王國:既有意美以感心的內部語言,又有音美以感耳的口頭語言;既有形美以感目的態勢語言,也有物美以感人的道具語言;既有詩詞的熟練背誦,又有名言警句的靈活運用;既有抑揚頓挫,又有輕重緩急;既有高昂的語調,又有低沉的聲音;既有嚴肅的格調,又有詼諧的幽默等等。成功演講正是能適時、適度、適情、適意靈活自如地綜合運用這些語言。綜合運用多樣性語言就是讓聽眾接受多方的語音刺激,從而調動聽眾“聽”的積極性,強化演講主題,給聽眾留下深刻印記,為演講成功服務。用貧乏枯燥的語言、用單一乏味的言辭演講是難能獲得成功的。
六、演講選例的典型性
演講離不開舉例,舉例目的為佐證或導論。但選何事例、選多少則必須依演講主題、觀點需要而定。不必多選,也不可少選。多選常常給人以事例堆砌、講解故事之感;沒有事例則又給人缺乏說服力之感。成功演講其選例要具有“典型性”:一方面選用事例必須同闡述觀點緊密相連,必須能說明問題,不能說明問題的事例,決不可牽強附會,否則適得其反。“理解萬歲”演講如果將100個故事、事例都講,那就未必有“理解”的效應,而蔡朝東同志最後精選了十五個事例說明問題,從而獲得良好的效果。另一方面,引用的事例必須是具有代表性、時代性,偶發的事例不能做為本質認識的依據。為此,選例的典型性就在於“精”“實”“新”,同時,所選之例應能感動人、吸引人、折服人。
七、演講神形的情感性
演講貴在打動人心,而要打動人心離不開演講者的情感注入,即演講者的感情流露和情緒表現。無論在演講的起始、過程、還是推向高潮,乃至結束,演講者的神形都應隨著演講情節的變化而變化,富有情感性。例如,萬承奎教授在做“把生命掌握在自己手中”演講時,表現出對有人自我踐踏生命的痛惜、對掌握命運強者的讚頌,表現出的情感變化、神情動作令人叫絕,自覺不自覺地把聽眾帶入情感世界從而讓人去體驗百態人生、去領悟生命把握之要領。可以說,成功演講者都是情感豐富者。這種情感發自演講者的內心,表現出:愛憎分明、喜怒分辨、苦樂分界。沒有演講。
八、演講結局的激勵性
如果說,演講目的企盼是希望聽眾去追求真理,那麼,演講的最後結局與歸宿就是實現這種期望。演講無論其過程是給人興奮,還是叫人沉思,但最終都必須給人以激勵、給人以啟迪。激勵性正是演講的效益所在。通過演講實現激發人的正確動機,引發人的良性行為,這是所有成功演講最根本的目的。演講者通過自身的優良品德、完美人格讓聽眾產生可敬、可愛,令其學習、效仿產生激勵,通過演講中表現出的高亢激情、純真熱情、樂觀心境等情感活動滿足或符合聽眾需求,使聽眾產生積極的態度和肯定的情感;以演講者活躍的思維、煥發的精神、倍增的幹勁催人上進;也可通過演講中對聽眾的特殊評價、信任、鞭策等予以激勵!蔡朝東同志在首都師範大學做的“創業萬歲”演講就給聽眾以極大的激勵與啟迪,調查顯示,98%以上的人聽了他的演講後有收穫、有啟迪。有的聽眾說:“蔡朝東同志的演講不單是激動三分鐘,甚至可以啟迪我一生,從他樸實的話語中,我聽到了一顆火熱的心在跳動,我為此而深深的感動,我想,如果將來我也是一縣之長,我將效仿蔡朝東同志為人民說話,為人民幹事,即使當教師,我也將盡我的職責。當然,演講給我啟示的不止是這些,還有很多很多……”歷史上凡是成功演講無不是催人向前的進行曲!
