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的十大標準
心理健康是指一種持續且積極發展的心理狀態,在這種狀態下,主體能作出良好的適應,並且充分發揮其身心潛能。那麼心理健康的標準是什麼?下面小編給你整理了心理健康的標準,一起來了解吧!
心理健康的標準是什麼?
1.智力標準。智力正常是人正常生活的最基本的心理健康條件,良好的智力水平是一切社會人學業成功、事業有成的心理基礎。用IQ值來表示。智商≥90為正常,上不封頂,<70為智力落後。智力不正常的人心理不可能健康,但是IQ不能說明一個人的成就,IQ高也不能保證心理健康。因此,IQ高的人不要幸災樂禍。
2.情緒標準。情緒是指人對客觀事物是否符合需要所產生的一種主觀體驗。情緒穩定,而且還得心情愉快才是情緒健康的標誌,且情緒的變化應由適當的原因引起,還要與情緒反應的程度相適宜。
3. 意志標準:是指人自覺地確定活動目標,支配自己行動,克服重重困難,以實現預定的目標的心理過程。意志是成功做任何事情的階梯,如果做事過於優柔寡斷、徘徊不前、思前想後,或不計後果、草率等都是意志不健康的表現。
4.社會適應標準:較好的社會適應性主要包括①具有較好適應自然環境的能力;②能建立積極而和諧的人際關係,能適應周圍的人際關係。人際關係既治病也致病,所以,和諧的人際關係是 身心健康之必須;③處理和應付家庭、學校和社會生活的能力。如作出決定、解決問題、批判性思維、情緒控制、心理換位、人際溝通等能力。
5.“理想的我”與“現實的我”基本相符。研究證明,不能有效地面對現實、處理與周圍環境的關係是導致 心理障礙、心理疾病的重要原因。所以要面對現實、把握現實,主動適應現實。
6.心理活動特點應符合年齡、性別特點。人的一生要經歷各個不同年齡階段,每個年齡階段都有該年齡階段的特點。
7.注意力集中度。注意力是一切活動取得成功的心理保證。如果一個人缺乏注意集中和保持穩定的能力,就不能很好完成有目的的活動,如兒童多動症,成人的焦慮 抑鬱症等都會存在注意力問題。一般5~7歲可連續注意時間約為15分鐘;7~10歲為20分鐘;10~12歲為25分鐘;12歲以上為30分鐘,甚至更多。
8.人格健全。心理健康的最終目標是使人保持人格的完整性。 健康人格就是寬容、悅納、善待他人,不斤斤計較、怨天尤人、百般挑剔,就是要有自知之明,能正確評價自我。即有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9.在不違背大家的利益的前提下,有限度地發揮自己的獨特的個性特徵。
10.在不違背社會倫理道德規範和法規的情況下,對個人的基本需求能作恰當的滿足。
什麼是心理健康?
個體能夠適應發展著的 環境,具有完善的 個性特徵;且其認知, 情緒反應,意志行為處於積極狀態,並能保持正常的 調控能力。在生活實踐中,能夠正確認識自我,自覺控制自己,正確對待外界影響,從而使心理保持平衡協調,就已具備了心理 健康的基本特徵。
肖漢仕教授認為: 心理健康的基本含義是指心理的各個方面及活動過程處於一種良好或正常的狀態。心理健康的理想狀態是保持性格完美、智力正常、認知正確、 情感適當、 意志合理、態度積極、 行為恰當、適應良好的狀態。與心理健康相對應的是心理 亞健康以及心理病態。心理健康從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含義,衡量標準也有所不同。
心理健康,是現代人健康不可分割的重要方面,那麼什麼是人的心理健康呢?人的生理健康是有標準的,一個人的心理健康也是有標準的。不過人的心理健康標準不及人的生理健康標準具體與客觀。瞭解與掌握心理健康的定義對於增強與維護人們的健康有很大的意義。當人們掌握了衡量人的心理健康標準,以此為依據對照自己,進行心理健康的自我診斷。發現自己的心理狀況某個或某幾個方面與 心理健康標準有一定距離,就有針對性地加強心理鍛鍊,以期達到心理健康水平。如果發現自己的心理狀態嚴重地偏離心理健康標準,就要及時地求醫,以便早期診斷與早期治療。
心理健康是指一種持續且積極發展的心理狀態,在這種狀態下,主體能作出良好的適應,並且充分發揮其身心潛能。 心理健康教育是“ 新健康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是以培養身心健康社會公民為目的,通過運用健康管理的方法,以校園環境、功能環境的改善為主,人文環境的改善相配合,以老師和學生兩個主體,提供科學、健康、專業的指導。“新健康教育”在學校建設了專門的健康指導室*** 心理諮詢室***,配備專業的心理諮詢師長期駐校,以開設心理課程和開展課外活動等方法引導學生的健康心理髮展。同時,開設“親情聊天室”,為親情的連線開啟通道,為學生們的健康成長鋪就一條暢途。
心理健康的評估標準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