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時光在路上讀後感
真正的旅行不是為了去證明自己的偉大或者出眾,不是為了能有更多的談資去誇耀,只是為了明瞭自己的渺小,找尋自己的位置,感恩能活著的幸運,消磨自己的不知足。下面是小編精心為您整理的,希望您喜歡!
篇一
慢慢翻閱著作者充滿感悟的文字以及那些精心拍攝下來的照片,我們似乎也被帶引著進入關於這場旅行的回憶。
“境地”寫的是看得見的風景,柬埔寨的落日紅得會掉下眼淚,聖特里尼的恍若天堂的藍白顏色,斯里蘭卡的仙境之地,巴倫西亞的法雅節的焚城熱情,這些別樣風情,帶來的是厚重質地的震撼,只有真正的觸控,才知道那份真實的存在感,打造屬於自己的旅遊節目,節奏路線完全由你定。
“浮生”寫的是邂逅的人,如同在風中抖落的秋葉般的人事,旅途不僅僅是到陌生的地方,還要遇見陌生的人,看著他們的說話,才發現我們長時間在一個呆膩的地方,自己漸漸變得像一個口語笨拙的兒童,因為心靈早已積塵。在人群中,你才能迴歸,找到那個迷失的自己。
“絮語”說的是專屬的瞬間,點也踩了,人也見了,自己也不一樣了,多了些想法,有了想訴說的慾望,所有的感觸多來自於那顆行走的心靈。在旅途遇見的一些事,讓我們能夠有更多的關注點,才會多了份思考。
世界上有很多的風景,我們來不及去欣賞,所以我們看自己最喜歡的,得到也是最喜歡的感悟。同時旅行也是一段冒險的過程,去一個你之前沒有踏足的未知的地方,你不知道等待你的是什麼,那是一份多大的勇氣。不同的人在同一個地方,都有不同的經歷,那是一件私密的事情。因為旅行,是一個人的時間。而我們所做的是儲存這份自己的珍貴時光回憶,偶爾去翻一下那些片段。
有的人以為最好的旅行是抵達終點,以為到達目的地就表示旅行結束,卻不知最好的旅行是啟程出發,在旅途,最好的時光,在路上。如果你只顧著奔向旅行地,卻忘記身邊的風景,那是一大損失。而你的回程,又是另一種旅行,如果你有興致,當你經過同樣的地方,又會得到不一樣的感觸。希望不要忽略歸路。
當然每一段旅途,最終目標,不是看了多少的風景,而是認清和獲取一個全新的自己,這才是旅行的意義。
現時忙碌的我們,總以時間不及,時間不夠的藉口,來告訴自己,旅行是一個不可能任務,其實我們的靈魂長期患著拖延症,等到暮年老矣或者身體倦憊,驚覺還未出行,不如現在,就在路上。
假如不能旅行,那就讀書吧。身體與靈魂,總有一個,在路上。
篇二
在旅遊越來越成為時尚,旅遊攻略書籍充斥書市的今天,能讀到旅行中關於靈魂思考的書是可遇不可求的,郭子鷹的《最好的時光在路上》就是這樣一本值得用心品讀的書。
這本書用文字、圖片記錄了作者走過的一些地方,柬埔寨、印度、日本、希臘……沒有炫耀,沒有誇張,沒有大談人們耳熟能詳的古老文化、別緻風景,而是從一些小事切入,從一個小側面,把自己對旅行地的私密的真實感受,娓娓道來,讀來親切感人。書的封面是一望無際的金黃色土路上,奔走著化緣歸來的幾個小和尚,他們身著大紅僧袍,很年幼,“像五線譜紙上零落的音符,隨著笑語聲漸遠,慢慢消失在夕陽落下的方向”,畫面唯美,充滿了躍動的質感,詮釋著在路上的美好時光,給人不可名狀的力量與感動,而這樣的圖片和文字,在書中俯拾皆是。
旅行中,最打動人的往往就是細節,是那些突如其來的瞬間的感動,出人意料,又似乎在情理之中。曾擔任國內知名旅行雜誌採編主任的經歷,和旅行作家、自由攝影師的身份,讓郭子鷹的旅行與眾不同,他認為:“旅行的美好,豐盈如桃林風捲過花瓣雨,無可盡數,最玄妙的莫過於每個人都可以擁有自己的羅馬和巴黎”,在他心中,堅守著“只有你看見的世界,才是對你有意義的存在”的信條。
作為一個旅行者,每到一地,他最喜歡去的不是那些著名的景點,而是世界各個角落的菜市場,那是他心中最真切地流淌著溫存著的角落,充滿了俗世的溫暖和煙火氣息。他甚至在凌晨五點,在空蕩蕩的義大利小車站,去喂一隻流浪貓,給它按摩,這是他平時沒有做過的,或者沒有時間去做的事,而在旅行中卻做了。最使我難忘的那幅照片,是作者在英國劍橋拍攝的,畫面上,一位中年男子蹲下來,與一個紅衣女孩熱烈相擁,從他滿是笑容的臉上,我們讀到了溫馨和幸福。不取決於攝影技術的高超,而是作者內心悲天憫人情懷的寫照,讀後讓人內心一熱,充滿溫情。
真正的旅行不是為了去證明自己的偉大或者出眾,不是為了能有更多的談資去誇耀,只是為了明瞭自己的渺小,找尋自己的位置,感恩能活著的幸運,消磨自己的不知足。
這本書不僅讓我們看到了紅彤彤會讓人掉淚的柬埔寨的落日,希臘恍若天堂的藍白顏色,巴倫西亞法雅節的焚城熱情,作者還以非常獨特的視角,帶給我們很多單純的感動,他讓我們認識了在吳哥窟“笑得相當開心”、工作一絲不苟的賣彩虹絲巾的小女孩,穿著千瘡百孔、上寫“生活是一場旅行,而不是一個目的地”文化衫、畫沙畫的X先生,穿著不合體軍裝、年輕斯文、有些羞澀的以色列女兵……讓我們的心靈安靜,讓我們懂得“旅途中遇到的人們,他們在與你航跡交錯的瞬間,改變、點化、充盈了你的人生。”
