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王羲之練字的故事介紹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13日

  王羲之是我國著名的書法家之一,他被後人稱為書聖。他之所以有這樣大的成就,跟他努力練習書法是分不開的。那麼,關於王羲之練習書法的故事,你聽過嗎?以下是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王羲之練字的故事,希望能幫到你。

  王羲之練字的故事

  王羲之從他年幼的時候就是十分喜愛書法,經過幾十年堅持不懈的專研,終於令他成為後人所仰慕的“書聖”。王羲之十二歲的時候,發現父親王曠手中有本《筆論》,於是偷來習讀。其父發現了,擔心會將家傳洩露出去,便將《筆論》拿了回來。然而醉心書法的王羲之跪在王曠身前,許他研讀,可見王羲之練習書法之心的真切。

  王羲之練字的刻苦精神是常人所不能理解的,他在平常的走路吃飯的時間都會被利用來習字。王羲之經常是一邊走路,一邊在自己衣服上用手比劃著,時間一久,連衣服都被他劃破了。更為出奇的是,王羲之在練字到忘我的境界時,經常會忘記吃飯一事。後來家人送來飯菜,王羲之會很自然的將饅頭蘸上墨水往嘴裡送,還覺得味道不錯,渾然不知他的嘴角已經全黑了。

  據說,王羲之這麼忘我的鑽研書法,還讓他成了旁人羨煞的“東床快婿”。王羲之的伯父王導與同朝的太傅稀鑑是好友,稀鑑就打算從王家弟子中挑選出一位作為自己那才貌雙全女兒的女婿。當稀鑑的管家來到王家看看王家弟子時,因為都想成為稀家女婿,所以他們個個顯得都有點緊張,只有東邊廂房的王羲之仍舊泰然自若地躺在床上,忘我地思索著書法的事情。稀家管家將這事告訴了稀鑑,稀鑑認為這人就是那含而不露書法極好的王羲之,所以就將愛女嫁給了他。

  王羲之吃墨水

  王羲之是我國曆史上著名的書法家,他的作品被後人敬仰,小的時候,王羲之的同伴在愉快的玩耍的時候,他在家中專心練字,他寫壞的毛筆推在家中的後院裡,都快推誠一座山了。他經常在家裡的池塘洗自己的毛筆和硯臺,池塘的水都被漸漸染黑了。

  有一次王羲之在認真的練習寫字,連丫頭給他端來的饅頭和蒜汁放在身邊都沒有發現,丫頭囑咐先生快快吃完,免得讓自己餓著,結果王羲之還是專心致志的練習書法,丫鬟看到了就跑到王羲之夫人那邊去,幫這個情況告訴夫人。

  夫人聽了非常擔心,她怕自己的丈夫因為練書法走火入魔變得茶飯不思,隨後傷了身子,就帶著丫頭前去勸說,誰知道王羲之正拿饅頭蘸著墨水吃的津津有味。

  夫人和丫頭大笑,丫頭說先生您有沒有覺得今天的饅頭和往日不同,王羲之放下手中的筆,若有所思的說,這醬汁似乎是美味了不少,原來潛心寫字的王羲之竟然拿墨水當成蒜汁,而王羲之本人似乎根本沒有察覺。

  夫人趕忙上前奪過饅頭,心疼的說,你的字已經那麼好,為什麼還要這樣廢寢忘食的練習,王羲之說:“我的字都是模仿別人來的,現在我要創造只屬於我自己的字了。”

  經過很長一段時間的練習,王羲之終於讓自己的書法自成一派了,他終於擺脫了模仿別人的烙印,成為被後人模仿的存在。

  王羲之出生琅玡王氏,他七歲就擅長書法,傳說當時晉國皇帝要到北郊祭祀,王羲之把祝詞寫在木板上,派人雕刻,刻字的人把木板削了很多層,發現王羲之的墨跡一直印到木板裡面,木工對王羲之筆力的雄勁非常吃驚,認為小小年紀能有這樣的書法功底難能可貴。

  王羲之16歲的時候,正趕上郗鑑為自己的愛女招女婿,他知道王家是大家族,就像選一位做女兒的如意郎君。郗鑑派自己的管家帶著禮品到王家,王家的子弟聽說要招親,都打扮一番出來見客。只有王羲之不是很在乎。

  王府的管家看少了一位,就尋思這人在哪,結果發現王羲之正躺在床上,對招親一事一點都不在乎,郗鑑的管家回去後就說,當時王家所有人都出來歡迎,只有一位還躺在床上如無其事的。郗鑑大喜快讓我看這個人,我要的就是這種人。

