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關於高中美術如何落實學生審美觀念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08日
論文關鍵詞:高中美術 審美觀念 培養
論文摘要:國家教委在1997年頒佈的《全日制普通高階中學藝術欣賞課教學大綱初審稿》中,就明確了美術欣賞課為普通高中審美教育的必修課。但長期以來,高中的美術課都沒有受到足夠的重視,甚至在許多地方中學,美術課程都未開設,即便是設定了美術課程的,也被當成是可有可無的,為主要學科讓課時的現象更是屢見不鮮。對此,國家教育部又先後於2002年和2003制定並頒佈了《學校藝術教育工作規程》及《普通高中美術課程標準》,為普通高中的藝術教育起到了規範與保障作用,新一輪的美術課程改革,又一次凸顯了提高學生審美觀念、培養美術鑑賞能力的重要性。
在強調素質教育的時期,美術課程具有不可忽視的教育作用,尤其是在培養學生審美素質方面更是功不可沒,而審美觀念的培養對承擔較大學習壓力的中學生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方面,審美觀念的培養,有益於文化課程的學習。現在的中學生正在承擔著繁重的學習壓力,每天面對的是為迎接高考的知識,難免會產生厭煩情緒,而通過高中美術課程對審美觀念的培養,能夠開闊學生的視野,在生活中發現美,感知美,享受美,陶冶情操,提高生活品味,有效的調節學習上的緊張情緒,以相對輕鬆的心態去投入到緊張的學習中去;與此同時,審美觀念的培養也可以開闊視野,提高學生的素養,審美觀念觸及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並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一個人的生活態度,樹立正確的審美觀,既有助於學生了解熟悉我國以及世界極為豐富的文化瑰寶,提高生活品質,拓展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
隨著高中課程改革的推進,如何設定一套科學有效,符合高中的教學實際,同時又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的方案,通過高中美術課程的學習落實學生的審美觀念,成為當前高中美術教學的重中之重,下面就對此談談筆者的淺見。
首先必須明確什麼是審美觀念。所謂審美觀念就是一種心理,主體面對某一認識物件,由最初所產生的直覺印象,在自身價值觀和世界觀的支配下做出的一些列的分析、判斷的一種形象思維過程。它既可以細化到穿什麼衣服、佩戴什麼飾品等小細節,又可以影響到一個人生活品味和處世態度。
一注重通過教學,陶冶學生審美情操
高中美術新課改,將以前的美術欣賞調整成了美術鑑賞,欣賞和鑑賞一字之差,反映出來的內容完全不同。欣賞側重於玩味,而鑑賞側重於對藝術品的觀賞。新課改這麼做的目的很簡單,就是希望通過美術這一門視覺的藝術,發展學生的視知覺,獲得以視覺為主的審美體驗,陶冶審美情操,提高生活品質。美術與其他的課程有很大的區別,高中生雖然面臨著升學的壓力,但是美術不會成為他們的負擔,普通高中美術課程能夠提高學生對自然物、人造物形態美的認識,提高對美術作品的內容、材料、形式、風格的多樣性的認識,使學生體驗美術與生活的關係,陶冶審美情操,提高生活品質。
二重視拓寬美術視野,尊重世界多元文化
世界時多元的,美也是多種多樣的,在普通高中美術課程中,不但要讓學生注意欣賞我們身邊的美,還要要讓學生較廣泛地接觸中外優秀美術作品,拓寬美術視野。這既是尊重世界多元文化,探索人文內涵,提高鑑別和判斷能力的要求,又是提高學生審美能力的有效途徑。除此之外,通過拓展學生美術視野,還有利於學生抵制不良文化的影響。
三注重培養學生獨立性,促進個性發展
普通高中美術課程的主要目的是促進學生的發展,培養審美觀的目的也是促進學生的發展。培養學生的審美觀,需要的不是千篇一律的審美,審美也沒有一個固定標準,每一個學生都有形成獨立的審美觀的權利和能力。高中美術教學要做的,就是培養學生的獨立性,促進其個性發展,鼓勵學生形成獨立的審美觀。
四師生互動,培養學生興趣
