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除夕貼春聯是為了什麼
一年一度的除夕到了,家家戶戶都忙著貼春聯、放鞭炮,全家人張羅著豐盛的年夜飯,到處充滿著喜慶、歡快的氛圍,好一派過年的景象。那麼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古代貼春聯的相關知識,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古代除夕貼春聯
據說貼春聯的習俗,大約開始於一千多年前的後蜀時期。五代時,西蜀的宮廷裡,有人在桃符上提寫聯語。據《宋史、蜀世家》說,後蜀主孟昶令學士章遜題桃木板,“以其非工,自命筆題雲:‘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這便是我國的第一副春聯。此外,根據《玉燭寶典》、《燕京歲時記》等古籍記載,春聯的原始形式就是人們所說的“桃符”。直到宋代,春聯仍稱“桃符”。王安石的詩中就有“千門萬戶幢幢日,總把新桃換舊符”之句。宋代,桃符由桃木板改為紙張,叫“春貼紙”。
明代,桃符才改稱“春聯”。明代陳雲瞻《簪雲樓雜話》中載,“春聯之設,自明太祖始。帝都金陵,除夕前忽傳旨:公卿士庶家門口須加春聯一幅帝微行時出現。”朱元璋不僅親自微服出城,觀賞笑樂,他還親自題春聯。他經過一戶人家,見門上不曾貼春聯,便去詢問,知道這是一家閹豬的,還未請人代寫。朱元璋就特地為那閹豬人寫了“雙手劈開生死路,一刀割斷是非根”的春聯,聯意貼切、幽默。經明太祖這一提倡,此後春聯便沿習成為習俗,一直流傳至今。
新春伊始,第一件事便是貼門神、對聯。每當大年三十日***或二十九***,家家戶戶都紛紛上街購買春聯,有雅興者自己也鋪紙潑墨揮春,將宅子裡裡外外的門戶裝點一新。
春聯的歷史來源
春聯,起源於桃符***周代懸掛在大門兩旁的長方形桃木板***。
據《後漢書·禮儀志》說,桃符長六寸,寬三寸,桃木板上書“神荼”、“鬱壘”二神。“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戶,名仙木,百鬼所畏。”所以,清代《燕京時歲記》上說:“春聯者,即桃符也。”五代時,西蜀的宮廷裡,有人在桃符上提寫聯語。據《宋史·蜀世家》說:後蜀主孟昶令學士章遜題桃木板,“以其非工,自命筆題雲:‘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這便是我國的第一副春聯。直到宋代,春聯仍稱“桃符”。王安石的詩中就有“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之句。宋代,桃符由桃木板改為紙張,叫“春貼紙”。明代:桃符才改稱“春聯”。明代陳雲瞻《簪雲樓雜話》中載:“春聯之設,自明太祖始。帝都金陵,除夕前忽傳旨:公卿士庶家門口須加春聯一副,帝微行時出現。
貼春聯時間
“二十四,寫大字”,這是流傳百年的民俗諺語,意思是過了臘月二十四,就可以寫春聯了,但什麼時候貼春聯最講究?因為各地習俗不同,不盡相同。其中大家最看好的時間,就是除夕下午到傍晚這段時間。古人有詩句“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說的就是除夕那天貼春聯。除夕當晚,古人都有一個隆重的祭祀儀式,其實貼春聯,也是其中一道程式。“過了除夕,永珍更新,所以趕在除夕晚上貼好春聯,寓意最好。但除夕當晚,許多人家都忙著做年夜飯、看春晚,有的還要祭祀,事情較多。趁著下午晚飯前這段空閒時間貼上春聯,室外光線也好,應該是目前最合理的時間了。”
貼春聯三禁忌
1.上下聯貼反
根據古人習俗,上聯要貼在上方位,就是當你面對家門時,上聯貼在你的右手方向,下聯就貼在左方。根據對聯的“仄起平收”的常識,末字“仄”聲字的上聯,貼在門右邊,末字“平”聲字的下聯貼在左邊。都這樣看著比對,就不要再貼反了。
2.沒貼橫批
春聯,必須是有上聯、下聯和橫批,不然就不是一幅完整的春聯。
橫批就是掛在門楣中間的四字吉語。照古人書寫習慣,四字由右往左書寫,今天也有從左往右排列的,無傷大雅吧,貼在門框上方中間位置即可。
3.貼春聯前沒洗手
春聯是新年迎新之物,在貼春聯之前,一定要柚子葉水洗乾淨手,不能讓舊年的汙穢之氣沾到來年!
猜你感興趣:
除夕外嫁的女兒可以回孃家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