  東晉九年的時候,王羲之和謝安等人在紹興蘭亭遊玩,當時大家飲酒作詩,據說在那一天眾人一共作了三十幾首詩,王羲之為詩集即興寫序,這就是有名的《蘭亭集序》,據說王羲之在之後再也沒能寫出當時那種感覺。

  永和十一年王羲之因病棄官定居金庭後,專心練習書法,他的作品對後人影響很大,他的書法作品深受後人喜愛。

  關於王羲之練字的故事

  王羲之是我國曆史上最著名的書法家,被尊為“書聖”。他寫的字,當時就享有盛名,被視為珍品,至今仍是我國書法藝術寶庫中的瑰寶。有關他勤奮好學、聰明機警的故事,也至今被廣為傳誦。

  王羲之小的時候,天資聰慧,三歲開始學詩賦,五歲開始讀經書,父親還專門給他請了教書先生。他雖然貪玩,但因聰慧靈敏,對所學功課仍然掌握很快,經常受到表揚。六歲那年,他已能寫小文章了。但是,他寫字並不用心,不僅潦草,而且歪七扭八,不像個樣子。有一次,老師讓他寫篇作文,正好有個小夥伴等著他去玩,他便三下五除二地草草寫完,交給老師後,就往外跑。起初老師還以為王羲之有靈感,不用思考,一揮而就,並深為有個如此聰明的學生而自豪。但是,當他接過作文一看,心就涼了,因為字寫得更加不像樣子,而且根本看不清寫的是什麼意思。

  先生生氣了,急忙跑出門外,把王羲之追了回來,把文章遞給他說:“你文章寫得很快,但是我看不明白,你自己讀給我聽聽吧!”

  王羲之一聽,也慌了神,哆哆嗦嗦地接過自己寫的文章,低頭等著受責

  老師催促道:“愣著幹什麼?快讀呀!”

  王羲之迫不得已,只好唸了起來。可是,由於他心不在作文上,光想著去玩,寫完後連看也沒看,就交了上去,現在重新一看,不覺傻眼了,構思混亂,句子不通。特別是他劃拉的那些字,好多連他自己也不認識了。只見他滿頭冒汗,心神不安,唸了上句不接下句,有的字端詳了半天,也沒有看出個模樣來。

  他悄悄用眼瞅瞅老師,老師氣得臉色都白了。他心中越發害怕,文章就更念不下去了。

  最後,王羲之只好流著淚說:“先生,弟子錯了,任憑先生責罰!”說著,便跪在了地上。

  先生見他認了錯,又這樣痛心,感到他知錯改錯,態度誠懇,氣便消了一半。他又一想,自己早就發現王羲之寫字不用心,只是因為文章寫得好,才一次也沒有責備過他。現在發展到這種地步,我這做先生的也有責任啊!想到這裡,他上前拉起王羲之,語重心長地對他說:“唉,這也怪我平時對你要求不嚴。俗話說,人配衣裳馬配鞍,字寫得好可是文章的門面呀!”

  先生見王羲之聽得入神,繼續說:“孩子,經典著作你讀了不少,難道你沒聽說過‘見其字如見其人,看其文如聞其聲’的說法嗎?你聰明靈敏,我不願看著你因為字寫得不好,而有損你的人品形象啊!”

  王羲之是個有志氣的孩子,也是個自尊心很強的孩子。先生這一番深刻的教誨,使他幼小的心靈頓時醒悟,字字鏗鏘地對先生說:“先生,請放心,我一定要把字寫好!”

  從此,王羲之不貪玩了,把勁用在了練字上。不論什麼季節,什麼天氣,也不論發生了什麼事,他都一概不管,除了學習功課,便是專心致志地練字。僅僅半年工夫,他的字就有了明顯進步。先生對他大加稱讚,家人和鄉里也都說他字秀人美。他聽了心裡樂滋滋的,練字的勁頭也更大了,簡直入了迷。

  七歲那年,他聽說衛夫人字寫得好,是個很有名的女書法家,便主動前往拜師。衛夫人見他決心大,有志氣,字也寫得已經成形,便痛快地收留了他。從此,他在名家的指點下,暑往寒來,廢寢忘食,認真琢磨,一絲不苟。

  一晃三年過去,王羲之寫出的字與先前相比,不僅筆畫剛勁有力,而且點鉤頓挫,各有其姿。衛夫人對他的神速進步感到震驚,常常高興地對人稱讚說:“這孩子書法進步這麼快,是我沒想到的。用不了幾年,他的名氣一定比我還要大。”

