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心理分析的相關論文
心理學家艾裡克森認為,大學生正好處在青年期和青年後期的交叉時期,在這一時期他們既要確立自我統一性。又要建立與他人親密的人際關係。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試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大學生的逆反心理及對策》
摘要: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學生的逆反心理是較為常見的現象。大學生逆反心理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力圖從分析大學生逆反心理形成的原因入手,尋求緩解和消除大學生逆反心理的途徑和方法。以期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關鍵字:大學生;逆反心理;對策
大學生的“逆反心理”是一種消極的抵抗心理,這種心理一旦產生,就會形成一種比較固定的思維模式。在建設和諧社會、建立和諧校園的今天,認真研究大學生逆反心理形成的原因,尋求緩解和消除大學生逆反心理的途徑和方法,對增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有著重要的意義。
一、大學生逆反心理的主要表現形式
所謂逆反心理,就是指對事物所做的反應跟當事人的意願或多數人的反應完全相反。大學生正處在人生最活躍的時期,思維敏捷,對新生事物接受快,而學校生活本身所固有的相對單純性、嚴肅性與社會生活的豐富性、多彩性反差較大,使青年學生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時容易產生逆反心理,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對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反感。大學生自尊心強,人格意識強烈,對外界刺激體驗敏感、細微,因此,他們對來自別人的批評和幫助,總有一種內在的反感,即使他們錯了,別人言之有理,他們也拒絕接受。對領導、教師、學生幹部分配的任務,往往拒不服從,表現出一種桀驁不馴的樣子。
對思想政治教育的懷疑。有部分大學生認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講大話,講空話,約束了個性發展。在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堂上,許多大學生身在曹營心在漢。有的大學生對校內各種時事討論、講座態度冷淡,但是甘願冒嚴寒酷暑到輔導班去參加研究生考試的複習,表現出對專業學習的高度熱情和對思想政治教育的極度冷漠。
對先進人物和事蹟的否定與歪曲。這一現象不是那種嫉賢妒能、有意抹煞和歪曲他人成就的行為,而是指在逆反心理的影響下,有些大學生並無惡意地對先進人物和事蹟的宣傳及評價產生否定情緒,甚至排斥身邊的榜樣人物,對倡導的事情持懷疑態度。
對許多事物表現出一種偏激的態度。有的大學生片面地把社會主義制度的不完善和資本主義制度的長處相比較,甚至以現實社會中的消極事例來證明其觀點的正確性,造成邏輯思維的混亂,影響了正確的世界現、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
對遵紀守法的要求消極抵抗。表現為部分大學生對學校和社會的有關規章制度和要求不響應、不配合、不以為然,不參加政治學習,不參加集體活動、公益勞動等。對不良行為有認同感,一些學生把打架看作是英雄主義、有哥們義氣。有的學生認為反傳統是有個性,置國家的法律法規於不顧,把自己擺在與之對立的位置上,給思想政治教育造成了極大的困難。
二、大學生逆反心理形成的原因
大學生逆反心理的產生既有主觀因素,也有客觀因素。
***一***主觀因素
從年齡上看,大學生正處於身心變化迅速的青春期,社會接觸面不斷擴大,自我意識發展到高潮。他們憑著自己的主觀願望,不斷地在現實中尋找自己的地位並傾向於自己慾望的滿足。一且發現外界對他們的“自我”並不承認,便會產生逆反心理,用各種辦法與阻礙其確立“自我”的外部環境相對抗。
從情緒發展上看,大學生正處於“心理斷乳期”,情緒具有很大的波動性,對周圍的環境很敏感,反應強烈。興奮與抑制交替出現,希望和絕望不斷變動,積極與消極相伴而生,一旦在學習、生活中遇到不順利或不被理解的情況,時常會產生消極悲觀的情緒,從而產生逆反心理。
從思維方法上看,大學生由於受知識等的侷限,看問題常常帶有片面性,加之自尊心又強,容易固執己見,帶著這種思維傾向去觀察、分析外界事物,就會以情感代替理智,從而引起逆反心理的產生。***二***客觀因素
一是現實生活中某些不良的社會風氣和庸俗的社會心理對大學生產生負面影響。當前中國正處於社會快速發展變革時期,中國傳統文化觀念與西方鼓吹的文明、自由、個性化思潮的劇烈衝突對青年學生具有一定的影響。現實社會中存在的各種現象,如貪汙腐敗、營私舞弊、下崗失業、大學生就業難等,也往往令他們產生極大的困惑,如果得不到及時而有效的疏導,久而久之就會導致逆反心理的產生。
二是大學生群體因素的相互影響。由於部分學生政治思想覺悟不高,是非明辨力不強,思維方法較為簡單,一旦遇到與思想意識傾向相矛盾的事情時,往往會產生一種很盲目的逆反心理。又由於學生年齡相當,經歷相似,心理相近。心理相通性較強,一旦某個學生產生了心理上的逆反,就會與其他學生進行心理互換,並引起其他學生的共鳴,繼而使個體心理逆反擴大成為群體心理逆反。