要重新審視傳統的教學方式,在繼承其合理性的同時進行適當的改革。以往老師一味在講臺上講,學生在下面聽,這種填鴨式的教學模式很難激發起學生們的興趣,對此,要注重在教學中設定師生互動環節,比如,如果課堂內容是要欣賞顧閎中的《韓熙載夜宴圖》,教師可以先對作品的歷史背景進行大致的介紹,再由學生談談自己對作品的認識和理解,在學生們都各抒己見之後,再由教師對學生們的講解進行點評,這樣,不但可以使學生對作品有更為深入的認識,同時也有助於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教師要充分發揮其引導作用,不但要教會學生如何去欣賞,更要注重學生主動性的培養,使其能夠主動的去發現美、感知美。與此同時,還可以讓學生們自己去搜集作品,在課上進行分析探討,這樣既激發了學生們學習的主動性,同時還有助於豐富課堂內容,使學生們接觸更多素材,開闊了學生的視野,同時也有助於培養學生們感受生活,發現美的興趣。
五多手段教學
高中階段的美術教學不同於其他文化課程,其自身的藝術性決定了我們在教學實踐中不能簡單的在黑板上寫寫畫畫,這樣的枯燥無味的簡單教學,不符合藝術性知識的學習要求,也無法實現通過美術教學培養學生審美觀念的目標。因此,要引入多手段教學模式,實現教學手段和方法多樣化,教學內容新穎化,教學方式靈活化的“三化”教學。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設定不同的方案,最重要的是要符合學生的接受程度,在注重實際的前提下,逐步培養學生的審美觀念。比如,在教學實踐中,可以適時引進先進的教學手段,比如在講關於花的作品時,可以帶學生們去公園實地去觀察,通過這樣近距離的實地接觸,相信學生們會發現以往被忽略的細節,會感知到身邊的常見事物的美再比如講到關於鳥、貓等小動物的作品時,可以讓學生們模仿一下各自印象中有關這些小動物的眼神、神態等,在輕鬆的教學氛圍中完成教學任務,多種教學手段綜合運用,即灌輸了知識,活躍了課堂,又可以使學生們對身邊被忽略的美有所感知,畢竟,我們教學的最終目標是為了培養起孩子們的藝術素養和審美觀念,使其能夠從身邊事物上能夠感知美、享受美。再有就是可以引進音樂教學、影視教學,通過音樂作品或是影像作品的配合,更能使學生對紙面上的繪畫作品有更為生動的認識和欣賞。
參考文獻
1、美赫伯特?馬爾庫著,李小兵譯,審美之維,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M],2001.8
2、張傑,談設計師的知識結構[J],裝飾,2002.12
3、何政廣著,抽象派繪畫的康定斯基[M],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
關於護理教育論文
小學生挫折教育淺議論文
論文摘要:國家教委在1997年頒佈的《全日制普通高階中學藝術欣賞課教學大綱初審稿》中,就明確了美術欣賞課為普通高中審美教育的必修課。但長期以來,高中的美術課都沒有受到足夠的重視,甚至在許多地方中學,美術課程都未開設,即便是設定了美術課程的,也被當成是可有可無的,為主要學科讓課時的現象更是屢見不鮮。對此,國家教育部又先後於2002年和2003制定並頒佈了《學校藝術教育工作規程》及《普通高中美術課程標準》,為普通高中的藝術教育起到了規範與保障作用,新一輪的美術課程改革,又一次凸顯了提高學生審美觀念、培養美術鑑賞能力的重要性。
在強調素質教育的時期,美術課程具有不可忽視的教育作用,尤其是在培養學生審美素質方面更是功不可沒,而審美觀念的培養對承擔較大學習壓力的中學生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方面,審美觀念的培養,有益於文化課程的學習。現在的中學生正在承擔著繁重的學習壓力,每天面對的是為迎接高考的知識,難免會產生厭煩情緒,而通過高中美術課程對審美觀念的培養,能夠開闊學生的視野,在生活中發現美,感知美,享受美,陶冶情操,提高生活品味,有效的調節學習上的緊張情緒,以相對輕鬆的心態去投入到緊張的學習中去;與此同時,審美觀念的培養也可以開闊視野,提高學生的素養,審美觀念觸及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並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一個人的生活態度,樹立正確的審美觀,既有助於學生了解熟悉我國以及世界極為豐富的文化瑰寶,提高生活品質,拓展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