上述演講“八性”是成功演講最主要的特徵和藝術性所在。我們要實現成功演講就要做到“八性”,我們要逼近成功演講,就是盡力減少與“八性”之間的差距。同時,演講“八性”又是成功演講的評價指標體系,在這個體系中涉及了演講的參與要素即演講者形象、思維—→內容觀點、選例—→手段語言、情感—→聽眾目的、結果,涵蓋了演講的全過程,即目的—→演化—→結局。這“八性”既相互獨立又緊密聯絡,從而構築成成功演講的藝術真諦。
3:
很多網友提出遇到的面試心理問題。提到最多的可能就是害怕的問題。有此產生的緊張、健忘和語無倫次嚴重影響了面試者的面試表現和成績。
我不是心理學專業的,只能在這裡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經驗。也非常希望網友們參與討論。
一、先是面試官的心理
知道面試官的心理對於面試應對非常的重要。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1、重視對面試者的第一印象。
我見過面試官之間討論一個面試者的穿著。好象幾個面試官都覺得那個面試者的穿著有問題,所以面試草草收場。另一方面,如果在正常的情況下,我們會覺得幾個面試官的討論只是隨意的聊天,但是我想如果那個面試者聽到他們連說帶笑的討論,一定會下決心永遠也不再按照那天面試的方式來打扮自己了。
我是想說,面試的時候,第一印象對於面試官來說是評價面試者比較重要的標準之一。如果面試者沒有給面試官留下比較好的印象,面試效果會有折扣。
2、招聘人才模式化。
一個比較有經驗的面試官,在決定錄用某人後,會繼續觀察自己招聘來的人在企業未來的發展。目的是檢驗自己面試的效果。久而久之,面試官們在心裡形成了某種標準的模式。他們通常會覺得,一個在某個部門發展的比較好的人,應該是什麼樣子的。在招聘的時候這個人是如何表現自己的。所以在面試中會用幾種標準來考驗面試者。就是說,在他們的手裡或者是心理,有個模子,裝到模子裡的材料面試者和模子標準差異如果很大,面試官可能就要舉起“NO”的牌子了。
我是想說,面試官都不是投機者,不會期待面試者的另類表現.影響面試官判斷的通常是他們的經驗。
3、選擇表現最優秀者。
面試筆試已經淘汰了一部分人到一定階段,淘汰了沒有留下好印象的和另類的面試者之後。剩下的面試者就進入了PK的階段。能用簡歷直接勝出的情況我幾乎沒有看見過。在面試者進入到一定階段之後簡歷的作用就可以忽略不計了,或者只能作為參考了。面試官要面試者在面試過程中把簡歷的內容表現出來,就是我們培訓的時候常用的“呈現”方法。能透徹的分析自己的實力、充分的表達自己的願望和能引起面試官強烈共鳴的面試者,就是表現最優秀者,就有更多機會被錄用。
我是想說,不管你過去是什麼?在這個時候你要表現出來,才更有更多的機會得到青睞。
4、不良心態。
我發現有一部分面試官有強烈的優越感,就好象他們是救世主。沒有得罪人吧?就是在通知你面試的的電話裡的語氣都給人居高臨下的感覺。面試的時候,面試者正說的起勁,卻被不禮貌的打斷,然後就是面試官喋喋不休的炫耀自己的成功經歷或者公司待遇如何優厚等。還有另一種面試官,面試的時候顯得愛答不理的。前日有網友反映居然有面試中睡著的面試官。最可怕的就是那些非常主觀的面試官,似乎你不能和他談新東西,好象你說的都是胡說八道,或者表現出誰也別想欺騙他的態度。
我想說的是,企業文化很好的公司,管理規範的公司也可能會存在這種面試官。這種“敗類”的存在,影響著很多大好青年的前途和企業的人才發展戰略。
