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學生朗讀的評價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28日

  朗讀、朗誦是一門藝術,需要一定的技能技巧練習,學生要多加對朗誦的練習,讓老師提高對學生朗誦的評價。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範文,歡迎閱讀!

  篇一

  在朗讀的過程和方法方面,如何做到重方法引導又不扼殺學生的自主性,筆者認為引進多種評價方式,不失為行之有效的一種方法。

  一、賞識評價,讓學生敢讀

  新教材識字量大,課文篇幅、語句都顯長,加上一些孩子認字慢、遺忘快,又可能學前教育不充分或家裡沒有相應的學習環境。於是,一些孩子一開始朗讀就出現困難,甚至部分孩子懼怕朗讀,連最起碼的單獨起立面對大家大聲朗讀的勇氣都沒有。從這些孩子的發展出發,我們教師需要用發展與欣賞的眼光來肯定與激勵學生,適時、適當的激勵有利於激發孩子們的朗讀興趣,樹立自信。一位老師借班上課,不巧點中了一名膽小又基礎不好的孩子,孩子畏畏縮縮地讀著,不是念錯字就是加字、丟字。老師不急不躁,不斷提醒鼓勵,短短的一句話孩子反覆了四次總算不出差錯地讀完,其他孩子都認為他讀得很糟,可老師卻說:“你們沒有發現嘛,這位小朋友不怕困難,反覆了四次,堅持自己讀正確,多認真的孩子!這一點值得我們大家學習!”老師巧妙地換個角度變貶為褒,一是委婉地提醒學生讀錯了一定要自己認真讀正確,同時對孩子又是一種鼓勵。結果被誇的孩子參與熱情陡增,舉起的小手一度高過前面孩子的頭頂。

  二、誘導評價,讓學生愛讀

  低年級孩子的語感、朗讀節奏感都有培養,孩子在朗讀中出現的小錯誤,諸如很長一段漏個字、加個字什麼的也是難免的。可有時孩子們的朗讀錯誤百出,或是對朗讀材料明顯處理不當,教師如果也一味地誇“棒!”“好!”就是不負責任;若是見孩子的表現與自己的要求相差甚遠,教師乾脆用“誰再來”的方法另請高明,頻繁地換學生,直至找到高手,才嘖嘖稱讚,這也是不可取的。好的老師應當善於巧妙、機智地誘導評價學生,做到引而不發。一位老師上《美麗的小路》,要求學生用讀來表現小路的美麗。第一個學生讀得不夠好,她說:“你讀得很響亮,可老師還沒欣賞到美麗的小路呢!”第二個學生有進步了,她評道:“呀,這下,我看到美麗的小路啦!路上鋪著花花綠綠的鵝卵石,路旁開著五顏六色的鮮花。”多聰明的老師!特意把最能表現小路美麗的語句依著學生的樣子重複朗讀一次,像是模仿又像是示範,實際在強化朗讀要領。在這種形象、生動的語言誘導下,每個學生都能心領意會,讀得趣味盎然。

  三、多元評價,讓學生多讀多悟

  朗讀評價有很大的侷限性。受時間、空間的制約,每一個體被評價的機會有限。因而我們要提倡評價主體的多元化,評價主體除了老師、同學外,還可以是學生本人、家長等。課堂上我們不妨多讓學生作自我評價,自信的學生會說自己讀得不錯,那就得讓他再道道理由,這樣學生勢必進一步說出自己的感受;如果認為自己讀得不好,就給他機會再讀,或是讓他與前面讀得好的同學作比較評價後再讀。也可以讓學生下位找自己的夥伴讀,或是在合作小組中讀,互相評一評、議一議朗讀。有聽眾、有評價,在這樣輕鬆、自由的能表現自我、能夠與同伴們交流的空間裡,學生的朗讀興趣會越來越濃厚。課外,學生們每讀一篇課文後,讓家長除了認真簽字外,還可以寫上評語,進行表揚指出缺點,提出希望都可。學生評價他人、被他人評價的機會增多,受評價的空間增大,多讀多悟無疑會增強學生的朗讀能力。

