犢牛飼養管理
犢牛一般指從初生到斷奶階段***一般6-8月齡斷奶***的小牛。這個階段的生長髮育是牛整個生命過程中最為迅速的時期。因此,要認真做好犢牛的飼養管理工作。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
1 初生犢牛的護理
犢牛出生後第1 個小時
1***促使犢牛呼吸。犢牛出生後首先要剝掉胎衣,清除口腔和鼻孔中的黏液;如果犢牛呼吸困難,可將其後肢提起、拍打胸部,使黏液從口腔流出,直至聽到犢牛的叫聲,然後用布擦乾淨口腔內的黏液。
2***斷臍。用無菌手術剪在距離臍孔10~15 cm處將犢牛臍帶剪斷,並用碘酒消毒,防止臍帶感染。
3***登記。要及時給犢牛打上耳標,建立檔案,並進行登記,以免混群后登記錯誤。登記需要專業技術人員進行操作。
4***飼餵初乳。母牛產後1~7 d 內分泌的乳汁叫初乳,初乳內含有較高水平的蛋白質、溶菌酶、抗體、鎂鹽、維生素A 等,這些物質對犢牛胎便的排出及其免疫力有很大的促進作用。犢牛出生後應餵給1 kg 的初乳,過5~6 h 再吃上1 kg的初乳;如果犢牛在24 h內吃不上初乳,抵抗力***特別是犢牛對大腸桿菌的抵抗力***就會大大下降,易引起犢牛拉稀甚至死亡等。犢牛的初乳喂量為3~4 kg/d***要根據個體的大小而定***,每日喂3 次;一定要控制奶溫在36~38 ℃,低於或高於這個溫度都會對犢牛造成不良影響。
5***隔離飼養。對犢牛進行登記後要將其與母牛隔離開,以免母牛不慎傷到犢牛。有條件的牧場或者養殖戶最好用單欄飼養;如果場地寬敞還可用犢牛舍,舍旁掛標示牌***以免飼養人員記錯***,舍內墊好填料。這樣可以避免犢牛之間傳染疾病,減少犢牛的發病率,提高其成活率,使犢牛快速成長***一般在犢牛舍飼養3 個月為好***。
犢牛出生後第1周
在犢牛出生後的第1 周最好要為其去角,以免長大後與其它牛隻互傷或傷害飼養人員。犢牛去角有以下2 種方法。
1***用電烙鐵燙。犢牛固定好以後,用溼毛巾把角部周圍的毛打溼,並將燒好的電烙鐵放在犢牛頭頂部長角的位置十幾秒鐘,至牛角位置的組織變為古銅色為止;去完角後十幾分鍾,再塗以紫藥水。此法最少需要3人一起操作,2人固定犢牛、1人進行操作。
2***氫氧化鈉去角。將犢牛固定好,首先對犢牛角周圍3 cm 處進行剪毛,並用5%的碘酒消毒,周圍塗以凡士林油***防止藥品流入眼中或燒傷周圍面板***;技術人員戴上防腐手套,將氫氧化鈉與澱粉按照1.5:1 的比例混合後加入少許水,調成糊狀,然後將其塗在犢牛角上***厚約2 cm***;塗好後用防腐品墊在塗抹處並用紗布包好,以免掉到犢牛頭上;將去角的犢牛與其它牛隻隔離。1周左右,塗抹部位的結痂會自行脫落,去角成功。
犢牛出生後第2 周
1***培養良好的衛生習慣。犢牛出生1 周後,排便和排尿的數量會不斷增加,所以要訓練犢牛定點排便和排尿;飼養人員要每天勤換犢牛舍或籠子裡的墊料,使舍內乾淨、空氣新鮮。
2***觀察疾病。一是要定期測體溫。正常犢牛體溫為38.5~39.5 ℃,40 ℃為低燒、40~41 ℃為中燒、41~42 ℃為高燒。每天測量並記錄體溫,如有牛隻發燒要查明原因。二是要測心跳、呼吸次數。初生犢牛的正常心跳為120~180 次/min,正常呼吸為20~50 次/min。三是要觀察糞便和精神狀態。犢牛每天排糞1~2 次、黃褐色,凡拉水樣便、黏液便、血便的都是犢牛患病的表現,要找獸醫及時治療;每天要觀察犢牛的精神狀態,發現異常及時檢查治療。
3***哺乳。初生犢牛飼餵初乳後就可以自由採飼常乳了,餵給犢牛的牛奶一定要是健康奶牛產下的奶,病牛或者患乳房炎的牛隻生產的牛奶絕對不能用。犢牛的牛奶喂量應為3~5 kg,可根據個體的大小進行調整;奶溫應在36~39 ℃,最好為37~38 ℃。如果溫度達不到,可用大鍋加熱;如果單喂可用水浴加熱。犢牛的飼餵管理必須遵循“定人、定時、定溫、定量”的四定原則。