  在一片讚揚聲中,王羲之競有些飄飄然起來,產生了自滿情緒。他原本不善言談,此時偶爾與人交往,說起書法二字,便也誇誇其談起來。

  大概在他十多歲的一天,王羲之去集市遊玩,路過一家餃子鋪,看到滿堂賓客,生意很是興隆。但更令他感興趣的,是店鋪的那塊招牌“鴨兒餃子鋪”。他心想,餃子鋪就是餃子鋪,為什麼要加上“鴨兒”兩個字呢?而且字也寫得不怎麼樣,僅僅五個字,個個寫得既無力又呆板,和店鋪那種興隆昌盛的景象很不協調。他認為,這招牌上的字和他自己寫的字,根本無法相比。如果自己為這店鋪寫上一塊招牌,定會使這個生意興隆的店鋪錦上添花。

  王羲之想到這裡,便信步走進了餃子鋪,他要了解這個餃子鋪“鴨兒”的含義。

  跑堂的迎了上來:“公子,吃鴨餃嗎?要多少?”王羲之沒有理睬,仍往裡走,跑堂的並不攔他。餃子鋪的外室坐滿了來吃餃子的人。他往裡走,只見內室門口的左邊有一口大鍋,鍋內的水開著,翻騰起一個個的浪花。鍋的旁邊,有道一米多高的矮牆,一個個包好了的餃子,從矮牆裡邊飛出,不近不遠,不偏不斜,剛好落在鍋的中央。他情不自禁地驚呼道:“真好功夫!”

  說罷,他迅速繞過矮牆,來到裡邊問道:“請問,誰是店主?”

  “我就是。公子找我有什麼事嗎?”

  他順聲望去,見是一個年近五十歲的老媽媽,正在忙著幹活。只見她一邊擀皮,一邊包餡,動作非常利落。更使他感到驚奇的是,那餃子皮到了老媽媽的手掌內,放上餡,三捏兩捏,形狀就像一隻小鴨子。鴨餃捏好以後,她頭也不抬一下,就扔過矮牆,落在鍋中央。不大一會兒,那鴨餃便漂了起來,像一個個活小鴨在水中游來游去,栩栩如生。

  王羲之看罷,謙虛地問道:“請問老人家,您這麼好的功夫,大概練了不少時間吧?”

  老媽媽道:“熟練十五載,深練須一生!”

  王羲之聽了,為之一動,顯得有點窘迫,想說什麼又未出口,只是默默地思忖著。

  老媽媽見他低著頭,也不說話,反問道:“孩子,想什麼呢?”

  王羲之見問,這才急忙回過神來答道:“沒想什麼,沒想什麼!”為了掩飾自己剛才那種窘相,他靈機一動,把話題轉到了門外掛的那塊牌子上:“老人家,您這麼好的手藝,又這麼好的生意,為什麼不把門外的招牌找人寫得好一些呢?”

  老媽媽顯出無可奈何的樣子回答說:“請誰呀?這城中要說字寫得好一點的,可能要算上王羲之了。可是,他小小年紀,因字寫得好點,就讓人捧到了天上,聽說現在神氣得很哩,誰敢去找他呀!說實在的,他那寫字的功夫,有我扔餃子的功夫深嗎?我看早著哪。”

  老媽媽的話,剛好說到了他剛才的窘處,他不由得羞得面紅耳赤,只好老老實實對老媽媽說:“老人家批評得對,我就是王羲之,近來確有點不知天高地厚。謝謝老人家的教誨!”

  王羲之說罷,立即轉回家中,不僅用心為老人家寫了一塊招牌,而且還寫了副對聯,即:

  經此過不去,知味且常來。

  他寫好後送到店中,親自為老媽媽掛上了招牌,貼上了對聯。

  人們聽說後,爭相趕來觀看,頓時把小店圍了個水洩不通。

  王羲之把老媽媽的話“熟練十五載,深練須一生”兩句話寫了下來,貼到自己書房的牆上,作為座右銘,時時鞭策自己。

  王羲之練字勵志故事

  故事一:入木三分

  過去做生意的店家一般是有招牌的,總要將自家的店號起個吉利的名字,例如什麼“廣源記”啦,“茂源記”啦,“康泰記”啦,等等,名目繁多。單說有一家商店生意不錯,擴大了門面,增添了貨物,招牌也想換個新的。可別小看這招牌,它對生意的好壞還挺有影響吶。因此,招牌一般是用好的木板做的。湊巧,有人給找來了一塊曾經用來祭神的木板,木板上寫滿了祭祝的文字。開始,人們並不在意,商店老闆叫人把木板上的毛筆字洗去,好寫新的內容,哪知擦洗了半夭,木板上的毛筆字不僅沒有擦掉,反而更清晰了。

  洗不掉,就刨,木板刨了一層,筆跡依稀可見;木板刨了兩層,筆跡還能看見。人們驚訝了:這是誰寫的字,這樣深刻有力,一位懂得書法的老先生來了一看,立即驚歎得叫起來。看著他一個勁地拍案叫絕的樣子,在場的人都很奇怪,紛紛圍攏來看。老先生說:“這是大書法家王羲之的筆跡`啊!這字如此深刻有力,真是入木三分啊!”