  四、形象評價,讓學生樂於模仿

  對於朗讀,大多評價主體習慣上採用抽象評價,諸如“讀得不熟練”“讀得沒有感情”“讀得很有感情”。評語缺少變化,針對性差,堂堂語文課都採用,於被評價者與評價者都無益處。有位特級教師上《夏夜多美》,一位孩子的表現非常出色,但幾個孩子的評價總是那幾句“讀得很好”“讀得很有感情”。老師換個角度問:“你們猜老師心裡怎麼想?”一位孩子大膽地說:“老師心想也許自己也沒她讀得好。”老師故意反問道:“怎麼見得?這時孩子們才細細道來,如“飛呀飛”讀得輕輕的緩緩的,像是小蜻蜓揹著小螞蟻小心地飛過很多很多地方„„你一言我一語改用描述性的語言從神情、動作等方面作了細緻、具體、形象的評價,道出自己在別人的引發下的感受。此時,再來模仿他人朗讀,不再是生搬硬套的,而是融入了自己的情感、體會。

  五、個性評價,讓學生體驗成功

  由於自身的素質、家庭條件、生活經驗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學生感悟的角度不同,對朗讀的處理也各有千秋。我們在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關注學生的感受。筆者在上《春雨的色彩》一文時,對麻雀說的話怎麼讀,孩子們各有看法,一位自小生活在農村的孩子認為,讀時語速應又快又急,他見過麻雀,麻雀向來是嘰嘰喳喳地說話;第二位女孩卻不贊同,認為麻雀與燕子爭論時,不該像吵架,要有禮貌,讀得緩一些,和和氣氣的。可這一位又遭了第三位孩子的反駁,認為有理能說得清,讀得不可太急,但也不能太軟,顯得沒有說服力,語氣一定要自信、堅定,理由是,他見過電視中小學生的辯論會就是這樣的。學生的每一種朗讀處理都是不同的個性氣質與生活經驗的體現。筆者分別用“你真會觀察生活”,“你很有思想”,“老師為有你這樣的學生而自豪” 一一作出評價。施以個性化的評價,能有效地發揮學生的潛能,幫助學生樹立自信,促使每位學生全力投入,盡情發揮,取得進步。

  篇二

  教師要重視對學生朗讀能力的培養。朗讀不僅是感知課文內容的重要手段,也是體現學生語文學習能力的重要特徵。隨著社會的不斷向前發展,人與人之間的交往聯絡,相互合作將會變行越來越密切,一個人的朗讀與表達隨之也將會變得越來越重要,小學生只有具備了一定的朗讀表達能力,才能把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想流暢敘述出來,才能把自己的觀點、思想、情感自如地表達出來。因此,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我們一定要有正確的教學觀、質量觀,不要僅從自己所教科目考試的名次出發,而忽視學生能力的培養,要本著著眼於學生的未來,對學生一生負責的態度,培養學生能適應未來的各種綜合能力,切不可急功近利,抓了芝麻而丟了西瓜。

  二、 教師必須讓學生有一定的自主朗讀時間。課堂40分鐘是個常數。教師講得多了,留給學生讀的時間就少了。學生就不能直接主動與書本對話。因此,教師在課文分析上一定要做“減法”,堅決摒棄那種逐段串講串問的課堂教學結構。要根據內容特點、學生需要,把握重點、突破難點,扣住疑點。教師只有“濃縮了知識”,課堂才有“剩餘時間”。只有有了富裕時間,才能保證學生有處方朗讀時間。具體講,每節課學生朗讀的時間至少不能少於三分之一。此外,教師還應把每天早晨的晨讀課時間留給學生,讓學生充分地讀,自由地讀,以提高自己的朗讀水平。教師不得因趕時間,搶進度,而隨意把學生的晨讀時間據為己有,用於講授未教完的課程內容。

  三、 教師必須採用靈活多樣的教學策略與手段,指導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一個人成功的內驅力。根據小學生好勝心強,自我表現欲旺的特點,教師一方面在課堂可開展多種形式的競賽朗讀,如:個人朗讀競賽,組與組之間朗讀競賽,分角色朗讀競賽等等;另一方面,教師還可組織學生舉辦詩歌朗誦會、演講會、主題班會、辯論會等,讓學生體驗喜悅,體驗成功,調動學生朗讀的積極性、激發學生愛好朗讀的興趣。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是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小學語文教學大綱對小學中、高年級閱讀教學提出的要求之一。我們教師一定要樹立正確的教學質量觀,自覺糾正“以考定教”的應試教育思想,在教學中把知識學習和能力訓練結合起來,讓學生從小主動地、生動活潑地得到全面發展。