面試官還有很多種心理,個人總結以上對面試成績有主要影響的幾種。不是非常的全面,非常希望得到網友們的補充。
二、面試者心理
1、追求完美
很多面試者在面試前都會進行大量的準備工作。想把所有的細節全部想到。想做到面試萬無一失。在回答問題的過程中,希望所有問題的回答都能令面試官滿意。不允許自己犯任何的錯誤和失誤。我有個朋友因為客觀的原因一直沒有工作。等開始找工作的時候,為自己製作了非常詳細的求職計劃。計劃包括了非常多的內容,比如:針對不同企業的著裝方案,面試前一天的作息時間和飲食安排。到了有面試通知的前夜,反覆檢查自己需要攜帶的資料,認真準備第二天的早餐,反覆向所有朋友們確認行車路線,反覆檢查面試用的服裝和鞋襪,第二天,如果等車超過一定的時間就堅決打車,一定保證提前到達,到達後反覆整理服裝……前幾次,面試沒有結果。回家就大發脾氣,反覆向朋友求證問題回答能取得的效果,如果倒黴在去面試的途中不小心弄髒了衣服,甚至會馬上跑到面試公司附近的商店去買新衣服換上…在那段時期,對於他的認真和細緻朋友們都非常的感動和敬佩,都給他推薦工作。同時,朋友們也忍受著他幾乎變態般的反覆“折磨”。求職失敗後朋友都替他難過,大家認為這樣認真的一個人就應該找到好的工作才對。當然,“折磨”並沒有因為找到工作後馬上結束,面對新的工作和環境,他的認真勁又上了新臺階,幾乎所有朋友一下班就會接到他的電話,詢問新工作的問題……現在他工作穩定了,我們大家都跟著“幸福”起來了。再和他談起往事,他也會哈哈大笑的自嘲。
我想說的是,大多數求職者在求職和麵試的過程當中都會表現出追求完美的心態,因為工作對於我們來說確實是太重要了。
2、害怕
其實害怕或者說恐懼是大多數面試者面臨的問題。記得有個心理學家說:“要想消除恐懼,第一步就是要知道自己到底害怕什麼?”我有個朋友在早年的面試過程中,艱難而細緻的體驗過什麼叫害怕面試。他在面試的時候,表現了極強的攻擊性。後來,面試他的人對他說,那時侯他面試的過程中,目露凶光,象足了一隻不容侵犯的豹子。其實是說象一個為了保衛尊嚴負隅頑抗的豹子還差不多。當他認識到他是害怕的時候,他就一直分析自己害怕的原因。後來他找到了,他是害怕失敗,害怕的失敗的原因是他害怕丟面子……就這樣,他一直詢問自己原因,直到他能正視自己的問題為止。害怕會派生出很多心理問題,比如追求完美、模仿盲從、急於表現、敏感多疑、自卑害羞、戒備掩飾等。觸發的行為更是千奇百怪。個人認為還是面試問題當中對面試結果影響最大的一種心理。
我想說的是,害怕或者恐懼是人類最基本的心理,是非常正常的。但是由此產生的心理和行為影響著我們的面試結果。有充足的理由去害怕,因為工作對我們來說太重要了。
3、期望過高
很多人想通過找到工作或跳槽來改變對目前生活的不滿狀態。這就意味著面試被附加了更多的意義和目的。我前面提到了兩次“因為工作對我們來說太重要了”。“重要”有的時候不是動力,反而形成了難以擺脫的壓力。而且緩解這種壓力的最直接辦法就是“找到份工作”,工作就承擔了我們目前最高的期望,儘管很多人會說:“只是想要一份工作,我的要求很高嗎?”在面試的時候,我們的期望就表現無遺了。當面試官問我們:“你為什麼要到我公司來應聘”,回答理由種種,其實不是在談應聘的目的,是間接的確定面試者的期望。就這個層次上講,我們不如更多的告訴對方自己真實的期望就是了。因為大部分回答裡面的目的和意義都過於冠冕堂皇,以至於沒有辦法經的起推敲。
我想說的是,對於工作我們曾經或打算評估過我們的期望嗎?是否正確的評估我們的期望,也影響著我們面試時候的表現和成績。
4、是不良的心態嗎?
