虐待小動物的人出於什麼心理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17日

  喜歡虐待動物,是什麼心理?多數人們傾向於對可愛的,體積小的東西表達喜愛之情,我們要了解為什麼有的人喜歡虐待動物,從而感化他們。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準備的虐待小動物的人的心理,希望對你有幫助!

        虐待小動物的人的心理

  一、惻隱之心,是道德的底線,人性的天良

  最近,反對虐待動物的聲音,一浪高過一浪。人們不禁要問:為什麼呀?

  這就先得說清楚,我們為什麼不能接受“虐待”。為什麼呢?就因為人性中有一條道德的底線,同時也是起點,叫“惻隱之心”。所謂“惻隱之心”,就是不忍心看著別人受苦受難受折磨的善心,所以又叫“不忍之心”。按照孟子的觀點,這是人性中與生俱來的天良,故曰“惻隱之心,人皆有之”。一個人,只要有這份心,他就有可能成為一個好人。相反,如果沒有,就麻煩大了。弄不好,會“***”。

  但,這跟不虐待動物又有什麼關係呢?因為惻隱之心或不忍之心,其實有一個心理依據,即將心比心、由此及彼、推己及人。一個人,為什麼不忍心看著別人受苦受難受折磨?說到底,就因為自己不想受這活罪。比方說,自己不願被燒死,才不忍心燒死別人。這就叫“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問題是,“己所不欲”易,“勿施於人”難。這就需要培養。而且,為了保證培養成功,還得把這善心和天良,從“勿施於人”擴充套件到“勿施於物”。當年,孟子講“惻隱之心”,舉出的例證,就是齊宣王對一頭將死的牛,表示“不忍其觳觫***嚇得發抖***,若無罪而就死地”。牛如此,狗和熊,也一樣。

  或許有人會問:如果動物侵犯了人權,威脅到人的生存呢?也要善待嗎?也要。即便萬不得已,比如出現了鼠疫、鼠災,也不可虐殺。為什麼?因為虐殺即虐待,虐待即殘忍。不僅是對別人或動物的殘忍,也是對自己的殘忍。你想嘛,虐待的事情都做得出來,還有什麼做不出來?正所謂“是可忍孰不可忍”。

  事實上,一個人,如果不把虐待當回事,下一步,就有可能以此為樂。這時,他就會完全喪失了人性。所以,必須反對虐待,反對虐殺。比方說,在不得不保留死刑時,堅決廢止凌遲、腰斬、砍頭等方式;在無法避免戰爭和執刑時,決不虐待俘虜和犯罪嫌疑人。當然,也不虐待動物,哪怕它“醜惡”如老鼠。

  二、只有徹底到連老鼠都能同情,才真正是有“惻隱之心”

  寫到這裡,我想起劉瑜的一篇文章,標題叫《老鼠,作為證據》*** 2006年4月21日《南方人物週刊》***。文章說,有一隻老鼠,在廚房裡被粘板粘住了,垂死掙扎。這讓她想起了另一隻也是被粘住的老鼠,叫了兩天才死去。她還想起自己小時候,有一隻老鼠被鄰居老爺爺用開水燙死了。

  這些事擱在任何地方,可能都稀鬆平常。滅鼠嘛,好像沒什麼不對,作者也沒說不該。讓她受不了的是:一,生而為鼠,並不是它的過錯。二,如果一定要死的話,為什麼不能讓它死得痛快一點,不那麼備受折磨呢?文章說:“便是‘齷齪’如一隻老鼠,也會痛,也會絕望,也會掙扎。更糟的是,它的痛,也會傳染給你。”

  說實話,這篇文章讓我很感動。我沒有想到,一個人的惻隱之心竟會及於一隻老鼠。在許多人***也包括我***看來,老鼠是骯髒的、醜陋的、作惡多端和死有餘辜的。不是說“老鼠過街,人人喊打”麼?既然必須消滅,又何必管它怎麼死呢?

  但我們,不,就說我吧,卻從來沒有想過,生而為鼠,並不是它的過錯;也沒有想過,即便它“罪該萬死”,也不意味著就該折磨至死。然而劉瑜想到了,這讓我感到慚愧。是的,慚愧!因為只有徹底到連老鼠都能同情,才真正是有“惻隱之心”。

  三、惻隱之心,要從善待動物做起

  的確,連老鼠的慘死都於心不忍的,還會虐待人嗎?是心足以王矣***《孟子•梁惠王上》***!相反,一個人,今天能虐待老鼠,明天就能虐待狗,後天就可能虐待人。因此,為了保證人不受虐待,必須反對虐待動物。這不是什麼“動物福利”或者“狗權”***動物權***,反倒是“人權”,是人與人的關係,是社會問題。

  事實上,不忍心其無罪而死,不忍心其折磨至死,正是現代社會法治與人權的心理基礎和人性基礎。比方說,國際社會一致公認不能虐待俘虜,不能虐待犯人,不能虐待動物。我永遠不能忘記中央電視臺的一期節目:醫學院的學生們帶著擔架,拎著兔子牽著狗,走向實驗室。解說詞說:擔架是為狗準備的,兔子沒有,這意味著兔子將不再生還。

  影片的結尾,是師生們為實驗動物建立了紀念碑。每年清明,他們會去獻上鮮花。這不是虛偽,而是人類在不得已的情況下,對生命儘可能的尊重。要知道,只有尊重一切生命,才能最後真正尊重人自己。

  因此,惻隱之心,要從善待動物做起。而且,只有當所有人都不再忍心虐待動物時,人與人之間的和諧關係才能真正建立起來。否則,下一個被按倒在床,挖肝取腎抽膽汁的,沒準就是我們自己。

  虐待動物的事件在拷問著我們。拷問著我們的天良和人性,也拷問著我們的國民性!