  篇三

  新理念下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評價方式,既有教師對學生的評價,也有學生對教師的評價,學生之間的互相評價和學生的自我評價。具體到課堂教學的細節中,既有針對學習內容的評價,也有針對學習習慣、學習方法、情感態度和合作學習等方面的評價。在課堂評價中,教師要關注每個學生的獨特感受,以激勵為主,敏銳地捕捉其中的閃光點,並及時給予肯定和表揚。通過每一個教學環節的細微之處讓學生感受到教師和同伴心誠意切、實事求是的評價,激勵學生積極思維,營造一種熱烈而又輕鬆和諧的學習氛圍,從而使課堂評價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本文就結合語文課堂教學的實際對評價方式作些探索。

  一、教師對學生的評價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 評價要發現學生多方面的潛能。”“課標”提出了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三個維度的課程目標。三維目標是語文課堂評價的重要依據。課堂上教師要將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這些非學業評價目標與學科教學目標很好地結合起來,全面、科學、客觀地進行評價,充分發揮評價的激勵功能。教師要善於從學生的反饋資訊中敏銳地捕捉到其中的閃光點,實施激勵性評價,激發學生們的興趣和主動參與的積極性,為學生的發展不斷提供新的空間。

  就拿對學生的朗讀評價來說吧!首先,老師要揚起情感的風帆,專注地聆聽學生的朗讀,敏銳地捕捉朗讀的精彩之處,及時作出飽含激情而又恰當貼切的評價,讓師生進行以文字為中介的人文對話。請看孫建鋒老師的一個教學片斷。一男生朗讀《最大的麥穗》中蘇格拉底的一段話,渾厚有力,聲情並茂,神色莊重。讀畢,孫老師立即作出評價:“大家都聽到這位同學把蘇格拉底的話讀得如洪鐘般,能震撼人的靈魂,可卻沒有注意到他投入、專注的神情。讓我們再一次聆聽他的朗讀,欣賞他專注的神情。”這一段極富個性的評價,不僅指出了該生的朗讀好在哪裡:震撼人的靈魂,而且點明瞭為什麼好:神情專注,並提醒所有同學“再一次聆聽”,形成了真正的全方位的師生互動。而當那個男生又一次讀完之後,孫老師又是一次語出驚人的評價:“如果我是你的一位學生,聽到你這樣嚴肅而又充滿哲理的話語,我一定有所悟,你是一位嚴厲的蘇格拉底。”不說讀得怎樣好,而把自己放在一個“學生”的位置上進行換位思考,說明從其朗讀的話語中感悟到了蘇格拉底充滿睿智的哲學思想。既是對本文的深刻闡釋,又是對學生朗讀效果的最佳讚賞,勝過了許多繁瑣的分析和空洞的讚語。至此,孫老師仍興味盎然,又請一位女生再讀此段。女生讀完,孫老師以輕盈的語氣點評:“可真是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你的朗讀如春雨般滋潤人的心田,我想,你一定是位溫和派的蘇格拉底。”語畢,全教室掌聲響起,笑語盈盈,把課堂教學推向了又一個高潮。三次朗讀,三次評價,語語中的,層層推進,盡顯個性化閱讀的神韻和風采。

