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畫山石皴法
中國山水畫家在積累了數百年觀察和剖析的綜合體驗,逐漸發展成各種皴法,用筆墨、線條來表現不同紋理的山水感受。下面是小編為你帶來的,歡迎欣賞學習。
皴法是古今無數畫家表現山石的體貌和氣勢進行艱難探索而創造的。傳統的皴法諸如:披麻、解索、荷葉、雲頭、折帶、牛毛、亂麻、雨點、斧劈等等。這些技法在隨著時代的發展及表現物件的拓寬,仍在不斷的拓寬和豐富。
皴法的出現標誌著的山水畫真正走向成熟。隨著中國畫的不斷髮展,千百年以來皴法已經從基本技法演化成了具有生命精神的藝術語言形式,它不僅有獨立的審美價值,隨著時代的發展,皴法還體現出不同時代的審美特徵。
關於“皴”的解釋《說文解字》作:“皮細起也,從皮夋聲”。 “皴”與繪畫的關係早在《梁書•武帝紀》中有:“執筆觸寒,手為皴裂。又繪法。”《湯垕書鑑》又有:“曹弗興善畫,作人物衣紋皴縐。又董元畫山石,作麻皮皴。”《世說新語•》記載顧愷之畫裴楷像,“頰上益三毛”,而“神明殊勝”,是說在畫像的頰上添三筆皺紋,而人物精神立現。這三筆皺紋就是早期人物畫中的表現面板質感的皴筆 。
中國山水畫是人類對自然萬物充滿智慧和創造性的闡釋,是一種有意味的追求審美價值的情感活動。中華民族的精神內涵形之於繪畫,也以體現在山水畫上最為清晰。繪畫技法的發展給畫種的演進和創新帶來了巨大的動力,皴法也是如此。一幅山水畫中,山石畫法的任務最為重要,它與筆法、墨法、章法、設色等相比,皴法在種類上也最為豐富,是山水畫技法中最值得研究、也最能代表畫家審美取向的一個重要方面。故而賀天健道:“強調一些說,皴法可以當作山水畫藝術中的一種生命看。”
山水畫在隋唐以前尚未形成“皴法”,即所謂“空勾無皴”。有人稱唐代的山水畫皴法也“皆如鐵線”,可見,皴法實際上是由線藝術發展形成的。從現存的唐代繪畫作品來看,已與魏晉六朝山水只勾輪廓線的畫法大不相同。除了畫大輪廓線以外,還畫小輪廓線的山石結構並也有疏密變化,用筆上也有中鋒,以側鋒和用墨的乾溼濃淡來表現山石的質感和陰陽向背。不過這一時期的皴法還顯得比較簡單,到後來的五代和宋元時期的發展,皴法才顯得更加的豐富成熟。
皴法作為“程式化”的典型形態,具有形式美的因素。皴法的形式美主要體現線上條美、力度美、肌理美等方面,這是從皴法的外在形式因素而言。從皴法包含的深層美學內涵看,中國藝術秉承“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山水畫強調精神與物質的溝通,超越有形的物質,達到通過外在世界感悟到內心的審美追求。因此,皴法的價值超越了被描摹的自然物象,是藝術家審美意象的一種外化。
皴法的特點
皴法作為“程式化”的典型形態,具有形式美的因素。皴法的形式美主要體現線上條美、力度美、肌理美等方面,這是從皴法的外在形式因素而言。從皴法包含的深層美學內涵看,中國藝術秉承“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山水畫強調精神與物質的溝通,超越有形的物質,達到通過外在世界感悟到內心的審美追求。因此,皴法的價值超越了被描摹的自然物象,是藝術家審美意象的一種外化。
皴法的特點----形式美
皴法雖然與自然有著親密的關係,但是它自身又保持著相對的獨立性。這種獨立性便構成了皴法形式美的因素。形式美是現實形象或藝術形象的形式之美。它包括構成形象的色、線、形、音的美,這些形式因素有規律的組合的美,以及最後形成的完整形式之美。
中國“程式化”的特徵之一就是具有形式之美。作為程式化的“皴法”具有一種複雜的兩重性格:一方面,它要去“摹擬”物象的大致輪廓,同時,又包含著自身獨立的“形式美”屬性,一身而兼兩任。山水畫的皴法作為山水畫重要的表現語言,是畫家審美體驗與美感表現的藝術形式,這種從摹繪自然山水中提煉出的具有物象本質特徵的形式,構成了山水畫的形式之美。
皴法的特點——線條美
用線造型是中國畫的主要手段,山水畫的皴法也離不開用線。我國的五代與元朝,是皴法中線條使用較多、較成熟的時期。巨然運用董源開創的表現土坡的“披麻皴”,以排列相對整齊、緊密的長線條表現長嶺,皴法舒展、輕鬆自然,畫風清秀淡雅,恰到好處的將線條的柔美、恬淡與筆墨的溼潤以“披麻皴”的形式發展成為表現江南山色的典型“符號”,其“淡墨輕嵐”抒情性畫意的表現方法也為後世所發揚。元代的黃公望,他筆下的“披麻皴”線條也具有柔美的特點,其作品《富春山居圖》中的線條排列疏鬆,略帶彎曲,用書寫化簡淡筆意概括,用筆蒼茫,寫意中體現出“以書入畫”的審美意趣。這種“披麻皴”的線條似疏而實,似鬆而緊,簡率秀雅中蘊含著渾厚韻致,透露出秀麗大方的美感。
皴法的特點——力度美
其特點是力度感強,在紙上形成有衝擊力的筆痕,其力度、速度感給人具有藝術的威懾力和感染力。重力度美的“面皴”與柔美的“披麻皴”等形成了鮮明對比。“斧劈皴”、“亂柴皴”、“帶水斧劈皴”等用線肯定、靈變,更著重力度、速度的構成因素。如李唐運用“大斧劈皴”,用大筆飽蘸水墨,沿著山石結構順勢揮掃,頭重尾輕,不足處稍加渲染,山石水墨淋漓,酣暢勁健,有一氣呵成之感。馬遠“斧劈皴”下筆更加猛利、迅速,如暴風驟雨,更加剛勁、簡潔。他們的皴法中透出一種硬朗、堅凝的力度美。山水畫的皴法不僅是一種高度概括、高度成熟、具有相對穩定樣式而又符合形式美的規律的一種語言形式,而且也是畫家表達“因心造境”而產生的審美意象的途徑和載體。
皴法的特點——審美意象
在中國古典美學中,真正的美不在於自然之物象本身,而在於人與物理世界之外建構的“意象”世界。中國藝術一貫秉承“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強調內在與外在、精神與物質的溝通。通過超越有形的物質世界,使人於外在世界中感悟到自我內心的審美追求,即從物質世界中透視出精神世界。山水畫的意象化與意象表現正是在這種觀念下應運而生的。山水畫皴法的存在價值正是表達意象的前提,意象的準確傳達是一種高度概括、高度成熟、具有相對穩定樣式而又符合形式美的規律,是反映作品內涵和加強藝術表現力的一種藝術語言,也是中國畫發展到一定高度的必然產物。因此,程式化的皴法在某種程度上是中國藝術家實現其作品“傳神”、“寫意”的途徑,藝術家所運用的皴法,意不在本身,而是作為表達畫家審美意象的一個載體***物化***。
山水畫山石的畫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