  故事二:戒珠

  王羲之的書法怎麼這樣深刻有力呢?這與他平常堅持不懈的鍛鍊有關。有一個“戒珠”的故事可以從側面說明這一點。 據說王羲之有一顆心愛的明珠。這顆明珠不光是好玩,用來觀賞的,王羲之還經常雙手摩挲它,用來增強書寫的腕力。有一天,明珠忽然不見了,找呀找,怎麼也找不到。王羲之十分懊惱,是誰偷去了呢?經常在他身邊的,除了一個寄住在他家的和尚外,再沒有別的外人了……因此,他對這位和尚冷淡起來。這位和尚發現主人對他有懷疑,就以“坐化”為名,不吃東西,餓死了。後來,家人在宰殺白鵝時,發現明珠在大白鵝的肚子裡。原來,是大白鵝把珠子吞下去了。事情弄清楚了,王羲之深感自己錯怪了和尚,後悔不已,十分悲痛。

  為了紀念這位清白的和尚,他將住房改建成“戒珠寺”,表示以失落明珠的事件為教訓,對朋友應以赤誠相待,不能輕易懷疑人家,使人家蒙受不白之冤。作為一個書法家,王羲之不僅自己注意鍛鍊腕力,增強書寫時的筆力,也嚴格要求後人。他的兒子王獻之,很小就在父親的指導下學習書法。有一次為了檢查獻之的筆力,王羲之悄悄地站在背後,趁獻之集中精力寫字時,他猛地用手指夾住兒子手中的毛筆往上拉,誰知獻之握筆很緊,毛筆沒有被奪下來。王羲之對此很滿意,他高興地說;“這孩子將來能成為書法家。”並當場寫了一幅字贈給獻之。

  這件事說明,書法家的筆力是下苦功夫練出來的。

  故事三:潛心苦學墨當飯

  王羲之大約五六歲的時候,就拜衛夫人為老師學習書法。他的書法進步很快,7歲的時候,便以寫字而在當地小有名氣了,很得前輩的喜愛和誇獎。王羲之在11歲的時候,就讀了大人才能讀懂的《筆說》。他按照《筆說》中所講的方法,天天起早摸黑地寫呀,練呀,簡直都入了迷。過了一段時間,看看自己寫的字,與以前寫的比較,果然有些變化。一天他的老師衛夫人後吃了一驚,對人說:“這孩子一定是看到書法祕訣了,我發現他近來的字,已達到成年人的水平了,照這樣發展下去,這孩子將來在書法方面的成就一定會淹沒我的名聲的。”王羲之並沒有因老師稱讚而沾沾自喜,驕傲自滿,他臨帖更用心、更刻苦了,甚至達到了廢寢忘食的地步。

  有一次吃午飯,書童送來了他最愛吃的蒜泥和饃饃,幾次催他快吃,他仍然連頭也不抬,像沒聽見一樣,專心致志地看帖、寫字。飯都涼了,書童沒有辦法,只好去請王羲之的母親來勸他吃飯。母親來到書房,只見羲之手裡正拿著一塊沾了墨汁的饃饃往嘴裡送呢,弄得滿嘴烏黑。原來羲之在吃饃饃的時候,眼睛仍然看著字,腦子裡也在想這個字怎麼寫才好,結果錯把墨汁當蒜泥吃了。母親看到這情景,憋不住放聲笑了起來。王羲之還不知道是怎麼回事呢!聽到母親的笑聲他還說:“今天的蒜泥可真香啊!”王羲之堅持數十年如一日,勤學苦練,臨帖不輟,練就了很紮實的功夫,這為他以後的發展奠定了基礎,鋪平了道路。

  故事四:王羲之賣當

  東晉時期的大書法家王羲之很愛遊山玩水,走進自然景物之中。那年春天,他去杭州探訪好友,走到蘇州地面,步上一座石橋,舉目四望,見前邊有一座小村莊,飄揚的酒旗在落日的餘輝中閃光,嫋嫋的炊煙從茅屋頂上緩緩升起,三三兩兩的農人向村莊走去,這是一幅多麼美麗的圖畫呀,他有些流連忘返,在橋邊停下,月亮升起的時候,村莊一片朦朧,更是一番景緻,沽來一壺清酒,買了幾盤小菜,自斟自飲起來,夜半時分,帶著幾分醉意,漸漸睡去。