  當然,不是所有的學生都讀得那樣可圈可點,精彩紛呈。在大部分情況下,總有相當一部分學生讀得不是感情不到位,就是語音語調有問題。這就需要老師在保護學生朗讀熱情,尊重學生人格的基礎上,因人而異,巧妙點撥,以起到提醒和糾正的作用。如於永正老師上《小稻秧脫險記》一課,一位同學朗讀時,把課文中描寫雜草的“有氣無力”一詞讀得很重,很響。而文中寫雜草被除草劑噴射後“快完了”時顯得“有氣無力”,應該讀得輕些。於老師沒有馬上指出應該怎麼讀,而是巧妙地進行啟發:“我聽到你喘氣了,但是聲音仍然很大。說話的聲音這麼大能算完了嗎?”學生重讀一遍,仍未讀好。於老師風趣地說:“你沒有完。要麼你的抗毒能力強,要麼我的化學除草劑是假冒偽劣產品,我再給你噴灑一點。” 他還做了個噴灑藥水的動作。那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終於讀出了應有的語調。於老師評價道:“聽了他的朗讀,讓人感到雜草已經是有氣無力了。” 於老師幽默的語言終於讓學生領悟到語言的內涵。優秀的教師總是善於根據不同的情況,有針對性地作出準確而得體的朗讀評價,以達到及時矯正的效果,如賈志敏老師上課,讓學生朗讀後,常常有這樣一些評價語:“你讀得很正確,若聲音再響一點就更好了。”“老師、同學又沒追你,你幹嗎讀得那麼快?要注意呀!”“讀得真好聽,老師要感謝你的爸爸媽媽給了你一副好嗓子,不過,要是加上表情就更加能表情達意了,不信,你試一試。”“讀課文應大大方方,別縮頭縮腦呀!”“這個字念得不夠好,跟老師再念一遍。”真是繡口琴心,褒貶相宜,抑揚有度!

  不可否認,學生個體認知程度的差異,決定了接受能力的高低,這在朗讀上亦有明顯的表現和巨大的差距,有的缺少當眾朗讀的勇氣,有的難以糾正習慣性的錯誤。這部分學生常常成為被遺忘的角落,很少有鍛鍊的機會。即使有,也往往以失敗和難堪而告終,而富有責任心的老師應該千方百計地關顧這些“弱勢群體”,較多地給他們以機會和鼓勵,如於永正老師在一次教學中就舉行了一次特殊的朗讀比賽。每組挑選朗讀水平最低的學生進行比賽,小組集體幫助強化訓練,結果都讀出了新的水平,讓同學們集體評價,評出了四個第一。這樣的設計,這樣的評價,怎能不揚起學生前進的風帆呢?又如賈志敏老師在上公開課時,指導一學生朗讀,那個同學因為連續六次都沒能糾正自己的讀音,傷心得快要哭出來了,賈老師仍充滿信任地讓他再讀一遍。此時的賈老師是那麼慈祥、和藹,目光中滿含著信任和期待。當這個學生終於在第七次讀成功時,賈老師激動地把他抱了起來,這是賈老師對他的最好評價,對他的最真誠的賞識。賈老師的耐心和他那情不自禁的舉動,感動了每一個師生,整個聽課現場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熱情、恰當、富於個性的朗讀評價語是隨機的,即興的,常會帶來瞬間的精彩,但她又深深紮根於教者豐厚的教學功底、人文素養和先進的教育理念,她給予學生的不僅是一種能力和技巧,更是信心和力量,是讓生命之舟在滄海中鼓起神奇風帆。所以, 對待學生到位的回答、精彩的朗讀、獨到的想法教師應該給予出自內心的讚賞, 這可能對學生是一次終身難忘的鼓勵。

  二、學生之間的互相評價

  教學活動的本質是交往,課堂教學,應該是一種多向互動的師生交往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善於“拋繡球”,將評價的自主權還給學生。對於學生來說,參與評價也是一次很好的學習機會,能在評價別人的同時修正自己的不足。通過學生之間的互相評價發現對方的優點,以此相互激勵、相互學習、相互促進、共同提高。由此可見,相互評價的過程又是相互學習的過程。既讓學生認真傾聽別人的發言,互相學習優點,改正不足,也可以鍛鍊自己的判斷是非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不斷地發展和完善自己。因此,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引導學生開展自我評價,還要引導學生去評價別人,發動學生之間進行互評。但是,學生的評價語言要適當、合理、明確、有針對性,而不要過於系統。在這一點上,需要教師耐心的指導,逐步培養學生的是非判斷能力和評價水平,而不能急於求成,要求學生一步到位。教師的評價往往帶有一定的價值傾向,對於學生的行動有一定的導向作用。還應該注意的是,學生評價時不是面對著老師,而是應對著被評價的同學,用第二人稱"你"而不用"他***她***",因為學生彼此之間是平等的、互動的主體,而不能把同學作為學習的第三者***旁觀者***,只對著教師談自己的感受。被評的同學在評價之後也有所表示***道謝或堅持自己的看法***,教師再從孩子的參與度給孩子一個評價。***先肯定,再提不足,有建議更好***這樣的評價才真正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關注了每個孩子的個體差異,愛護了每個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慾,符合新《課標》積極提倡的評價理念。如在教學《小柳樹和小棗樹》一課,學生分別展示自己朗讀的成果時,我指導學生也像老師剛才那樣評一評同學讀書的情況。經過一番指導,學生也不再用模糊性的語言"很好"、"不太好,聲音有點低。"等對同學進行概括性評價了,學生的評價也變得具體、貼切起來,有的同學說:"王明同學,你讀得不錯,讀出了柳樹的美!林宇,你就差一點,你和老樹感情不夠深,聲音有點啞。"……慢慢的,我覺得學生由拿著放大鏡給同學找缺點逐步地向客觀的評價甚至是欣賞同學方面努力了。

