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園田居反思總結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14日

  《歸園田居》是陶淵明的名篇,對了解陶淵明的精神世界來說是很重要的篇目。小編收集了,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篇1

  《歸園田居》是一首學生較為容易理解的詩歌,對於高一學生的學生來說,他們具備一定的詩歌感受能力,但缺乏系統的詩歌鑑賞常識,所以高一詩歌教學不能像高二高三那樣規範系統,必須根據高一學生的特點確立教學目標。就教學效果來說,這個教學目標的設立還是具有現實意義的,它對於學生今後規範地鑑賞詩歌架起了一座橋樑。

  根據詩歌本身的特點和高一學生的實際,我在上課時緊扣一個“歸”字展開,如為何歸、從何歸、歸向何、歸去何,從“歸”來鑑賞詩人的情感,體會他的精神追求,《歸園田居》上課時間為一課時,主要訓練學生的詩歌鑑賞能力和探究能力,中間穿插知識回顧和對詩歌的反覆朗讀。在上課的過程中,基本能按照自己預設的教學思路進行講授,知識回顧、朗讀、討論等環節都能較好地進行,但課堂的重點在鑑賞陶淵明筆下的田園風光陶淵明是學生比較熟悉的詩人,初中已學過《桃花源記》,學生對陶淵明的性格、詩歌風格等都有了一定的瞭解,為了提升他們的探究能力,設定了討論環節,讓他們就“陶淵明的歸隱”發表自己的看法,學生們討論的很積極,看法很多,並且都能自圓其說。這個環節反映的效果比較好。整堂課上下來,學生的積極性都很高,對於我丟擲的每個問題都能積極思考,主動回答問題,氣氛很好,在時間上也掌握的剛好。

  當然有些地方我還應該引導學生往更深層次去挖掘、去品味,今後我還要加強對這方面的學習和提高,學會更好的引導學生往深層次去思考去品味。

  篇2

  在這首詩裡,我們所接觸到的不是互不相關的方宅草屋、榆柳桃李、傍晚的村落、墟里的炊煙、深巷中的狗吠、桑樹顛的雞鳴,而是由這些具體的景物構成的一種寧靜安謐、純樸自然的意境,使人深深體味到作者那淡泊恬靜的生活情趣,真正達到了情景交融的至臻完美的藝術境界。在課堂中,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講課初始,思路還是很清晰的,由“從何歸”、“”為何歸”、 “歸向何”問題引出。只是後來沒預料到意外的情況,我也有些手忙腳亂,提問題時有無效問題的出現,在問題設定上也出現了漏洞。所以下次在備課時一定要認真準備,嚴格把關。

  我在教學過程中對一些問題的處理引發了我的一些反思,歸納如下:第一,字詞落實不到位。因為我的教學物件是普通班的學生,基礎較為薄弱,所以,落實字詞,注重基礎知識很重要。第二,重點不夠突出,新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往往喜歡面面俱到,導致重點不突出。我們應該認真執行新課改的要求,體現“一課一得”的教學理念。第三,《歸園田居》作為陶淵明詩歌的名篇,同時是田園詩的代表作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不能僅限於本首詩,而應通過本首詩的教學引導學生學會一般田園詩的鑑賞方法。

  篇3

  上完本節課,我認識到自己在內容講解和環節安排上既有閃光點也有不足之處。得:

  第一,選準了以“歸”為突破口,設定問題,這樣文章的思路就很清晰,便於學生把握詩歌的內容,進而易於理解作者的情感。

  第二,注意引導啟發學生,充分的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課堂氣氛活躍,很好的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

  第三,引導學生初步掌握了鑑賞詩歌的步驟:景境—意境—情境。

  失:

  第一,由於初上講臺,教學經驗不足,授課過程中“面面俱到”導致重點不突出。

  第二,在引導學生體會作者情感的過程中,方法不夠得當,引導不夠到位,導致學生在接受新知識的過程中顯得有些被動。

  第三,在講解和表達方面用詞還不夠精當,不僅是學生在接受知識上存在一些困難,而且有時還會對學生產生一些錯誤的導向。

  第四教學環節不夠完整,最後的背誦環節應當堂檢查結果。

湖心亭看雪課文反思
使至塞上課後反思
相關知識
歸園田居反思總結
幼兒園教學反思總結
各具特色的民居反思總結
我們的田野反思總結
幼兒園個人工作反思總結範文
幼兒園教師個人工作反思總結
幼兒園思想工作反思總結範文
幼兒園實習自我反思總結
幼兒園教師工作反思總結
幼兒園中班教學反思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