  第二天醒來,忽覺頭上沉重,回到館舍躺下就病了,書童請來了蘇州的名醫為王羲之診治,王羲之整整病了一個月。出門時身上所帶的盤費也已用光,要到杭州看朋友也不能了。這怎麼辦?他想了想,忽然記起,在他住的旅館對面有一個當鋪,他記得那個“當”字已經破舊不堪了,我何不寫個當字去當了?這是個好主意,於是就叫書童鋪紙磨墨。他寫好一個當字,叫書童拿去當了,價格是30兩銀子,少一個子兒也不當。

  書童來到當鋪,展開王羲之的字,老闆一看,果然是個好字,就問當多少錢,書童說30兩銀子,少一個子兒也不行。老闆端詳著,說:“好字是好字,只是帶著病容,不值不值。”書童回來把老闆的話說給王羲之,王羲之說:“嘿,我看得起你你倒牛起來了,好!我就再寫一個。”王羲之又寫了一個字,讓書童拿去,老闆一看,說道:“這個當字比那個有力多了,只是帶著孤氣和怒氣。就這吧,我要了。”交給書童30兩銀子。王羲之有了錢,又可以上路了。

  他來到杭州,見了朋友,朋友設了一桌好酒招待王羲之,在座的有一位朋友的親戚,開著一個當鋪,想求王羲之寫個當字,當做招牌,王羲之說:“我已經寫好了一個當字,你去取回來就是了。”王羲之把當票掏出來,交給那人。那人帶著銀兩就望蘇州而去。

  到了蘇州,見了當鋪老闆,就要回當。老闆聽他不是本地人,跑這麼遠要回當,以為他是個瘋子。一看當票是真的,老闆想坑他一傢伙,算盤子一撥拉,連本帶利開口要他40兩,那人掏出40兩給了老闆。老闆有點納悶,明顯是坑他,他卻喜滋滋地掏出40兩銀子贖當。就問他:“請問,這個字有什麼珍貴的?”那人說:“這是當代大書法家王羲之的真跡。你老先生有眼不識金鑲玉,哼!再會!”老闆急了。喊道:“你回來,我拿50兩銀子要了你的當字,要不100兩,100兩!”那人聽都沒有聽,回到杭州,見了王羲之,交出了那個當字。王羲之接過來看都沒看,“嚓嚓”兩下把那個字撕了個粉碎。那人可惜得不得了,一步晚了,沒能救出那個當字。王羲之笑笑說:“生意人最重要的是一個'和’字,和氣生財麼,這個字是我病好後心情不好的時候、在發脾氣的時候寫的,帶著幾分怒氣,不好,我現在再給你寫一個,包準你掛出去能發財。”於是,杭州的朋友展紙磨墨,王羲之運氣著力,揮筆寫下一個很大的'當’字。在場的朋友們無不稱奇,人人都誇這個當字極好極好。這個當字經高階工匠刻制,掛在杭州城的通衢大道處,非常顯眼,生意也非常熱鬧。從此以後,杭州城的當鋪成了全國最出名的當鋪。

  故事五:吃餃子的感悟

  一天,王羲之路過集市,見一家餃子鋪門口,人聲喧嚷,熱鬧非常。尤其是門旁的那兩幅對聯,分外惹人注目,上面寫著“經此過不去,知味且常來”十個字,橫匾上寫的是“鴨兒餃子鋪”。但是字卻寫得呆板無力,缺少功夫。

  王羲之看罷,心中暗想:這樣的賴字,也配寫匾?又一琢磨:“經此過不去,知味且常來”。——好傢伙!這裡到底是什麼人的買賣,竟能如此誇口?

  走近一瞧,見鋪內有口開水大鍋,設在一道矮牆旁邊。包好的白麵餃子,

  好似一隻只白色的小鳥,一個接一個地越牆飛來,不偏不倚正好落入滾沸的大鍋。一鍋下滿,不用招呼,“小鳥”就停飛了。等到這鍋餃子煮好,撈完,“小鳥”又排隊一樣飛來,準確無誤。

  王羲之十分驚奇,就順手掏出一些散碎銀兩,要了一大碗餃子,然後坐下。這時他才發現,餃子個個玲瓏精巧,好象浮水嬉戲的鴨兒,真是巧奪天工的奇貨!他用筷子將餃子夾起,慢慢地送到嘴邊,輕輕地咬了一口。頓時,清香撲鼻,鮮美滿口。不知不覺間,把那一大碗餃子,全吞到了肚裡。

  一頓飽餐之後,王羲之對自己說:這鴨兒餃子果然不錯!只是門口那副對聯的字寫得太差,與這美味餃子實在不能相配,我王羲之何不乘此機會為他們另寫一副對聯,也不辜負我來此一場——想到這裡,他便問店夥計:“請問店主人在哪裡?”