三是思想政治教育本身的因素。思想政治教育本身改革進展緩慢,教育內容空洞、陳舊,缺乏時效性和針對性;工作形式單調、呆板,缺乏靈活性,使教育達不到預期的效果。同時,思想政治教育沒有與人格教育培養緊密結合,妨礙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順利開展。
四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因素。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理論修養不高,知識面狹窄,知識結構老化,滿足不了大學生的求知慾望,難以對學生提出的各種疑問給出合理的解釋,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時常感力不從心,從而影響了教育者的形象,降低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使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逐漸產生不信任情緒,並最終發展到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不信任,進而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產生逆反心理。
三、預防和消除大學生逆反心理的對策
高校作為先進文化的傳播基地,一旦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產生逆反心理,就有可能產生極為嚴重的後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密切關注學生的思想變化,採取針對性措施,嚴防大學生逆反心理的產生。
首先,建立情感交融的師生關係。感情是疏導的前提,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僅要論理,而且更要融入感情,這樣才能逐漸縮小教育主客體之間的心理距離。當代大學生思想活躍,競爭意識比較強,敢於直抒己見,並渴望得到人們的理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多研究學生思考什麼、需要什麼,增強對學生的信任感,尊重、關心、體貼學生,在心理上與學生和諧一致,感情上相互融洽,從而使他們樂於接受所講的道理,取得好的教育效果。
其次,提高大學生的思想素質、知識水平與自我教育能力。學生自身思想文化素質的高低是逆反心理消長、存亡的關鍵所在。要引導學生自覺抵制各種錯誤思潮的影響。要適時加強形勢教育,增強學生對改革開放的心理承受力,學會用全面的、發展的觀點認識中國國情,認識改革帶來的各種變化。要激發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引導學生開展自我教育,預防逆反心理的產生。
再次,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及時發現和疏導學生的牴觸情緒。要充分利用學校廣播、報刊、網路等傳播媒介,營造良好的教育環境。除了堅持傳統的說理、灌輸以外,還可以通過開展講座、社會實踐等活動影響和薰陶大學生,對學生思想上出現的問題及時予以啟發、疏導,避免其產生牴觸情緒。
第四,建立一支高水平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隊伍。教育主體要取得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必須在學生中建立較高的威望,使自己成為學生的榜樣。要熟悉教育學、心理學、社會學等相關知識,把思想政治教育與大學生健全的人格教育相結合,與學生的學業和健康成長相結合,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最後,建立和完善一套具有本學科特色的理論體系。自從思想政治教育作為獨立的學科建設以來,在學科化、專業化程度上有了很大的提高,但與社會發展的要求仍有很大差距。對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一是要堅持繼承性與創造性相統一的原則。既要認真總結歷史經驗,同時又要大膽吸收反映時代要求的科學理論成果,不斷充實、創新理論體系。二是要堅持科學性與現實性相統一的原則。既要加強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的科學性,同時又要注意結合學生實際,激發他們對思想政治教育的興趣。三是要堅持“面”與“點”相統一的原則。既要照顧到廣大受教育者的共性,又應注意受教育者各自不同的個性;既要注意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覆蓋面,更要注重針對性,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留死角,不留盲區。實踐證明,只有建立一套科學、完善的理論體系,才能形成一個結構嚴密、運轉有序、協調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程式,預防學生逆反心理的產生。
心理學原理的應用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