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出黃山寺閱讀答案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03日

  《曉出黃山寺》描寫了青水秀的春色,詩中處處透露了詩人的歡欣愉悅之情,以及對美好大自然的無限眷戀。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曉出黃山寺》閱讀材料

  曉出黃山寺

  高翥

  曉上籃輿①出寶坊②,野塘山路盡春光。

  試穿鬆影登平陸,已覺鐘聲在上方。

  草色溪流高下碧,菜花楊柳淺深黃。

  杖藜切莫匆匆去,有伴行春不要忙。

  【注】 ①籃輿:竹轎。②寶坊:對寺廟的敬稱。

  《曉出黃山寺》閱讀題目

  ***1***這首詩可分幾個層次?它們分別寫了什麼內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說“杖藜切莫匆匆去,有伴行春不要忙”,表達了怎樣的感情認識?請結合全詩談談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曉出黃山寺》閱讀答案

  ***1***可分兩層,前六句為第一層,敘事與寫景,概括地表現了山中的美景,詳細地描繪了山下的田野風光;最後兩句為第二層,議論,含蓄地表達了詩人對美好大自然的無限眷戀之情和獨到的審美感悟。

  ***2***表達了詩人對美好春光的無限眷戀之情,並抒發了生活中的一種審美體驗:欣賞美景需要心境閒適,細細觀摩,慢慢體味,只有這樣,才能深入認識事物美的真諦。

  《曉出黃山寺》賞析

  籃輿,及竹轎;寶坊,是對寺廟的敬稱。作者首句即點題,說明自己天一破曉便乘竹轎離開寺廟了。這裡沒有申說留宿寺廟的原因,宋代和尚多有能詩者,有些使命還很大,作者也許昨夜是與黃山寺一位詩僧切磋詩藝,探討哲理,大有所得,餘興猶存;出的廟門,又見一路春光撲面,春色宜人,因此格外高興。“野塘山路盡春色”一句,概括了下山途中的景物。這裡作者之所以沒有細細勾勒野塘邊、山路旁的景色,是由於天剛破曉,景物尚在朦朧之中,不宜看得真切,加上作者又是乘坐竹轎,不比步行能駐足細賞。但一個“盡”字,見一路映入詩人眼簾的盡是明媚的春光,已足以傳達出滿心愉悅之情了。

  山路曲曲,松林層層。從“穿鬆影”一語可見下到山腳,登上坦途,太陽已經升起了。黃山寺已被層巒疊翠所遮,只從山顛雲際隱隱約約傳來陣陣的鐘聲。山之高、林之密、路之遠,盡在不言之中。

  下得山來,“平陸”的春光與“山路”相比,又有動人之處。頸聯“草色溪流高下碧,菜花楊柳淺深黃”,寫出了春日田野風光的特徵。一條小溪,蜿蜒曲折,碧波盪漾;溪岸兩旁,鬱鬱蔥蔥,碧草吐芳。草在巖上綠,水在岸下綠,是水綠了草?還是草映綠了水?一片片菜花翻波湧浪,一排排楊柳婀娜多姿,菜花黃得濃,柳絲黃得淡,濃淡相間,深淺相配,協調和諧,宛如畫境,真可謂”撩人春色不須多”。置身於這生氣盎然的一片大好春光之中,誰人能不動情呢?

  “杖藜切莫匆匆去,有伴行春不要忙”。詩人在撩人春色的誘下,終於從竹轎上走下來了。他不滿足於“坐轎觀花”,而要拄上藜杖,漫步田野,細細地欣賞體味。大自然的千姿百態,春天裡的萬紫千紅,匆匆流覽,豈能深刻體會到箇中三昧?所以詩人勸告同行之人,“有伴行春不要忙”。這裡既流露出對美好春光的無限眷戀之意,又談出了一種生活中審美的經驗;在觀賞美景時,應該保持一種高度閒適的心境,細細觀摩,慢慢體味,才能深入認識美的事物的真諦,而不能走馬觀花,淺嘗即止。作者在《天台曹園》詩中也說:“平生看花法,不學蜜蜂忙”。蜜蜂採花是為著釀造蜂蜜,實質上是一種追求功利的表現;詩人賞花是為著審美,而審美在形式上對個人來說,是一種自由的觀照,而不是一種功利的欲求,所以審美時應該拋棄功利之心,進入一種專注忘情的境界。也許,詩人昨夜在黃山寺廟同和尚談論的正是這類道理吧?


  

冷泉亭記閱讀練習及答案
古代中國的勸農制度閱讀答案
相關知識
曉出黃山寺閱讀答案
青玉案被檄出郊題陳氏山居閱讀答案
黃土高原曾是秀美山川閱讀答案
這裡會長出一朵花閱讀答案
黃花蒿閱讀答案
莊子行於山中閱讀答案閱讀原文
土豆英雄傳黃昉苨閱讀答案
滿江紅自豫章阻風吳城山作閱讀答案
入清溪行山中閱讀答案
野田黃雀行閱讀答案及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