  店夥計用手指著矮牆說:“回相公,店主人就在牆後。”

  王羲之繞過矮牆,見一白髮老太婆坐在面板之前,一個人擀餃子皮,又包餃子餡,轉眼即成,動作麻利極了。更令人驚奇的是,包完之後,白髮老太婆便隨手將餃子向矮牆那邊拋去,鴨兒餃子便一個一個依次越牆而過。

  老人的高超技藝,使王羲之驚歎不止。他趕忙上前問道:“老人家,象您這深的功夫,多長時間才能練成?”老人答道:“不瞞你說,熟練需五十年,深熟需一生。”

  聽了這話,王羲之沉默了一會,好象在品嚐這句話的滋味。然後又問:“您的手藝這樣高超,為什麼門口的對子,不請人寫得好一點呢?”

  老人氣鼓鼓地說;“相公有所不知,並非老身不願意請,只是不好請啊!有的人寫字剛有了點名氣,就眼睛向上,哪裡肯為我們老百姓寫字。其實,照我看,他們寫字的功夫,還不如我這扔餃子的功夫深呢!”老人的活不一定是指王羲之,可是王羲之聽了,覺得臉上火辣辣的,羞愧難當。於是,他特意寫了一副對聯,恭恭敬敬地送給了這位老人。

  故事六:王羲之天台山拜師

  王羲之在蘭亭修禊之前來到天台山,被神奇秀麗的天台山風景吸引住了,便在華頂住了下來。他盡情欣賞日出奇觀和雲濤霧海,這些山光勝景使他的書法也得到潤色。他不停地練字,不停地洗筆洗硯,竟把一個澄澈清碧的水池都染黑了墨池就是這樣得名的。

  有一天夜裡,王羲之在燈下練字,練呀練呀,白紙寫了一張又一張,鋪得滿地都是。夜深了他還逐個字逐個字細看著,思考著。對自已所寫的字,他還不滿足,又看又練,實在練得太疲倦了,握著筆伏在案上。忽然,一陣清風過處,一朵白雲飄然而至,雲朵上有位鶴髮銀髯的老人,笑呵呵地看著他說:“你的字寫得不錯呀!”

  “哪裡,哪裡!”王羲之一邊讓坐,一邊謙虛地回答。他見這位老人仔仔細細地觀看自已寫得字,便請教說:“老丈啊,請您多多指正。”

  老人見王羲之一片誠心,說道:“你伸過手來。”

  王羲之心裡納悶,老人要做什麼呢?他見老人一本正經,不像開玩笑,便慢慢地伸了過去。老人接過筆,笑容可掬地說:“我看你誠心誠意學寫字,讓你領悟一個筆訣,日後自有作用。”老人說完,在王羲之的手心上寫了一個字,然後點點頭說:“你會更快進步起來的。”說罷去了。王羲之急忙喊道:“先生家居何處?”只聽空中隱隱約約地傳來一聲:“天台白雲……”

  王羲之一看手心是個“永”字,他比呀劃呀,寫呀練呀,終於領悟了:橫豎勾,點撇捺,方塊字的筆劃和架子結構的訣竅,都體現在這“永”字上。白雲先生授的真是好筆訣!此後,王羲之練得更勤奮了,他的書法也更加灑脫了,奇妙了。

  以後,王羲之回到紹興,與文友在蘭亭歡聚時,揮筆寫下了千古流傳的書法珍寶《蘭亭集序》。王羲之念念不忘天台山白雲先生的“永”字筆訣,誠心誠意地寫了一部《黃經洞》,放在山頂一個突兀峭險的巖洞裡,後人就叫它“黃經洞”。今天,有些膽大的旅遊者,還要爬上黃經洞看一看,是不是洞裡還藏著王羲之的《黃庭經》呢!

