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月經後期的中藥方劑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22日

  月經後期是中醫的一種說法,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月經推遲,有哪些呢?本文是小編整理的資料,僅供參考。

  

  中藥處方***一***

  【辨證】脾虛血少。

  【治法】健脾養血。

  【方名】加味歸芎飲。

  【組成】焦白朮30克,生地30克,川芎15克,升麻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醫學整合》卷三。

  中藥處方***二***

  【辨證】血虛不足。

  【治法】生氣補血。

  【方名】八物湯。

  【組成】熟地6克,川芎6克,白芍6克,當歸6克,人蔘4.5克,白朮9克,陳皮3克,半夏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女科切要》卷一。

  中藥處方***三***

  【辨證】寒凝血脈。

  【治法】溫經養血,通絡調經。

  【方名】姜苓阿膠湯。

  【組成】丹皮9克,丹蔘9克,桂枝9克,茯苓9克,乾薑9克,首烏9克,阿膠9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四聖心源》。

  中藥處方***四***

  【辨證】氣滯血瘀,氣鬱偏寒。

  【治法】散寒,調氣,活血。

  【方名】加味佛手散。

  【組成】當歸9克,川芎6克,臺烏藥6克,吳茱萸6克,延胡索6克,黨蔘12克,香附12克,桑寄生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中醫婦科治療學》。

  中藥處方***五***

  【辨證】脾胃不足,痰溼內阻。

  【治法】補氣健脾,化痰利水。

  【方名】歸芍六君子湯。

  【組成】當歸身6克,白芍6克,人蔘4.5克,茯苓4.5克,白朮4.5克,陳皮3克,半夏3克,炙甘草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劑。

  【出處】《筆花醫鏡》卷二《月經》

  中醫治療月經失調的方法

  清熱涼血法

  熱邪入血,傷及衝任,熱迫血行,血熱妄行,臨床常可引發月經過多、崩漏、月經先期、經行吐衄,故醫者皆書“趕前為熱”,“熱甚動血”,治宜清熱涼血,苦寒清熱或甘涼清熱。

  常用方:先期湯、知柏四物湯、清經散。常用藥:黃芩、黃柏、梔子、丹皮、生地、阿膠、地骨皮、地榆、炒白芍、元參、龜板、赤芍等。但苦寒藥不宜久服,以免損傷人體陽氣。

  理氣行滯法

  氣以流暢為順,氣運乎血,血隨氣行,氣滯則血也滯,則月經病叢生。常見症有:月經先後無定期,行經前乳房脹痛,經行腹痛。

  治以行氣解鬱、散結通絡。常用方:金鈴子散、烏藥散、越鞠丸等。常用藥:香附、青皮、川楝子、當歸、木香、延胡索、大腹皮、厚朴、枳殼、香甘鬆等。理氣行滯法常與舒肝解鬱法配合運用。也可與活血化瘀法合用。

  溫經散寒法

  醫雲:“血者遇熱則行,遇寒則凝。”血為寒凝,經脈受阻,客於衝任,則見月經不調,月經退後,經行腹痛、痛經、經閉、經行身痛等症。治療之法,當以溫經散寒。

 

  常用方:金匱溫經湯、良方溫經湯、艾附暖宮湯、附子理中湯、當歸四逆湯等。常用藥:吳茱萸、桂枝、肉桂、炒乾薑、當歸、人蔘、生黃芪、焦白朮等;寒凝兼有血瘀者可與活血化瘀藥同用。

  月經後期需如何分型治療

  一、血虛型:

  經期延後,經量少,經色淡紅,無血塊,或小腹隱隱作痛,臉色蒼白、心悸失眠,周身疲乏,頭暈、耳鳴,舌淡紅、脈細弱、治宜補血調經。藥用:當歸頭、淮山、熟地、黨蔘、山萸肉、川斷、雲苓、益母草、丹蔘、艾葉、雞血藤。

  二、血寒型:

  月經延後,量少,色黯有血塊,四肢不溫,苔白,脈沉緊,治宜溫經散寒調經。藥用:黨蔘、當歸頭、白芍、雞血藤、玉桂心、艾葉、牛七。

  三、虛寒型:

  月經延後,量少,經色淡,小腹冷痛,肢冷、舌淡苔白、脈弱無力,治宜溫腎扶陽,祛寒調經,藥用:當歸、川斷、益母、艾葉、熟地、雞血藤、白芍、北芪。

  四、氣滯型:

 

  經期延長,經量少,色黯紅,有血塊,小腹脹痛,苔薄白、脈弦細,治宜理氣活血調經。藥用:木香、鬱金、益母、艾葉、當歸、熟地、柴胡。

清腸排毒水果
清熱解毒的湯
相關知識
治療月經後期的中藥方劑
治療月經不調的中成藥
治療神經衰弱的中藥
治療肝膽結石的中藥方
治療小兒食積的中藥製劑有哪些
治療慢性咽炎的中藥方
治療卵巢囊腫的中藥方有那些
治療老年痴呆的中藥方
治療尖銳溼疣的中藥方法
治療面板過敏的中藥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