首先必須明確什麼是審美觀念。所謂審美觀念就是一種心理,主體面對某一認識物件,由最初所產生的直覺印象,在自身價值觀和世界觀的支配下做出的一些列的分析、判斷的一種形象思維過程。它既可以細化到穿什麼衣服、佩戴什麼飾品等小細節,又可以影響到一個人生活品味和處世態度。
一注重通過教學,陶冶學生審美情操
高中美術新課改,將以前的美術欣賞調整成了美術鑑賞,欣賞和鑑賞一字之差,反映出來的內容完全不同。欣賞側重於玩味,而鑑賞側重於對藝術品的觀賞。新課改這麼做的目的很簡單,就是希望通過美術這一門視覺的藝術,發展學生的視知覺,獲得以視覺為主的審美體驗,陶冶審美情操,提高生活品質。美術與其他的課程有很大的區別,高中生雖然面臨著升學的壓力,但是美術不會成為他們的負擔,普通高中美術課程能夠提高學生對自然物、人造物形態美的認識,提高對美術作品的內容、材料、形式、風格的多樣性的認識,使學生體驗美術與生活的關係,陶冶審美情操,提高生活品質。
二重視拓寬美術視野,尊重世界多元文化
世界時多元的,美也是多種多樣的,在普通高中美術課程中,不但要讓學生注意欣賞我們身邊的美,還要要讓學生較廣泛地接觸中外優秀美術作品,拓寬美術視野。這既是尊重世界多元文化,探索人文內涵,提高鑑別和判斷能力的要求,又是提高學生審美能力的有效途徑。除此之外,通過拓展學生美術視野,還有利於學生抵制不良文化的影響。
三注重培養學生獨立性,促進個性發展
普通高中美術課程的主要目的是促進學生的發展,培養審美觀的目的也是促進學生的發展。培養學生的審美觀,需要的不是千篇一律的審美,審美也沒有一個固定標準,每一個學生都有形成獨立的審美觀的權利和能力。高中美術教學要做的,就是培養學生的獨立性,促進其個性發展,鼓勵學生形成獨立的審美觀。
四師生互動,培養學生興趣
要重新審視傳統的教學方式,在繼承其合理性的同時進行適當的改革。以往老師一味在講臺上講,學生在下面聽,這種填鴨式的教學模式很難激發起學生們的興趣,對此,要注重在教學中設定師生互動環節,比如,如果課堂內容是要欣賞顧閎中的《韓熙載夜宴圖》,教師可以先對作品的歷史背景進行大致的介紹,再由學生談談自己對作品的認識和理解,在學生們都各抒己見之後,再由教師對學生們的講解進行點評,這樣,不但可以使學生對作品有更為深入的認識,同時也有助於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教師要充分發揮其引導作用,不但要教會學生如何去欣賞,更要注重學生主動性的培養,使其能夠主動的去發現美、感知美。與此同時,還可以讓學生們自己去搜集作品,在課上進行分析探討,這樣既激發了學生們學習的主動性,同時還有助於豐富課堂內容,使學生們接觸更多素材,開闊了學生的視野,同時也有助於培養學生們感受生活,發現美的興趣。
五多手段教學
高中階段的美術教學不同於其他文化課程,其自身的藝術性決定了我們在教學實踐中不能簡單的在黑板上寫寫畫畫,這樣的枯燥無味的簡單教學,不符合藝術性知識的學習要求,也無法實現通過美術教學培養學生審美觀念的目標。因此,要引入多手段教學模式,實現教學手段和方法多樣化,教學內容新穎化,教學方式靈活化的“三化”教學。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設定不同的方案,最重要的是要符合學生的接受程度,在注重實際的前提下,逐步培養學生的審美觀念。比如,在教學實踐中,可以適時引進先進的教學手段,比如在講關於花的作品時,可以帶學生們去公園實地去觀察,通過這樣近距離的實地接觸,相信學生們會發現以往被忽略的細節,會感知到身邊的常見事物的美再比如講到關於鳥、貓等小動物的作品時,可以讓學生們模仿一下各自印象中有關這些小動物的眼神、神態等,在輕鬆的教學氛圍中完成教學任務,多種教學手段綜合運用,即灌輸了知識,活躍了課堂,又可以使學生們對身邊被忽略的美有所感知,畢竟,我們教學的最終目標是為了培養起孩子們的藝術素養和審美觀念,使其能夠從身邊事物上能夠感知美、享受美。再有就是可以引進音樂教學、影視教學,通過音樂作品或是影像作品的配合,更能使學生對紙面上的繪畫作品有更為生動的認識和欣賞。
參考文獻
1、美赫伯特?馬爾庫著,李小兵譯,審美之維,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M],2001.8
2、張傑,談設計師的知識結構[J],裝飾,2002.12
3、何政廣著,抽象派繪畫的康定斯基[M],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
小學生挫折教育淺議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