2 犢牛斷奶
乳用犢牛斷奶時間的確定要考慮犢牛的出生重和飼料供應情況,一般斷奶時間在2 月齡左右。如果斷奶太早,營養跟不上,就會影響犢牛的生長,犢牛易患病;如果斷奶太晚,不但會增加飼養成本,而且會影響犢牛瘤胃的發育,還會影響犢牛的後期生長。
要在犢牛20~30 日齡時開始補飼精飼料,方法為:喂完奶後,在奶桶或盆子裡撒少量的精料任其舔食,促使犢牛形成採食精料的習慣。日採食犢牛料的量為:1 月齡時為200~300 g,1.5~2.0 月齡時為400~500 g。
在20 日齡時開始補喂優質乾草和青綠多汁飼料:乾草以豆科乾草為主,青綠多汁飼料以胡蘿蔔、甜菜等為主,訓練其自由採食,促進瘤胃和網胃的發育,也促進整個消化器官的發育;補食量應根據日齡和個體的大小而定,且青綠多汁飼料不宜太多。
當犢牛達50~60 日齡、每天能吃1 kg 的精料、能吃少量乾草和青綠多汁飼料時,即可斷奶。
犢牛斷奶後的管理
為了實現斷奶犢牛的培育目標,應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管理:一是犢牛斷奶後應進行分群飼養,將月齡和體重相近的犢牛分為一群。二是犢牛斷奶後,要繼續飼餵斷奶前的開食料和生長料,飼餵開食料不少於2 周;以後飼餵促生長日糧,日糧中蛋白質的含量不低於16%,一直喂到6 月齡。三是隨著犢牛月齡的增長,要逐漸增加優質粗飼料的喂量,選擇優質乾草,如苜蓿等。四是剛斷奶的犢牛最好不喂青貯或黃貯飼料,在犢牛達到4 月齡以上時可以少量的餵給。五是斷奶分群和合群的時候一定要把犢牛舍的衛生搞好,如果條件過差會導致犢牛發病甚至死亡。 正確的做法是:第一,按時、按分量飼養。犢牛出生後5~7h內用奶壺飼餵,以建立食管溝反射;7日齡以後的犢牛可由飼養員引導在小桶或奶盆內喝奶。若飼餵不及時,則可能導致犢牛發生嗆奶而造成異物性肺炎或奶避開食管溝進入瘤胃內造成瘤胃鼓氣,所以在飼餵過程中可將桶或奶盆提高,使之傾斜以避免犢牛整個鼻子插入奶裡造成嗆傷,也使食管溝完全閉合。第二,產後7h,犢牛可自由採食、飲水,用常乳或代乳粉來代替初乳,每天定次、定量飼餵直至斷奶,同時還要注意料水槽的清潔。
中存在的問題
犢牛出生時極易發生呼吸道被母牛體液堵塞的現象,此時,飼養人員應該儘快清理其鼻腔及上呼吸道系統中的黏液,對於已經發生吐嗆現象的犢牛,可以提起後肢使其呈倒立體位,然後拍打前胸讓其吐出黏液。對於犢牛身上的黏液,應儘快人工擦乾或者讓母牛舔幹。冬季時,應立即用布擦乾犢牛身上的黏液,並儘快將其轉入溫暖乾淨的犢牛舍,以防受潮涼而引發犢牛肺炎。而有些飼養員在犢牛出生後不能迅速擠幹其臍帶內血液,使臍帶不能正常地乾燥而自然脫落,同時,也沒有注意保持環境衛生,導致臍帶出現發炎的症狀。
飼餵初乳方法不當
生產過後的母牛體內所分泌的牛初乳營養價值很高,蛋白質含量也很豐富,其中的鎂鹽礦物質和各種維生素等物質對犢牛免疫力的提高和胎糞的排出有很大的促進作用,而有些飼養員在犢牛出生內沒有重視讓其吃上初乳。如果在出生後1~2h內不能吃上2~3kg初乳,犢牛將喪失對許多病原體的抵抗力,特別是大腸桿菌易引起犢牛下痢而導致死亡。初乳的日喂量為體重的1/7左右,每日3次,應定溫、定時、定量和定人。
犢牛舍環境不乾淨
有些單位在犢牛出生後的2個月內沒有設立犢牛島來單獨飼養,對於監控新生犢牛有沒有抵抗疾病的能力也無法得知,此外,飼養員也沒有積極為犢牛創造適宜的生長環境,冬季沒注意保暖、防寒,夏季未注意通風、防暑。實際上,犢牛舍溫度應保持在24~26℃、溼度在30%以下,每週做2次消毒,及時清理和更換墊草,以預防病毒、細菌和寄生蟲的滋生,此外,還要注意犢牛衛生,推廣牛體潔淨技術。
降低犢牛飼養成本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