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立秋有什麼習俗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23日

  立秋時節,在南京民間,有“秋後十八盆”“啃秋”、“貼秋膘”等習俗。下面,小編為大傢俱體介紹一下南京立秋的習俗,歡迎大家閱讀。

  南京立秋的習俗1、貼秋膘

  南京有句農諺說:“入伏下雨伏裡旱,立秋下雨吃好飯”,在老南京民間還流行在立秋這天以懸秤稱人,將立秋時的體重與立夏時的體重對比。因為人到夏天天氣熱,本就沒有什麼胃口,飯食清淡簡單,兩三個月下來,體重大都要減少一點,這種減輕叫“苦夏”。

  瘦了當然需要“補”,秋風一起,胃口大開,想吃點好的,增加一點營養,補償夏天的損失,而這個補的辦法就是“貼秋膘”:在立秋這天吃各種各樣的肉,燉肉、烤肉、紅燒肉等,講究一點的人家吃白切肉、紅燜肉,以及肉餡餃子、燉雞、燉鴨、紅燒魚等,“以肉貼膘”。

  南京立秋的習俗2、秋忙會

  老南京還有一個立秋盛會“秋忙會”,不過現在已經基本消失了。啥叫秋忙會?秋忙會是為了迎接秋忙而做準備的經營貿易大會。在以前其他地方也有與廟會活動結合起來舉辦的。

  在一年一度的秋忙會上,南京人將自己不需要的東西“交流”出去,把自己想要的物品“交流”進來。在以前規模很大,和夏忙會一樣,有騾馬市、糧食市、農具生產市、布匹、京廣雜貨市等。過會期間還有戲劇演出、跑馬、耍猴等文藝節目助興。

  南京立秋的習俗3、吃西瓜啃秋

  在老南京立秋節氣上,有著“啃秋”的習俗,“啃秋”在有些地方也稱為“咬秋”。寓意炎炎夏日酷熱難熬,時逢立秋,將其咬住,老南京有一種民俗在立秋這天吃西瓜以“啃秋”,據說可以不生秋痱子。

  在南京吃西瓜啃秋的習俗在古時就有了。傳說明代時有一年,南京城裡許多人長了癩痢瘡,有人便效仿廬州府崔相公之女食瓜讓“癩痢”落疤自愈的故事多吃西瓜,結果瘌痢瘡果真好了。因此人們就在入秋的這一天多吃西瓜,以防秋燥,久之形成習俗。民國時期出版的《首都志》記載:“立秋前一日,食西瓜,謂之啃秋。”也有迎接秋天到來之意。

  每年立秋這天,家家戶戶都會買上足夠的西瓜,一家人圍著桌子“啃個夠”。過去立秋之後西瓜就下市了,不像現在一年四季都能買到西瓜。所以,如果立秋這一天不“啃”夠的話,就將再等上1年了。現在,不少南京人仍保留著立秋“啃秋”的習俗。

  南京立秋的習俗4、秋後十八盆

  秋後十八盆,是老南京***特別是老城南人***的一句俗語,其意何解?說的是,從立秋這日算起,因為天氣仍然頗熱,每日依然還得沖澡,要洗完了十八天,天氣才轉涼。

  也就是洗完了十八盆的洗澡水才會從處暑漸漸到白露、秋分節氣,這時才談得上天氣真正轉涼快,正如南京老話“吃了端午粽,才把棉衣送”的意思一樣,立秋後洗完十八盆洗澡水,那才真的是轉涼爽的日子。

  南京立秋的習俗5、立秋有公秋和母秋之分

  在老南京立秋節氣上,關於立秋還有公秋和母秋之分,更有“公秋涼爽母秋熱”的說法。這一觀點甚至為學界所接受,《現代漢語方言大辭典》就收有“公秋”、“母秋”詞條。

  但何為公,何為母,百姓深為關心,說法多種多樣,曾有某民俗專家說雙日為公秋單日為母秋,刊於某報,也載於某書***《金陵十記》***。

  南京立秋後養生注意什麼:

  在南京,立秋日其實離涼爽還遠得很。立秋通常處於三伏之中,晴熱是理所當然,另外俗語“立秋處暑,上蒸下煮”,也說明立秋之熱。在南京歷史上,在立秋日這天出現高溫的機率高達40%至50%。南京的秋天真正到來,要送走立秋、處暑兩個節氣,大概到白露節氣後期。

  秋後久晴無雨時,暑氣更加逼人,民間素有“秋老虎”之說。因此,立秋後仍然要注意防暑。

  只要注意飲食和正常的起居習慣,“秋老虎”是完全可以降伏的。首先要注意防晒,儘量在陰涼處工作;注意飲食,清熱解暑類食品不能一下子就從餐桌上撤除,要常吃些清熱、生津、養陰的食物但也不能過於清淡,要注意營養均衡;不吃或少吃辛辣、燥熱、油膩的食物,少飲酒;多飲水;多吃一些新鮮水果蔬菜;要勞逸結合,保持充足的睡眠。

  在“秋老虎”發威的天氣裡,不要放鬆對寒涼的警惕性,不要忘記秋天晝夜涼的特點,早晚要注意加衣,防止受寒;要注意保護室內空氣流通,空調房室內外溫差不要大於7℃,吹空調時間要適當縮短。

江蘇各地立秋習俗介紹
立秋時節傳統習俗有哪些
相關知識
南京立秋有什麼習俗
立秋有什麼習俗
南京大暑有什麼習俗大全
金華立秋有什麼習俗盤點
北京春節有什麼習俗
中秋有什麼習俗
閩南人過年有什麼習俗盤點
湖北恩施過中秋有什麼習俗
閩南元宵節有什麼習俗
海南元宵節有什麼習俗

Have any Question?

Let us answer it!