  原先的評價只是重視單向的評價,而在素質教育的今天,評價則突出雙向性,也就是說,通過評價對方的優點,從中反省自己的缺點,又通過對方的缺點來發現自己的優點,找準自己努力的方向。當學生的優點被別人承認時,內心會產生自信心,調動學習的積極性。學生在互評的過程中,眼光是非常犀利的,一點點的不足也不放過。例如:同學之間在互相看老師聽寫的生字時,對方有一點點的毛病也不放過,當對方問為什麼時,他會說出原因,讓對方聽了之後,啞口無言,只好下決心下次把這個字寫好。在尋找同學身上的優點時,他們會說:“小明的字寫得比以前工整了”等等這些,不難看出學生在互相評價時是多麼的認真。學生的互評,無論是從時間上,還是從空間上,都有教師無法比擬的優勢,學生的互評更全面,更客觀,常常記錄了教師看不到的閃光點。學生互評的關鍵是發現對方的優點。這樣學生在日常的學習活動中就會注意發現同學的言語、行為和作品的優點,在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和相互學習的過程中感受自己和他人的成長。學生互評,能讓學生學會欣賞他人,加強了學生之間的交往和了解。

  三、學生對教師的評價

  教師雖是課堂教學過程中的組織者和引導者,但同時也是學生學習的親密夥伴。輕鬆、愉悅、平等的師

  生關係更能充分發揮學生的創造力,同時也有利於師生的共同提高。平等是增進情感、融洽關係的柔和劑。小學生渴望同學之間的平等 , 也希望師生之間的平等。在課堂教學中,老師與學生互換角色 , 教師處在學生的地位上聽學生評價 , 學生在欣喜、 "受寵若驚"之餘 , 更多的是快樂。他們一定會抓住機會 , 好好地表現一番。

  如在教學小語第三冊《小柳樹和小棗樹》一課,教師讀課文前。教師用徵求的目光巡視了一下全班同學,誠懇地說:"老師要讀課文了,你們對老師有什麼建議和要求嗎?"孩子們稍加思索,大膽地說道:"我希望老師的聲音要洪亮。"“老師讀的時候注意讀出柳樹的美,小棗說的話要用溫和的語氣讀”……師讀完後,學生紛紛舉起了小手,"老師讀得很好,很有感情。""老師的聲音有的地方不夠洪亮,'說我不會結棗子吧 '我就沒有聽清楚。"教師對學生點點頭,微笑著說:"謝謝同學們,我再讀的時候一定注意。"接著,教師又充滿感情地讀了一遍,學生高興極了,他們有的露出了會心的笑容,有的豎起了大拇指!因為老師真的聽從了自己的意見和建議,和自己一起讀書、一起學習了!

  又如:音樂老師在歌曲範唱完後,誠懇地問學生:“老師唱得怎麼樣?”同學們會積極地發表自己的見解。在這樣一個愉悅、和諧、平等的環境中,老師和學生共同懂得了怎樣更好地來學習音樂。這樣的評價體系是立體的,互動的,開放的。