旅行使我們意識到,自己平素活得是那樣不完整。“最美的自己在遠方——孤獨的旅行能讓人有更多的機會單獨面對自己,向內心的更深處出發。總有一天,你會在不經意之間,遇見那個你最想成為的自己。那個你,卸下了在都市叢林裡揹負的重重鎧甲,活力蓬勃,宛若新生。”這充滿哲思的語言的背後是心靈的睿智,與其說這本書是旅遊暢銷書,不如說它是一部直指心靈的書,是一部養心的書,是“嘈雜世界的靜音鍵”。旅行就是去尋找心靈的淨土,當你面對陌生的一切時,你的偽裝不在了,你會感到靈魂在此歇息,萬里不遙。旅行就像生命中的一扇明亮的窗,可以給身體換氣,給被都市生活枯萎的心靈以撫慰。在這個過分追求物質生活的時代,會使人的精神生活很貧乏,奢談靈魂似乎是不入流的,還好,有郭子鷹的書,讓我們清醒,懂得“一個人的財富不是指你有沒有財產,而是指你有沒有靈魂。”
我們“何其幸運,邂逅此君。”旅行從來都是一件正經事,不是單純的遊山玩水,一個人對旅行的態度,折射出了他對生活的理解,對生命的態度。一個懂得旅行的人,必定是懂得人生的智者。如果說我們還有靈魂的話,那麼旅行就是給靈魂補給的加油站;如果說靈魂是有長度的話,那麼旅行就是用腳去丈量它的過程,就是讓靈魂自由伸展,皈依本真的清潔之旅。
旅行的意義不僅僅是讓我們身體走出去,更是讓我們徹底迴歸本真的自己。
篇三
常常看到有人說,旅行的意義是逃離,逃離的不是一座城,而是一段記憶。但是我覺得,旅行的意義是找尋,找尋的不是別人,而是遺失的自己。所以當看作者到說:“旅行,修行,都是找自己,都是像內心深處的遠遊。”特別有一種久違了的親切感。
旅行和閱讀,是自己最大的兩個愛好。這一年也讀了很多關於旅行的書籍,但是真正被感動和喜歡的其實很少,似乎在託尼?惠勒夫婦的《當我們旅行》和菊開那夜的《像嬉皮那樣晃盪行走》之後,再也沒有遇到讓我“一見鍾情”的旅行書了。然而在這個歲末,當這本《最好的時光在路上》拿在手,翻開書看到那些照片,一下就被深深的震撼了,再去讀那些文字,心底只有一個聲音:這就是我要的旅行書。它不是指南,更不是攻略,只是一個旅行者用鏡頭和文字記錄下的最真實的心情。
我一直堅持,閱讀是件很私人的事,全憑個人的感覺和喜好。而對於一個喜歡旅行的人來說,選擇旅行書籍一定更為挑剔,因為更加講究一種“共鳴”。世上那麼那麼多人在旅行,又有那麼多人把自己的旅行經歷寫成書,可是卻只有那麼幾個人是真正打動你的,因為只有他們跟你處於同一“頻率”。一張照片,一行文字,一聲抱怨……都能讓你感覺,你們是相似的旅人。
郭子鷹作為自由攝影師,攝影的功力自然毋容置疑,書中的每一張照片幾乎都可以做成明信片***隨書附贈的明信片就是其中的一張照片***。難能可貴的是他的文字功底,可能是看了太多流水賬般的遊記,所以讀到這些文字真的讓我眼前一亮,就如作者的取景一樣,獨特而有韻味。這本書深得我心的一個重要原因,就在於作者對旅行目的地的選取。從蒲甘到吳哥,從喀拉拉到斯里蘭卡,去土耳其坐熱球,到東京賞彼岸花,去巴倫西亞參加法雅節,到義大利觀活火山……每一段路,都是不走尋常路的旅程;每一個故事,是最平常的凡人凡事。
每次旅行歸來最大的感觸就是,雖然我們是為了某處的景而出發的,可是最後在我們的記憶裡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卻往往是這一路上遇到的人。那些旅行途中遇到的陌生人,不經意間在我們的人生旅途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甚至因為那些人,改變了我們對一個地方的印象。作者在這本書裡用了最多筆墨書寫的,也都是旅途中的人。正如他說的,旅途中遇到的人,他們在與你航跡交錯的瞬間,改變、點化、充盈了你的人生。
我常常說,旅行是會上癮的。或許是因為已經成了習慣。一個人的旅程雖然孤獨,卻也是最能發現自我的旅程。所以我非常同意作者的話:“好的旅行應該是孤獨的,孤獨的旅行能讓人有更多的機會單獨面對自己,向更遠的遠方,也向自己內心的更深處出發。”或許只有這樣,才能在某個不經意的時刻,在某個未知的地方,遇到那個更好的自己。
在路上的時光,總是那麼美好,那些平時生活裡被我們忽視了的,遺忘了的,都慢慢浮現出來,坐在路邊的咖啡館悠悠地喝一杯咖啡,路人就是最好的風景,這樣的幸福也只有在路上的時候才能體會。看到的那些景,遇到的那些人,做過的那些事,都是為我們遇到那個最好的自己做的準備。如果你覺得累了,倦了,煩了,乏了,那麼就上路吧。那個更好的自己,就在某處等著你。
讀做自己最好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