  故事七:王羲之教子習書法

  王獻之是王羲之的第七個兒子,自幼聰明好學,在書法上專工草書隸書,也善畫畫兒。他七八歲時始學書法,師承父親。有一次,王羲之看獻之正聚精會神地練習書法,便悄悄走到背後,突然伸手去抽獻之手中的毛筆,獻之握筆很牢,沒被抽掉。父親很高興,誇讚道:“此兒後當復有大名。”小獻之聽後心中沾沾自喜。還有一次,羲之的一位朋友讓獻之在扇子上寫字,獻之揮筆便寫,突然筆落扇上,把字汙染了,小獻之靈機一動,一隻小牛栩栩如生於扇面上。再加上眾人對獻之書法繪畫讚不絕口,小獻之滋長了驕傲情緒。獻之的父母看此情景,若有所思……

  一天,小獻之問母親郗氏:“我只要再寫上三年就行了吧?”媽媽搖搖頭。“五年總行了吧?”媽媽又搖搖頭。獻之急了,衝著媽媽說:“那您說究竟要多長時間?”“你要記住,寫完院裡這18缸水,你的字才會有筋有骨,有血有肉,才會站得直立得穩。”獻之一回頭,原來父親站在了他的背後。王獻之心中不服,啥都沒說,一咬牙又練了5年,把一大堆寫好的字給父親看,希望聽到幾句表揚的話。誰知,王羲之一張張掀過,一個勁地搖頭。掀到一個“大”字,父親現出了較滿意的表情,隨手在“大”字下填了一個點,然後把字稿全部退還給獻之。

  小獻之心中仍然不服,又將全部習字抱給母親看,並說:“我又練了5 年,並且是完全按照父親的字樣練的。您仔細看看,我和父親的字還有什麼不同?”母親果然認真地3天,最後指著王羲之在“大”字下加的那個點兒,嘆了口氣說:“吾兒磨盡三缸水,惟有一點似羲之。”

  獻之聽後洩氣了,有氣無力地說:“難啊!這樣下去,啥時候才能有好結果呢?”母親見他的驕氣已經消盡了,就鼓勵他說:“孩子,只要功夫深,就沒有過不去的河、翻不過的山。你只要像這幾年一樣堅持不懈地練下去,就一定會達到目的的!”

  獻之聽完後深受感動,又鍥而不捨地練下去。功夫不負有心人,獻之練字用盡了18大缸水,在書法上突飛猛進。後來,王獻之的字也到了力透紙背、爐火純青的程度,他的字和王羲之的字並列,被人們稱為“二王”。

  故事八:東床快婿

  山與微山島隔水相望,山上有一座好大的墳墓,墓前有一統石碑,上書:“東晉太尉郗鑑之墓”,系東晉大書法家王羲之的手筆。

  郗鑑是金鄉縣人,少年時家中貧寒,連飯也吃不上,可為人聰慧好學,加上他賢達的人品德性,以儒雅著名鄉里。大傢伙都想讓他成才成名,就自願獻糧獻錢資助他,於是他便刻苦地習文練武,奮進不息,不久就文武全才了。到了東晉元帝司馬睿當皇上時,郗鑑被詔為龍驤將軍兼兗州刺史。後來司馬紹登基又升他為東騎大將軍,督都徐、兗、青三州軍事。咸和年間,郗鑑奉旨平叛叛黨,立了大功,又加封他為太尉。在朝廷裡除了文官丞相王導,就數他這武官太尉了。

  郗鑑有個女兒,年長二八,生得人有人才,貌有貌相,郗鑑愛如掌上明珠。女兒尚未婚配,要為女擇婿,這麼一個寶貝疙瘩,可得要找個門當戶對的人家。郗鑑覺得丞相王導與自己情誼深厚,又同朝為官,聽說他家子弟甚多,個個都才貌俱佳。一天早朝後,郗鑑就把自己擇婿的想法告訴了王丞相。王丞相說:“那好啊,我家裡子弟很多,就由您到家裡任意挑選吧,凡你相中的,不管是誰,我都同意。”郗鑑就命心腹管家,帶上重禮到了王丞相家。王府子弟聽說郗太尉派人覓婿,都仔細打扮一番出來相見。尋來覓去,一數少了一人。王府管家便領著郗府管家來到東跨院的書房裡,就見靠東牆的床上一個袒腹仰臥的青年人,對太尉覓婿一事,無動於衷。郗府管家回到府中,對郗太尉說:“王府的年輕公子二十餘人,聽說郗府覓婿,都爭先恐後,唯有東床上有位公子,袒腹躺著若無其事。”郗鑑說:“我要選的就是這樣的人,走,快領我去看!”郗鑑來到王府,見此人既豁達又文雅,才貌雙全,當場下了聘禮,擇為快婿。“東床快婿”一說就是這樣來的。

  這“東床快婿”王羲之後來成了大名鼎鼎的書法家,被後人稱之為“書聖”。

  再說郗鑑晚年病重時囑咐家人道:“吾一向崇敬仁者的微子,智者的張良和軍家之傑的目夷,離他們的墓地不遠有一風景秀麗的小山丘,地處徐***州***兗***州***之間,歷為吾供職轄區,吾死後就葬於此。”王羲之還為其岳父撰寫了流傳千古的碑文。後來,這座無名的小山丘就叫做“郗山”了。