  師生之間的自評和互評,確實激發了學生們的學習興趣,讓他們能更客觀地看待自己和他人,鍛鍊了他們的表達能力和思考能力,推進了課程改革的進一步發展。

  四、學生的自我評價

  自我評價是以自身作為評價主體而對自我進行評價的方法。《語文課程標準》十分重視學生的自我評價,指出:“實施評價,應注意教師的評價、學生的自我評價與學生間互相評價相結合。”並強調“加強學生的自我評價”。這不僅有利於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更有利於促使學生自主學習,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通過評價,學生可看到自己前進的足跡,進而享受成功的喜悅,激勵學習的信心,以更大的熱情投入新的學習;同時可以看到自己的不足,正視自我,因而明確努力的方向,形成對自已的鞭策。自我評價對於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即由學生自學而產生的自我效能感,以及在此基礎上形成自我肯定的意識、自學的慾望和生存能力具有重要的意義,而且對於教師改善教學也能提供有益的資訊。學生自我評價往往比教師的評價更有利於學生充分認識自己,獲得成就感。

  無論在課上還是在課後,都可以進行自我評價。自我評價隨時隨地都可以進行。學生的自我評價還要注意以下的問題:自我評價需要從教師和學生兩個方面考慮設定的方式:一是由教師設定評價專案和評價方法,然後由學生進行自我評價;二是由教師給出的幾個評價專案和評價方法,學生從中進行選擇,然後進行自我評價;三是完全由學生自己設定評價專案和評價方法進行的自我評價。這些評價都應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在教學中,學生在朗讀、講故事、做小老師和合作學習等過程中,教師要引導他們對自己的表現作出判斷,逐步由概括性評價向具體、客觀的評價發展,提高學生的自我監控能力。平時鼓勵學生多做自我反思,進行自我比較,找出自己的進步和不足。這三種方式既體現了教師和學生作為不同的評價主體的特點,同時也體現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如在學生進行小組合作觀察茄子和西紅柿的異同,分工合作完成觀察記錄的活動中,老師發現了一個小組活動開展的特別順利,觀察記錄很快就完成了。老師就請這個小組的組長向大家介紹一下經驗,他想了一想,說"我們小組,有的負責說,有的負責寫,還有的專門幫助查字典,分工合作,很快完成了任務。我們都覺得這樣的方法特別好。"另一個組員補充道:"你看我們組的同學,現在都在欣賞我們共同勞動的成果,我們很高興!可是其他小組的同學每次都自己顧自己,誰也不聽誰的,這樣根本就合作不好。"聽了他們對自己學習情況的評價,老師及時地給予了鼓勵,並號召其他組的同學向他們學習。學生也可以對自己的個人情況進行評價,如“現在我敢站在講臺上演講了,我新學會了一篇課文,背了一首詩歌,學會了幾個英語單詞”等等都可以。當然,還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只記錄自己的優點,也要把自己的缺點記錄下來,讓學生學會欣賞自己,評價自己,通過回顧自己的成長足跡,逐步意識到自己的進步和不足,提高自我反思自我評價的能力,在自賞和自責中敢於肯定自己,提升自我,這也是學生健康成長的不竭動力

  總之,評價無定法,但一定要有法,得法。在課堂教學中,不管採用哪種評價方式,不管是針對學習內容的評價,還是針對學習習慣、學習方法、情感態度和合作學習等方面的評價,都要注重每個學生的感受,以激勵為主,敏銳地捕捉其中的閃光點,並及時給予肯定和表揚,每一次評價都要讓學生感受到教師和同伴心誠意切、實事求是的評價,激勵學生積極思維,營造一種熱烈而又輕鬆和諧的學習氛圍,把學生引導到評價中去,調動所有的學生關注評價、參與評價,使學生在評價中交流,在交流中學習,才能在評價中得到進步,共同提高,全面發展。尤其在素質教育的今天,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在評價中要尊重每一位學生,不要用同一標準去要求千差萬別的學生,給學生開拓一片充滿快樂的土地,讓他們都能茁壯的成長,讓鮮花和小草都能得到陽光雨露,讓學生人人都能成才。從而使課堂評價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發展,課堂評價體系也一定會變得更加完善、具體,在《語文課程標準》所倡導的新理念的驅動下 ,語文課堂教學評價方式也一定向著人性化、平等化、科學化發展。


對學生評價標準
對學生課堂表現的評價
相關知識
對學生朗讀的評價
關於初中老師對學生期末的評價
對學生回答的評價語
對學生個人的評價
對學生進步的評語
對學生成績的評語
單位對學生實習的評語集錦
對於期末老師對學生們簡短評價如何寫
老師怎麼寫學生期末的評價
適合朗讀的小學生勵志故事_適合小學生朗讀的故事大全

Have any Question?

Let us answer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