面試官有可能是個還不如你的小男生或小女生,也可能是行業裡赫赫有名的大老闆。陌生的溝通、社會地位的差異、站位的對立或者難以應付的群體面試,都曾經讓你或我沒有正常的發揮出我們真實水平。我們的害怕、追求完美、模仿盲從、急於表現、敏感多疑、自卑害羞、自我戒備和賦予期望,讓我們緊張、語無倫次、吹牛掩飾甚至胡說八道。是我們的錯嗎?我們都不是完人,只是因為我們要被人家面試,要被人家篩選,我們才出現了心理的問題。
其實,變態和不良心態之間的差別就是,前者的行為出口是唯一的,後者是可以通過多渠道和多技巧行為進行調整的。
三、心態調整的技巧和其他面試的一些技巧
1、面試中對於客觀題答案唯一,比如自我介紹的內容做到舉一反三、倒背如流
如果在自我介紹等方面的問題還出現問題的話,不但會引起對方的懷疑和反感還會影響後面的發揮。這個問題講過N次,在這裡就不討論了,呵呵。
2、著裝
前面說過著裝的重要性。個人覺得還是穿的中庸一點比較好。男女職業裝大同小異,商場裡到處都是,男的穿深色一點,女的穿淺色一點就成。有專門介紹的,而且涉及個人品位,也不多討論了。
3、表明自己的心理問題
減壓的方法除了自己弄明白問題,向對方表明也是不錯的方法。
在覺得過於緊張的時候可以對面試官說:“我非常想得到這個職位,所以有點緊張和激動,請您諒解明白,”尤其是覺得自己發揮不好的時候,給面試官這類暗示可以增加自己的分數。因為這句話的潛臺詞是,我本來可以發揮的更好。
提前對面試官講述自己的心理,可以讓對方在比較關鍵的問題上多做一點解釋和多一份認真去理解你的回答。可能面試官會說:“別緊張,我再重複一遍問題我解釋一下我提出的問題。”“你剛才的回答是不是…的意思?” 表明自己的心理問題是一種“示弱”的方法,中國人都還是比較有同情心的,對於弱者誰好意思“欺負”?同時,獲得同情也是使面試官投入感情的辦法,影響他們的判斷。
4、把握節奏、娓娓道來
有節奏的講述問題是教學心理學的重要部分。意義在於加強所要描述的問題能對受眾發揮更好的作用和影響。語言節奏掌握的好,可以加強受眾的體驗和記憶,提高所施加的影響。語感要通過閱讀和朗誦來加強,越多練習效果越好。
娓娓道來可以控制語速,贏得思考的時間。並可以增加親和力,給面試官留下好印象。
5、討論對方的問題
對於不良心態的面試官,要學習轉移矛盾的方法。
如果他居高臨下,認為你回答的問題不全面,那就請教他一下,讓他說說標準答案或有深度的見解。
如果他表現厭倦,就關心一下他。問他是不是一天面試下來非常的勞累,並讚賞他的勤奮,對他的工作重要性表示強烈的理解和支援。先提他的神,再同他的情。
如果他不斷的吹噓自己和自己的公司,那就拿別的公司的情況來請教他,讓他來類比。如果你不信服,就把問題提出來看他的回答。如果你信服,就表示非常想體會這種優越,表明對方如果能給個機會一定不會讓他失望之類的話。就是先打壓再捧場的方法。
如果是個剛愎自用的傢伙,就問他現在社會上出現的新問題他有什麼看法?然後幡然醒悟般的和他一起批判,然後不斷的問問題,再一起批判。要讓他感覺你還有很多問題要問他,可惜時間太有限了。
轉移矛盾的方法就是為了應對這些心態不良的面試官,讓不利的問題遠離自己。在他們眼力,出來有還可以的人,其他的人都是笨蛋。
6、正常的調整
象面試之前深吸一口氣之類的方法到處都有介紹,在這裡也不討論了。
7、思考時間的把握
答的慢要比答錯風險小很多,所以不要急著回答問題。
可以再讓對方重複一下問題以爭取思考時間。
如果對方提出的問題範圍太廣,就用自己的方式再描述一遍給對方,如果對方說:“差不多就是這個意思”。然後你就按照自己的思路回答。如果對方說:“不是這個意思,意思應該是…”那實際上你就爭取到了更多的思考時間,提高回答的質量。
以上方法還有一個好處就是“互動”,重複描述問題或者換種方式表達問題使對方參與了討論,或更精確的確定了問題,會使對方與你的觀點更貼近,提高你回答問題質量的同事,又多得了一點印象分。
8、看著對方的眼睛
方法很多,到處都有介紹,這裡暫時不討論。
9、多參加無關的面試
面試的大多數的心理問題來自於經驗太少。所以,要多參加各種面試。包括與自己職位無關的面試。
其實,很多企業就是你不想去也不要緊。很多企業雖然不是很理想,但是面試程式和問題大同小異,可以鍛鍊自己,多發現自己的問題,總結和提高自己。不過要注意一點,大面積的面試可能會碰到很多騙人的公司,所以一定掌握一個原則,就是身上不帶錢或就是宣告身上沒有錢。
我有個朋友,很早的時候非常喜歡面試。甚至跑到人家那裡去和人家吵架。爭論問題一點都不給人家面子。但是通過每次爭論他不斷的確定面試官各種問題的目的和考核的內涵,最終成為“麵霸”,呵呵。
10、自我暗示
自我暗示非常的重要,不斷的告訴自己我不會失敗。
這個問題很多成功學教材上都有,這裡不討論了。
有關建築工程管理論文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