  故事九:王羲之寫字換鵝

  在“王馬共天下”的東晉時期,王氏是高階的士族。王導、王敦家族的子弟,都當上了大小的官員,他們大多數是庸庸碌碌的官僚,但在他們當中,也出了一個我國曆史上有名的書法家。他就是王羲之***羲音xī***。

  王羲之從小喜愛寫字。據說他平時走路的時候,也隨時用手指比劃著練字,日子一久,連衣服都劃破了。經過勤學苦練,王羲之的書法就達到很高的水平。因為他出身士族,加上他的才華出眾,朝廷中的公卿大臣都推薦他做官。他做過刺史,也當過右軍將軍***人們也稱他王右軍***。後來又在會稽郡做官。他不愛住在繁華的京城,見到會稽的風景秀麗,非常喜愛,一有空,就和他的朋友們一起遊覽山水。有一次,王羲之和他的朋友在會稽郡山陰的蘭亭舉行宴會。大家一面喝酒,一面寫詩。最後由王羲之當場揮筆,寫了一篇文章紀念這次宴會,這就是有名的《蘭亭集序》。那幅由王羲之親筆書寫的《蘭亭集序》,歷來被認為是我國書法藝術的珍品,可惜它的真跡已經失傳了。

  王羲之的書法越來越有名。當時的人都把他寫的字當寶貝看待。據說有一次,他到他門生家裡去,門生很熱情地接待他。他坐在一個新的几案旁,看到几案的面又光滑又幹淨,引起了他寫字的興趣,叫門生拿筆墨來。那個門生高興得不得了,馬上把筆墨拿來給王羲之。王羲之在几案上寫了幾行字,留作紀念,就回去了。

  過了幾天,那個門生有事出門去了。他的父親進書房收拾,一看新几案給墨跡弄髒了,就用刀把字刮掉。等門生回來,几案上的字跡已經不見了。門生為這件事懊惱了好幾天。

  又有一次,王羲之到一個村子去。有個老婆婆拎了一籃子六角形的竹扇在集上叫賣。那種竹扇很簡陋,沒有什麼裝飾,引不起過路人的興趣,看樣子賣不出去了,老婆婆十分著急。王羲之看到這情形,很同情那老婆婆,就上前跟她說:“你這竹扇上沒畫沒字,當然賣不出去。我給你題上字,怎麼樣?”老婆婆不認識王羲之,見他這樣熱心,也就把竹扇交給他寫了。王羲之提起筆來,在每把扇面上龍飛鳳舞地寫了五個字,就還給老婆婆。老婆婆不識字,覺得他寫得很潦草,很不高興。王羲之安慰她說:“別急。你只告訴買扇的人,說上面是王右軍寫的字。”王羲之一離開,老婆婆就照他的話做了。集上的人一看真是王右軍的書法,都搶著買。一籮竹扇馬上就賣完了。

  許多藝術家都有各自的愛好,有的愛種花,有的愛養鳥。但是王羲之卻有他特殊的癖好。不管哪裡有好鵝,他都有興趣去看,或者把它買回來玩賞。山陰地方有一個道士,他想要王羲之給他寫一卷《道德經》。可是他知道王羲之是不肯輕易替人抄寫經書的。後來,他打聽到王羲之喜歡白鵝,就特地養了一批品種好的鵝。王羲之聽說道士家有好鵝,真的跑去。當他走近那道士屋旁,正見到河裡有一群鵝在水面上悠閒地浮游著,一身雪白的羽毛,映襯著高高的紅頂,實在逗人喜愛。王羲之在河邊看著看看,簡直捨不得離開,就派人去找道士,要求把這群鵝賣給他。那道士笑著說:“既然王公這樣喜愛,就用不到破費,我把這群鵝全部送您好了。不過我有一個要求,就是請您替我寫一卷經。”王羲之毫不猶豫地給道士抄寫了一卷經,那群鵝就被王羲之帶回去了。
 

關於唐代顏真卿的人物介紹
關於王羲之的生平故事介紹
相關知識
關於王羲之練字的故事介紹
關於音樂家海頓的故事介紹
關於醫聖張仲景的故事介紹
關於九紋龍史進的故事介紹
關於名將戚繼光的故事介紹
關於名將戚繼光的故事介紹
關於要離刺慶忌的故事介紹
關於孔子小時候的故事介紹
關於子貢和孔子的故事介紹
關於王羲之練書法的名人軼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