  小孩子喜歡虐待小動物的解決方法

  1.通過童話、故事等生動形象的內容教育孩子,給孩子繪聲繪色地描述小動物的善良、可愛和可憐,講述它們被野獸捕捉、吞食時的悲慘情景,藉以引起孩子對小動物的同情或愛護。

  2.創設條件,讓孩子自己飼養一些小動物,諸如金魚、小雞、小鳥、小兔、家蠶等,讓孩子在長期的飼養過程中,隨著時間的推移和這些小動物的成長,與這些小動物建立起深厚的情感。孩子就會逐步養成主動地關心動物,愛護小動物的習慣。

  3.豐富孩子的生活內容,把孩子的剩餘精力引導到遊戲、勞動、學習等方面來。

  此外,家長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家長的一言一行直接影響著孩子,家長要注意孩子生活環境的淨化和檢點自我的行為,培養孩子同情心。一旦發現有虐待小生命的現象,要加以批評,而且家長要說到做到。相信孩子在你的關愛之下,一定會轉變的。

       喜歡虐待動物的原因

  首先,虐待小動物是一種心理髮展退化的返祖行為

  我們的祖先,在進化和生存的過程中,從猿類進化到智人,學會了使用武器打獵,也就是對其它動物的捕捉和殺害,當然這是一種原始性和生存的本能,隨著進化和社會發展,這部分的心理傾向並沒有因為社會供給的充足而完全消失,只是暫時被壓抑,當我們的心理髮展受阻的時候***受阻的原因可能是挫折,或者是生活環境的劇烈變化***,心理就會固化或者是倒退,出現返祖行為,本我急速發展,單一的追求快感來彌補心理的創傷。

  其次,自我強化

  這個因素適用於所有的作出非常規行為的人身上,這些非常規行為人或不被重視,或沒有社會存在感,或被質疑各方面能力,虐待動物並且發到社交媒體上給人看的原因,就是要吸引別人的注意,證明自己是有能力的,是可以做出一些一般人不敢做出的行為的。這是一種自我心理的強化,從一個側面也體現了個體對於通過正常渠道彰顯自我能力的缺失和實際能力的低下。

  再次,負面情緒發洩目標的轉移

  由於挫折,被打擊,或者是生活環境劇烈變化帶來的負面情緒如果得不到正確的釋放,那麼就會引發人類的暴力行為,但是由於種種原因,當直接發洩目標不能的時候,這種發洩暴力行為就會下意識的選擇新目標,也就是進行目標的轉移,一般都會選擇沒有攻擊性的,可以肆意發洩目標,就是小動物來動手,因為可以把情緒宣洩到極致。

  最後,童年缺少關愛以及成年後的人格障礙

  童年時期對於動物的虐待,會不會造成成年後的暴力行為比例增加或者犯罪?答案是肯定的。童年時期對於動物的虐待,最大的一個因素就是得不到足夠的家庭關愛,這個時候就可能造成溝通能力和人際交往的社交障礙,而為了引起家庭成員的足夠關心,不管這種關心是什麼性質的,責備也好,維護也罷,孩子就會做出出格的行為去吸引注意,關愛缺失情況越嚴重,行為的程度就越深。

  成年後,由於對於動物的虐待,造成的成長過程中的各種社會因素缺失,比如同情,責任,還有羞恥感,以及對待動物進行虐待時養成的冷酷,冷漠性格,很容易發展成反社會人格障礙。這種由於童年虐待行為形成的固有模式,會投射到社會中,變成對社會規則以及法律的蔑視。而更加嚴重的,就是隨著虐待動物行為的增加和反饋,個體遇到不可發洩的情緒的時候,已經不滿足於小型不會反抗的動物了,這個時候就會產生嚴重的針對人的暴力發洩和虐待行為,同樣也是在發洩自己無法發洩的情緒。

  對於動物的虐待是一種不道德的非正常行為,不要認為這種針對非人類動物的虐待是兒戲,可以肆意妄為,拋開道德因素,這種行為會深深的影響個體心理的發展,為成年後的針對人的暴力犯罪埋下伏筆。


改變自卑心理的方法
心理抑鬱症的前兆
相關知識
虐待小動物的人出於什麼心理
保護小動物的倡議書怎麼寫
哺乳動物的起源是什麼
飼養動物的作文有什麼
喜歡看恐怖片的女生是什麼心理
不喜歡被別人誇是什麼心理原因
小動物給人類的一封信
描寫小動物的作文5篇滿分模板
保護小動物的倡議書範文
關愛小動物的倡議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